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老子
看任继愈先生编的79年再版的《中国哲学史》。虽然很多人称此书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带有历史的痕迹,云云。
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难道我们今天看待历史就那么客观吗?我不敢妄言。而且也许其价值并不在于受时代的影响而作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和这个过程里的逻辑,方法论等。另外这本书语言很好,相当流畅,我甚至都有点手不释卷了。这是自然而然的感觉,有些书就让你拿起来不想放下,有些书让你放下后再不想拿起来读。
很有意思的地方,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原来有一章,再版的时候作为附录又重写了这一章,而且变化相当大。
第四章的标题是:老子的唯物主义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附录一的标题是: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章第三节标题: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道
附录一第三节标题: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道
第四章第六节标题: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
附录一第六节标题:小国寡民的反动社会思想
总的来说,第四章语言平和,附录里持相当强烈的批判语气,不像学术作品的写作态度。第一版是出版于1963年,这一版是文革之后,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其中受到谁的影响,是怎样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书中在“再版说明”中是这样写的:
“本书对前三册中某些不确切的、错误的观点有所纠正。例如编者改变了原来认为老子思想是唯物主义的看法,我们改写了《老子》一章”。
好像我大学时候拿到图书证,借的第一本书就是关于老子的选注。
当时军训刚完,调到一个新组成的班级,宿舍也搬了,和刚认识的朋友们分别。新班级开始比较紧张,压力大,而且我当时刚进大学非常失落。早上起来稍微早一点,就拿着这本选注的老子坐在宿舍的窗边读记。语言非常琅琅上口,有些我到现在还记得。比如:
“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等等。
这种清静无为的观念对改善我当时的情绪起了很大作用。以至于我后来常想,一个人失意的时候往往像个道家,讲清静,讲无为,讲不争;而一个人得意顺风顺水的时候又往往像儒家,讲入世,讲社会理想,讲担负天下。
虽然老子能给那些失意的人以相当的安慰,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带给人消极的影响。正如这本《中国哲学史》里面讲的,“老子的辩证法是消极的辩证法,他虽然承认矛盾的存在,却不主张通过斗争去解决矛盾,促进矛盾的转化,而是害怕斗争,想逃避矛盾”。我甚至怀疑,后来我在大学里很多时候面对困难的时候,经常不敢正视,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是不是也是因为受老子的影响呢?
真希望这次读哲学史,能收获更多积极和正面的营养,尤其是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勇于面对。
看起来读书不仅是开卷有益,而且开卷有毒,还需要鉴别和扬弃。
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难道我们今天看待历史就那么客观吗?我不敢妄言。而且也许其价值并不在于受时代的影响而作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和这个过程里的逻辑,方法论等。另外这本书语言很好,相当流畅,我甚至都有点手不释卷了。这是自然而然的感觉,有些书就让你拿起来不想放下,有些书让你放下后再不想拿起来读。
很有意思的地方,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原来有一章,再版的时候作为附录又重写了这一章,而且变化相当大。
第四章的标题是:老子的唯物主义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附录一的标题是: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章第三节标题: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道
附录一第三节标题: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道
第四章第六节标题: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
附录一第六节标题:小国寡民的反动社会思想
总的来说,第四章语言平和,附录里持相当强烈的批判语气,不像学术作品的写作态度。第一版是出版于1963年,这一版是文革之后,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其中受到谁的影响,是怎样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书中在“再版说明”中是这样写的:
“本书对前三册中某些不确切的、错误的观点有所纠正。例如编者改变了原来认为老子思想是唯物主义的看法,我们改写了《老子》一章”。
好像我大学时候拿到图书证,借的第一本书就是关于老子的选注。
当时军训刚完,调到一个新组成的班级,宿舍也搬了,和刚认识的朋友们分别。新班级开始比较紧张,压力大,而且我当时刚进大学非常失落。早上起来稍微早一点,就拿着这本选注的老子坐在宿舍的窗边读记。语言非常琅琅上口,有些我到现在还记得。比如:
“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等等。
这种清静无为的观念对改善我当时的情绪起了很大作用。以至于我后来常想,一个人失意的时候往往像个道家,讲清静,讲无为,讲不争;而一个人得意顺风顺水的时候又往往像儒家,讲入世,讲社会理想,讲担负天下。
虽然老子能给那些失意的人以相当的安慰,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带给人消极的影响。正如这本《中国哲学史》里面讲的,“老子的辩证法是消极的辩证法,他虽然承认矛盾的存在,却不主张通过斗争去解决矛盾,促进矛盾的转化,而是害怕斗争,想逃避矛盾”。我甚至怀疑,后来我在大学里很多时候面对困难的时候,经常不敢正视,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是不是也是因为受老子的影响呢?
真希望这次读哲学史,能收获更多积极和正面的营养,尤其是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勇于面对。
看起来读书不仅是开卷有益,而且开卷有毒,还需要鉴别和扬弃。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309篇内容 · 4.9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66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54.5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76篇内容 · 12.2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62篇内容 · 35.3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24篇内容 · 2.5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9篇内容 · 54.2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690.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