也說一下催婚
很早以前(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小學時代),我以及周圍的人就很確定,我一定是一個感情大過天的人。具體例子?看言情小說(頂峰時期當屬中學階段,書店裡能找到的言情小說我一個不拉全看完了,封面註明悲劇的除外)、早戀(愛得時候愛得死去活來,散的時候哭得昏天黑地)。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討論我這輩子會不會結婚,還不如討論我打算什麼時候結婚,或者,會不會閃婚──后兩個問題顯然更實際。
──如果另一半不是老古董,堅持結婚是一件細水長流、從長計議的事情的話,我覺得,我會有很大可能閃婚,而且,提議結婚的人,極有可能是我。誰讓我是白羊座呢。
但是,打壓我早戀(苗頭)十幾年的父母,居然也會在前年,我大四畢業前夕,電話里對我語重心長地說,你馬上就22了,讀完研也差不多24,25了,如果讀博士出來也要26,7了,老大不小了,早點安定下來,把婚結了吧。
前一秒鐘還在嚴防緊打我早戀閃婚(大二某次頭腦發脹和人“私定終身”),後一秒種告誡我年齡不小,讓我早點結婚──畫面轉化太快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結果自然不是我和父母達成一致,雖然我從小學開始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命中註定”的那一位開始我們的“新生活”了。父母如此“促進”我的婚姻大事,出人意料(or情理之中),我憤怒了,我覺得自己受到了侵犯,我堅信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女性,我堅信我的價值不由婚姻決定(雖然我願意為愛做一定犧牲),我堅信就算不結婚我的人生同樣精彩。
於是,在那一瞬間,一個學渣的鬥志被激發了:我突然意識到我對事業的熱愛,對單身生活的嚮往,愛情在那一秒種直接浮雲──到現在我也很喜歡我的工作,越做越樂呵(有公民道德的我自然不會樂呵到在辦公室邊幹邊唱歌);而且我也很享受一人一房子的生活,想睡哪兒睡哪兒,想放屁也不用擔心有人會聽見──多自在!
故事的結尾就是我義正言辭地跟父母抗議催婚:我要有自己的事業,至少是曾經擁有!然後趁著過年,親朋好友都聚在一起,我四處告狀,弄得父母極其狼狽。最後爸爸忍不住對我咆哮:我沒有逼你結婚,你自己愛怎麼樣怎麼樣!
PS:前年引發催婚的導火索是,我畢業以後想要gap一年以後再去美帝念研究生。我本科念得是廣告,這個行業很特殊,在學院裡面耽擱久了再來從事就黃了。一輩子做廣告肯定不現實,鬼才如鏡明先生也在40多歲的時候急流勇退,我直接懷疑自己能不能撐過35──轉行是必須的,但是在轉行之前如果不做做廣告狗,我會很遺憾。其實我現在也算半隻廣告狗了,汪汪汪~~
在催婚危機解決之後,我又開始恢復了對愛情的嚮往。(沒錯,對愛情就是這麼堅持執著!)我想像我和未來的他,在什麼樣的場合見面,認識,又是經過怎樣的矛盾爭吵確定彼此是想要相伴一生的人(就是這麼矯情,不吵架也要製造吵架)。整個故事還沒有搭建完成,項先生出現了:我知道我接下來該做什麼了。
我是結婚狂,但在面臨逼婚的時候,我對婚姻愛情所有美好的印象頃刻間化為烏有,那些我以前所讚賞的東西,反倒成了我的敵人。在其他事情上也是這樣,比如說學習。我有看書的習慣。但是每次父母(主要是我爸,這麼多年過去,我依舊排斥和我媽說話)電話、視頻開頭就問,看書了嗎,學習如何,原本看得好好的書,也沒有再看下去的念頭了──我極度討厭父母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我認為一切源自父母的干涉,都會打亂我人生的節奏。
──可事實上,我的人生有什麼節奏呢?等過了下月8號,我也不過23歲。生命走了不到四分之一,我哪知道我人生的節奏?那些我所以為的節奏,其本質就是一堆雜音,沒有任何韻律美感可言。古人云,三十而立。在以前那個尚且單純的年代,都得等到30以後了才慢慢知道自己的節奏,更何況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精緻,人的成熟期不斷在推後(結婚年齡都推後到了20歲,縱向比增加了5年,橫向比,多了2年)。
