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外不敢开口讲英文怎么办?
收到友邻豆油:我刚到英国没几天啊,突然很害怕这个新环境,总是觉得自己英语太烂,跟外国学生聊天有时话到嘴边又不知怎么说,所以突然很害怕跟别人沟通,害怕面对他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通常大家都会很笼统地鼓励你,说要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啊,要多参与当地人的社交活动啊,要勇敢讲英文啊,甚至还有人特有优越感地刻意排斥中国人的圈子,等等等等。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样也不全对。如果你觉得这种状态很舒服,你就喜欢一个人待着,也未尝不可。自己开心就行了,没必要听别人的,好像非得做到怎样怎样才正确似的。但是友邻既然豆油了,看来就是想要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性格有不同。害羞内向的人,哪怕在中国当地语言没障碍,也是不喜社交的。包括我虽然大大咧咧,但如果去亲戚家小住几日,也还是会莫名感到畏首畏尾,有些放不开。所以你初来乍到,现在这样的状态是很正常的,心理上不要焦虑。
其次,就是要多听。平时在学校里,或者是地铁上,或者一个人出门的时候随便去了某家餐厅,哪怕麦当劳也行。留心听听身边人的“高谈阔论”,看看自己能不能听懂,听懂的有多少。这样“练习”久了,渐渐知道了他们讲话的模式,熟悉了他们的发音。不要觉得你必须完全听懂陌生人的对话,也没必要刻意模仿他们的口音。现阶段只是为了,当你发现自己能听懂的越来越多时,内心会变得更自信。
在你能听懂之后,就可以试着循序渐进地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比如宿舍同学,今天见了笑笑说声Hi,明天问问How was your day。或者做饭时简单地讨论下生活上的东西也可以,比如问问要不要一起吃,甚至主动问他平时都会吃什么,喜欢吃什么。
我觉得这种方法比硬生生地把人推出去“社交”要好得多。否则在你听都听不太明白的时候给你扔到人堆里“参与活动”,人家说个啥你跟傻逼似的杵在那儿半天也反应不过来,肯定觉得很丢脸。压力越来越大,反而是恶性循环——别说循环了,我都不敢确定还有没有人愿意去尝试第二次…
等到跟宿舍同学“练习”得差不多了,自己也敢于用英文交流之后,就可以试着去跟陌生人聊天了。比如商场化妆品专柜的导购,或者路边水果摊的大叔。他们为了卖你东西,态度都是很好的,跟他们讲话还能学到一些很地道的词语。有些东西你不一定非要会说。比如去买洗面奶,人家问你是什么肤质,你可能不会说,他就会主动问你,你是dry,oily,还是combination。英文再差你dry总听得懂吧?oily总听得懂吧?那剩下一个就是混合肌了呗,你就明白了,以后再去买就会说了。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与之类似的东西都是这样学到的。包括买水果也是一样,英国地方很小,好多东西都是靠进口。你可以问问这樱桃是哪儿产的呀?哪怕它不是西班牙来的,人家可能也会说,伦敦本地呀,或者哪哪城市的。这样简单的对话也可以帮助练习和陌生人交流,勇气慢慢就来了,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自信。就算讲得不好也没关系,反正人家也不认识你…
开学之后课堂上肯定也需要做presentation。你经过前面的积累渐渐有勇气有自信之后,公开演讲就没那么可怕了,你表现的会越来越自然,成功之后反而更能大幅提高自信,进入良性循环。不但要把自己的讲好,也要用心听别人讲的。首先是一个尊重,是课堂上的专注,其次如果中午餐厅或者上学放学路上见到了,也不至于没话聊。你就可以说,你讲的那个什么什么我觉得很有意思,还有什么什么我也很认可。不论是任何人,当自己讲话被人用心记住,自己的观点得到支持,他不可能会觉得,我操这人好烦好无聊好枯燥讲个屁的学业话题啊,他不可能讨厌你。与学业有关的话题只是个开始,以后熟悉了就可以聊聊,他周末都干嘛了呀,你看什么好电影了啊…当然也不是死赖着人家聊啦,只是万一碰上了别没话说。这时候如果他们公开组织什么活动,你就可以叫上班里关系好的中国同学一起去了。同胞互相做个伴,万一没人理你也不至于太尴尬…自然而然就融入了。
最后还有三点很重要。
1. 说话前做好准备,打打腹稿组织下语言,这是很正常的。这不代表你英文不好,也可以避免你张口就出错。尤其是准备presentation的时候,与课业有关的知识遇到了生词,自己提前把它写到本子上注明音标,免得当众念错然后无地自容…很多尴尬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咱们在国内要跟陌生人交涉的时候,甚至是跟老师讨论的时候,脑子里肯定也得先过一遍吧。
