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评] 传播中华文化,哪能指望老外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历来不乏值得传承的文学遗产。由于东西方在文化、观念上的巨大差异,西方人对中
华经典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诸多文学名著并不能“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西方读者,某些译本的名称及细节反到闹出不少笑话。而细究缘由,仿佛又并不仅是在“差异”上那么简单。
首先,西方人惯用的感性认识及价值取向易产生偏差。阿瑟·韦理翻译的《西游记》英译本《猴》,虽在西方被公认为是水平较高的译本(有评论称该译文能够传达原文风格),但仅在一只会翻跟头云,72种变化的“猴子”身上,去诠释原著《西游记》的整个寓意,这不乏过于“狭隘”了。原著所表达的是一种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持之以恒、寻求真理的无畏精神,不受灾难吓阻的团队意识。西方人对“猴子”的定位,则过分突出个人才干及特殊位置,渲染了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这又是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而《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译本名称,却显然没能像“猴子”这般走运——法文译本被译成《蒙辱的东方女性》,英文译本更是称为《名妓》,甚为“雷人”。
http://chinapressusa.com/zhuanlan/2009-08/31/content_241355.htm
华经典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诸多文学名著并不能“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西方读者,某些译本的名称及细节反到闹出不少笑话。而细究缘由,仿佛又并不仅是在“差异”上那么简单。
首先,西方人惯用的感性认识及价值取向易产生偏差。阿瑟·韦理翻译的《西游记》英译本《猴》,虽在西方被公认为是水平较高的译本(有评论称该译文能够传达原文风格),但仅在一只会翻跟头云,72种变化的“猴子”身上,去诠释原著《西游记》的整个寓意,这不乏过于“狭隘”了。原著所表达的是一种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持之以恒、寻求真理的无畏精神,不受灾难吓阻的团队意识。西方人对“猴子”的定位,则过分突出个人才干及特殊位置,渲染了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这又是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而《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译本名称,却显然没能像“猴子”这般走运——法文译本被译成《蒙辱的东方女性》,英文译本更是称为《名妓》,甚为“雷人”。
http://chinapressusa.com/zhuanlan/2009-08/31/content_241355.htm
贝小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诺兰,请不要把《奥德赛》变成“当代”电影 (2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86篇内容 · 88.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6.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86篇内容 · 149.6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90篇内容 · 83.8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61篇内容 · 65.4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15篇内容 · 4.2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9篇内容 · 22.7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16.2万次浏览
呵呵,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