我以前一直埋怨父母對我太過苛刻,過分關注我的學業我的工作,忽視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樂。但是經過去年的事情后,我開始遺憾,如果當初父母勸告我,國外大學同樣看重個人成績看重選修課程注重實踐經歷(當然,我父母學醫,對媒體和商學一竅不通,沒事就鼓動我考GMAT轉商科,no zuo no die),要提前做準備,準備越充分越好,那我想,我應該會老老實實準備,保不齊今年就能申上藤校了(雖然申上藤校的結果是我選擇去項先生所在的加州,但是拿Ad總比拿拒信好吧,至少曾經擁有過,不遺憾)
婚姻一事,大約如此。除了極少部份天生真正的不婚主義者和一部份真正內心堅強,能夠享受獨身的人外,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婚姻家庭是人生的必經道路;而所謂婚姻,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你是風兒我是沙這種東西,估計有,但機率跟中彩票差不多(賭博有風險,內心美堅強到那份兒,就別去湊那熱鬧,擔心心髒病發作),日久生情細水長流的事情,肯定都浪漫,但是都在細紋之處:一來就想上演命中註定就是你這種橋段,肯定沒戲。區別無非是,有些人有自知之明,明白得早,選了一條皆大歡喜的路;有些人迷上了那些矯揉造作的心靈雞湯,暈乎暈乎,以為自己與衆不同超凡絕俗,硬要死磕,等回頭的時候,要麼離異要麼鰥夫──感情經歷空白的人年紀太小,壓根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咋玩呢?更何況諸如愛情婚姻之事,放在社會學上就是一種社會(資源)交換,除非天生(小部份人通過後天)拿了一手好牌,大部份人越到後來交換價值越低(男人也是,除非有錢有勢,當然,女人有錢有勢了年齡也不是問題)好不容易想通了愛情婚姻不過是那麼一回事,準備成家時,發現同年齡能勾搭的只有離過婚的人,我去,說服自己離婚沒啥大不了不知道又要等幾年呢?
──父母走在我們前面,大底是知道人生是個什麼樣的。看見我們走彎路呢,肯定想上去矯正,只不過方法沒用對,我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就是這麼諷刺。
──前幾天網上看到一則新聞,美國一小姑娘巴不得自己有個中國媽媽,這樣就有人監督她學習,她自然能夠考上藤校。殊不知中國也有無數小孩巴不得自己有個美國媽媽,什麼都不管。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討論我這輩子會不會結婚,還不如討論我打算什麼時候結婚,或者,會不會閃婚──后兩個問題顯然更實際。
──如果另一半不是老古董,堅持結婚是一件細水長流、從長計議的事情的話,我覺得,我會有很大可能閃婚,而且,提議結婚的人,極有可能是我。誰讓我是白羊座呢。
但是,打壓我早戀(苗頭)十幾年的父母,居然也會在前年,我大四畢業前夕,電話里對我語重心長地說,你馬上就22了,讀完研也差不多24,25了,如果讀博士出來也要26,7了,老大不小了,早點安定下來,把婚結了吧。
前一秒鐘還在嚴防緊打我早戀閃婚(大二某次頭腦發脹和人“私定終身”),後一秒種告誡我年齡不小,讓我早點結婚──畫面轉化太快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結果自然不是我和父母達成一致,雖然我從小學開始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命中註定”的那一位開始我們的“新生活”了。父母如此“促進”我的婚姻大事,出人意料(or情理之中),我憤怒了,我覺得自己受到了侵犯,我堅信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女性,我堅信我的價值不由婚姻決定(雖然我願意為愛做一定犧牲),我堅信就算不結婚我的人生同樣精彩。
於是,在那一瞬間,一個學渣的鬥志被激發了:我突然意識到我對事業的熱愛,對單身生活的嚮往,愛情在那一秒種直接浮雲──到現在我也很喜歡我的工作,越做越樂呵(有公民道德的我自然不會樂呵到在辦公室邊幹邊唱歌);而且我也很享受一人一房子的生活,想睡哪兒睡哪兒,想放屁也不用擔心有人會聽見──多自在!
故事的結尾就是我義正言辭地跟父母抗議催婚:我要有自己的事業,至少是曾經擁有!然後趁著過年,親朋好友都聚在一起,我四處告狀,弄得父母極其狼狽。最後爸爸忍不住對我咆哮:我沒有逼你結婚,你自己愛怎麼樣怎麼樣!