2. 不知道的事情,问一问很正常。有些东西就是你不了解或原本不感兴趣的领域啊,未必仅仅因为你英文差才不懂。比如男生喜欢的那些DOTA啊魔兽啊,讲的啥专业词语我一点也听不懂,但正常男生肯定不会因此觉得“我操你真傻逼”吧?尤其是作为外国人,文化背景不同。90后的童年记忆还跟00后不同呢,外国人提到个小时候的动画片人物,你不知道不是很正常吗?生活中也是一样,不懂不会的问一问,人家也能体谅你,总比你装作听得很明白,结果轮到你做事的时候给搞砸了要好吧。这时候人家才会怨你呢。
3. 单词发音讲错很正常,讲中文偶尔还会因为口误闹笑话呢。原本英音和美音就不一样,你未必是真的讲错了。就算是真的讲错也没什么大不了,千万别因此就不敢开口。有次课间大家闲聊,我讲到surname,不知道为什么说成了sure name,但正确发音其实是类似sir name。当场就有一个跟我还不太很熟的男生情不自禁地纠正了我…大家也愣了一下…反而是那个男生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马上重复了一遍正确的发音,然后笑着说,谢谢你,没关系的,我很乐意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有些人可能觉得丢脸,但是我不会,因为我学到东西了。接着大家也都笑了,继续别的话题。
总之留学在外一定要坦然看待语言问题,不要把问题归咎到“是我英文不好”这个原因上,这样只会越来越打击自己。要明白,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能发生类似状况的,其实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谢谢合作===
通常大家都会很笼统地鼓励你,说要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啊,要多参与当地人的社交活动啊,要勇敢讲英文啊,甚至还有人特有优越感地刻意排斥中国人的圈子,等等等等。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样也不全对。如果你觉得这种状态很舒服,你就喜欢一个人待着,也未尝不可。自己开心就行了,没必要听别人的,好像非得做到怎样怎样才正确似的。但是友邻既然豆油了,看来就是想要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性格有不同。害羞内向的人,哪怕在中国当地语言没障碍,也是不喜社交的。包括我虽然大大咧咧,但如果去亲戚家小住几日,也还是会莫名感到畏首畏尾,有些放不开。所以你初来乍到,现在这样的状态是很正常的,心理上不要焦虑。
其次,就是要多听。平时在学校里,或者是地铁上,或者一个人出门的时候随便去了某家餐厅,哪怕麦当劳也行。留心听听身边人的“高谈阔论”,看看自己能不能听懂,听懂的有多少。这样“练习”久了,渐渐知道了他们讲话的模式,熟悉了他们的发音。不要觉得你必须完全听懂陌生人的对话,也没必要刻意模仿他们的口音。现阶段只是为了,当你发现自己能听懂的越来越多时,内心会变得更自信。
在你能听懂之后,就可以试着循序渐进地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比如宿舍同学,今天见了笑笑说声Hi,明天问问How was your day。或者做饭时简单地讨论下生活上的东西也可以,比如问问要不要一起吃,甚至主动问他平时都会吃什么,喜欢吃什么。
我觉得这种方法比硬生生地把人推出去“社交”要好得多。否则在你听都听不太明白的时候给你扔到人堆里“参与活动”,人家说个啥你跟傻逼似的杵在那儿半天也反应不过来,肯定觉得很丢脸。压力越来越大,反而是恶性循环——别说循环了,我都不敢确定还有没有人愿意去尝试第二次…
等到跟宿舍同学“练习”得差不多了,自己也敢于用英文交流之后,就可以试着去跟陌生人聊天了。比如商场化妆品专柜的导购,或者路边水果摊的大叔。他们为了卖你东西,态度都是很好的,跟他们讲话还能学到一些很地道的词语。有些东西你不一定非要会说。比如去买洗面奶,人家问你是什么肤质,你可能不会说,他就会主动问你,你是dry,oily,还是combination。英文再差你dry总听得懂吧?oily总听得懂吧?那剩下一个就是混合肌了呗,你就明白了,以后再去买就会说了。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与之类似的东西都是这样学到的。包括买水果也是一样,英国地方很小,好多东西都是靠进口。你可以问问这樱桃是哪儿产的呀?哪怕它不是西班牙来的,人家可能也会说,伦敦本地呀,或者哪哪城市的。这样简单的对话也可以帮助练习和陌生人交流,勇气慢慢就来了,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自信。就算讲得不好也没关系,反正人家也不认识你…
