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孤独的缘故——听韵蒋勋(下)
【艺论阁】先生是爱孤独的。他的爱源于一种理解和一种欣赏,一种建立在谦卑自信基础上的理解和欣赏。因为他看到了繁华的空虚,看到了孤独的价值。他说,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静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因为不管在身体里面或外面,杂质一定存在,我们没办法让杂质消失,但可以让它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此刻你会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静。
于是在二十多年前的《孤独六讲》后,我们又看到了他的新书小说《因为孤独的缘故》。
在了解了“孤独”的定义和价值,理性面对了自己的性欲,隔断了父母的精神脐带后,我们真正张大了。但张大并不意味着可以独立的面对人生,因为那里有战争,有暴力,有复杂的人际交往,最终需要我们面对另外的孤独:革命,暴力,语言,思维上的孤独。
l 暴力孤独:学会面对自己的暴力,宽容对待他人的暴力
1)“暴力”是人之动物的动物性本能:在六个章节中,“暴力孤独”看起来是最不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认为除了在资讯中看到有关暴力的事件外,平常人不多能接触到这些事情。但真是这样么?交通事故的谩骂,日常工作中的勾心斗角,用餐因服务不到位的动怒,出行的交通不畅…日常中,你我遇到的,经历的“暴力”都太多了。因为人之动物性仍然存在。
2) “暴力”有合理的宣泄途径:在面对“暴力”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控制和合理的疏导。通过电影,通过读书,通过各种方式,而当暴力被提升为美学的层次后,就会成为最不危险的状态,甚至是伟大的状态。无数的艺术大师就是证明;
3)包容与他人的“暴力”行为:先生说,当他看到新闻中各种惊心动魄的案件时,面对罪犯,他心生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感激,因为他们在代替我们犯罪,我们在通过他们反思。这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进而对自己的宽容。
l 革命孤独:尊重那些创造历史的人
“革命”似乎和我们距离很远。但先生的“革命孤独”在于两点:
1) 尊重那些创造历史的人:这里的“历史”有很多解释,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美学的,观念的…比如,在先生看来,卓文君就是一个革命者,就是因为她听到父亲的威胁后,当场与父亲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最厉害的是私奔也不跑远,就在爸爸家门口当鑪卖酒;而大汉奸汪精卫也是革命者,因为他在十七、八岁时,梦想著中国的改革,所以他去刺杀慈禧太后、刺杀五大臣,后来事洩被捕,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年轻的头就是要去革命,何必留在脖子上?何等豪气!
2) “革命”自己的历史:不是每个时代都需要“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更需要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自己可为之改变的地方。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坚持“孤独”。因为“如果你想坚持革命者的孤独,就必须像司马迁写,《史记.》坚持的美学意识形态。所以,革命者的孤独是革命者迷恋自己年轻时候的洁癖,而且深信不疑。”
《孤独六讲》一种六讲,最后是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孤独,这两部分不再这里赘述。先生的观点依然那么有力和有趣,如:
l 关于思维: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结论,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我通常会很快的找到一种能够接受的结论,因为有顾虑结论来的太快,通常之后会反复去想这个结论的其他方面,所以看起来我总是放不下某些事情。 我很不喜欢那种大而化之的结论,绝对的是或不是,有或没有,他们似乎要让你一切思维活动都在它的绝对前停止——(蒋勋)
l 关于语言: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我想谈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蒋勋)
于是在二十多年前的《孤独六讲》后,我们又看到了他的新书小说《因为孤独的缘故》。
![]() |
在了解了“孤独”的定义和价值,理性面对了自己的性欲,隔断了父母的精神脐带后,我们真正张大了。但张大并不意味着可以独立的面对人生,因为那里有战争,有暴力,有复杂的人际交往,最终需要我们面对另外的孤独:革命,暴力,语言,思维上的孤独。
![]() |
l 暴力孤独:学会面对自己的暴力,宽容对待他人的暴力
1)“暴力”是人之动物的动物性本能:在六个章节中,“暴力孤独”看起来是最不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认为除了在资讯中看到有关暴力的事件外,平常人不多能接触到这些事情。但真是这样么?交通事故的谩骂,日常工作中的勾心斗角,用餐因服务不到位的动怒,出行的交通不畅…日常中,你我遇到的,经历的“暴力”都太多了。因为人之动物性仍然存在。
2) “暴力”有合理的宣泄途径:在面对“暴力”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控制和合理的疏导。通过电影,通过读书,通过各种方式,而当暴力被提升为美学的层次后,就会成为最不危险的状态,甚至是伟大的状态。无数的艺术大师就是证明;
3)包容与他人的“暴力”行为:先生说,当他看到新闻中各种惊心动魄的案件时,面对罪犯,他心生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感激,因为他们在代替我们犯罪,我们在通过他们反思。这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进而对自己的宽容。
![]() |
l 革命孤独:尊重那些创造历史的人
“革命”似乎和我们距离很远。但先生的“革命孤独”在于两点:
1) 尊重那些创造历史的人:这里的“历史”有很多解释,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美学的,观念的…比如,在先生看来,卓文君就是一个革命者,就是因为她听到父亲的威胁后,当场与父亲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最厉害的是私奔也不跑远,就在爸爸家门口当鑪卖酒;而大汉奸汪精卫也是革命者,因为他在十七、八岁时,梦想著中国的改革,所以他去刺杀慈禧太后、刺杀五大臣,后来事洩被捕,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年轻的头就是要去革命,何必留在脖子上?何等豪气!
2) “革命”自己的历史:不是每个时代都需要“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更需要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自己可为之改变的地方。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坚持“孤独”。因为“如果你想坚持革命者的孤独,就必须像司马迁写,《史记.》坚持的美学意识形态。所以,革命者的孤独是革命者迷恋自己年轻时候的洁癖,而且深信不疑。”
![]() |
《孤独六讲》一种六讲,最后是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孤独,这两部分不再这里赘述。先生的观点依然那么有力和有趣,如:
l 关于思维: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结论,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我通常会很快的找到一种能够接受的结论,因为有顾虑结论来的太快,通常之后会反复去想这个结论的其他方面,所以看起来我总是放不下某些事情。 我很不喜欢那种大而化之的结论,绝对的是或不是,有或没有,他们似乎要让你一切思维活动都在它的绝对前停止——(蒋勋)
l 关于语言: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我想谈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蒋勋)
![]() |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174篇内容 · 1.7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239篇内容 · 16.1万次浏览
- 《利剑·玫瑰》追剧笔记129篇内容 · 5.6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38篇内容 · 2760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22.7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57篇内容 · 6.6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28篇内容 · 90.7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1篇内容 · 46.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