PS:前年引發催婚的導火索是,我畢業以後想要gap一年以後再去美帝念研究生。我本科念得是廣告,這個行業很特殊,在學院裡面耽擱久了再來從事就黃了。一輩子做廣告肯定不現實,鬼才如鏡明先生也在40多歲的時候急流勇退,我直接懷疑自己能不能撐過35──轉行是必須的,但是在轉行之前如果不做做廣告狗,我會很遺憾。其實我現在也算半隻廣告狗了,汪汪汪~~
在催婚危機解決之後,我又開始恢復了對愛情的嚮往。(沒錯,對愛情就是這麼堅持執著!)我想像我和未來的他,在什麼樣的場合見面,認識,又是經過怎樣的矛盾爭吵確定彼此是想要相伴一生的人(就是這麼矯情,不吵架也要製造吵架)。整個故事還沒有搭建完成,項先生出現了:我知道我接下來該做什麼了。
我是結婚狂,但在面臨逼婚的時候,我對婚姻愛情所有美好的印象頃刻間化為烏有,那些我以前所讚賞的東西,反倒成了我的敵人。在其他事情上也是這樣,比如說學習。我有看書的習慣。但是每次父母(主要是我爸,這麼多年過去,我依舊排斥和我媽說話)電話、視頻開頭就問,看書了嗎,學習如何,原本看得好好的書,也沒有再看下去的念頭了──我極度討厭父母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我認為一切源自父母的干涉,都會打亂我人生的節奏。
──可事實上,我的人生有什麼節奏呢?等過了下月8號,我也不過23歲。生命走了不到四分之一,我哪知道我人生的節奏?那些我所以為的節奏,其本質就是一堆雜音,沒有任何韻律美感可言。古人云,三十而立。在以前那個尚且單純的年代,都得等到30以後了才慢慢知道自己的節奏,更何況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精緻,人的成熟期不斷在推後(結婚年齡都推後到了20歲,縱向比增加了5年,橫向比,多了2年)。
我以前一直埋怨父母對我太過苛刻,過分關注我的學業我的工作,忽視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樂。但是經過去年的事情后,我開始遺憾,如果當初父母勸告我,國外大學同樣看重個人成績看重選修課程注重實踐經歷(當然,我父母學醫,對媒體和商學一竅不通,沒事就鼓動我考GMAT轉商科,no zuo no die),要提前做準備,準備越充分越好,那我想,我應該會老老實實準備,保不齊今年就能申上藤校了(雖然申上藤校的結果是我選擇去項先生所在的加州,但是拿Ad總比拿拒信好吧,至少曾經擁有過,不遺憾)
婚姻一事,大約如此。除了極少部份天生真正的不婚主義者和一部份真正內心堅強,能夠享受獨身的人外,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婚姻家庭是人生的必經道路;而所謂婚姻,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你是風兒我是沙這種東西,估計有,但機率跟中彩票差不多(賭博有風險,內心美堅強到那份兒,就別去湊那熱鬧,擔心心髒病發作),日久生情細水長流的事情,肯定都浪漫,但是都在細紋之處:一來就想上演命中註定就是你這種橋段,肯定沒戲。區別無非是,有些人有自知之明,明白得早,選了一條皆大歡喜的路;有些人迷上了那些矯揉造作的心靈雞湯,暈乎暈乎,以為自己與衆不同超凡絕俗,硬要死磕,等回頭的時候,要麼離異要麼鰥夫──感情經歷空白的人年紀太小,壓根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咋玩呢?更何況諸如愛情婚姻之事,放在社會學上就是一種社會(資源)交換,除非天生(小部份人通過後天)拿了一手好牌,大部份人越到後來交換價值越低(男人也是,除非有錢有勢,當然,女人有錢有勢了年齡也不是問題)好不容易想通了愛情婚姻不過是那麼一回事,準備成家時,發現同年齡能勾搭的只有離過婚的人,我去,說服自己離婚沒啥大不了不知道又要等幾年呢?
──父母走在我們前面,大底是知道人生是個什麼樣的。看見我們走彎路呢,肯定想上去矯正,只不過方法沒用對,我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就是這麼諷刺。
──前幾天網上看到一則新聞,美國一小姑娘巴不得自己有個中國媽媽,這樣就有人監督她學習,她自然能夠考上藤校。殊不知中國也有無數小孩巴不得自己有個美國媽媽,什麼都不管。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105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92篇内容 · 6785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85.0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78篇内容 · 52.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97篇内容 · 913.1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4篇内容 · 3857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99篇内容 · 33.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14篇内容 · 43.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