开学之后课堂上肯定也需要做presentation。你经过前面的积累渐渐有勇气有自信之后,公开演讲就没那么可怕了,你表现的会越来越自然,成功之后反而更能大幅提高自信,进入良性循环。不但要把自己的讲好,也要用心听别人讲的。首先是一个尊重,是课堂上的专注,其次如果中午餐厅或者上学放学路上见到了,也不至于没话聊。你就可以说,你讲的那个什么什么我觉得很有意思,还有什么什么我也很认可。不论是任何人,当自己讲话被人用心记住,自己的观点得到支持,他不可能会觉得,我操这人好烦好无聊好枯燥讲个屁的学业话题啊,他不可能讨厌你。与学业有关的话题只是个开始,以后熟悉了就可以聊聊,他周末都干嘛了呀,你看什么好电影了啊…当然也不是死赖着人家聊啦,只是万一碰上了别没话说。这时候如果他们公开组织什么活动,你就可以叫上班里关系好的中国同学一起去了。同胞互相做个伴,万一没人理你也不至于太尴尬…自然而然就融入了。
最后还有三点很重要。
1. 说话前做好准备,打打腹稿组织下语言,这是很正常的。这不代表你英文不好,也可以避免你张口就出错。尤其是准备presentation的时候,与课业有关的知识遇到了生词,自己提前把它写到本子上注明音标,免得当众念错然后无地自容…很多尴尬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咱们在国内要跟陌生人交涉的时候,甚至是跟老师讨论的时候,脑子里肯定也得先过一遍吧。
2. 不知道的事情,问一问很正常。有些东西就是你不了解或原本不感兴趣的领域啊,未必仅仅因为你英文差才不懂。比如男生喜欢的那些DOTA啊魔兽啊,讲的啥专业词语我一点也听不懂,但正常男生肯定不会因此觉得“我操你真傻逼”吧?尤其是作为外国人,文化背景不同。90后的童年记忆还跟00后不同呢,外国人提到个小时候的动画片人物,你不知道不是很正常吗?生活中也是一样,不懂不会的问一问,人家也能体谅你,总比你装作听得很明白,结果轮到你做事的时候给搞砸了要好吧。这时候人家才会怨你呢。
3. 单词发音讲错很正常,讲中文偶尔还会因为口误闹笑话呢。原本英音和美音就不一样,你未必是真的讲错了。就算是真的讲错也没什么大不了,千万别因此就不敢开口。有次课间大家闲聊,我讲到surname,不知道为什么说成了sure name,但正确发音其实是类似sir name。当场就有一个跟我还不太很熟的男生情不自禁地纠正了我…大家也愣了一下…反而是那个男生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马上重复了一遍正确的发音,然后笑着说,谢谢你,没关系的,我很乐意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有些人可能觉得丢脸,但是我不会,因为我学到东西了。接着大家也都笑了,继续别的话题。
总之留学在外一定要坦然看待语言问题,不要把问题归咎到“是我英文不好”这个原因上,这样只会越来越打击自己。要明白,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能发生类似状况的,其实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谢谢合作===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端午吃什么404篇内容 · 2.3万次浏览
- 假期必备书影音清单244篇内容 · 6.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67.6万次浏览
- 分享你的健康减肥法5049篇内容 · 2.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544篇内容 · 177.9万次浏览
- 有哪些非常醍醐灌顶的人文社科入门书籍?141篇内容 · 5240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2952篇内容 · 62.8万次浏览
- 我的旅行穿搭37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没错 这种循序渐渐的模式最实用了 赞!
实用~~赞赞赞
虽然没出过国,但近一年来一直在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觉得写的很有用。
为了一封豆油写了这么长的日志~~~~~Hc好善良啊~~~虽然我也不出国,还是看完了~~写的特别好~
卤煮有时候变正能量化身还挺不适应哈哈 0 0. 对啊就是这样,感觉什么事情不要太勉强吧。如果有心想变外向想融入就努力改变,如果喜欢安静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之前就觉得自己很少跟歪果仁说话来着,后来意识到其实在国内也不是那么话痨啊... 现在就顺其自然了。
我的同学太bitchy了,最后是实习的时候练好的。。。。实习的时候不混中国圈子。。。。不是装逼但是觉得自己出来一趟连英文都讲不好所以逼自己去适应。
楼主好用心
樓主发帖回复的满满都是干货啊 ,太贴心了。
刚到板鸭两天的人表示也有同样问题……不敢和人说自己学过西语因为真的很多时候听不懂…………
马克,烤鸭来取经
耐心的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