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 而我遇见你
终于有时间整理心情。那个北京的晚上,太多感动,太多回忆。
一开场由几首歌的伴奏串起来的前奏很快把我拉入情境。
第一首《梦游》,没有煽情,没有互动,但是我的眼泪却毫无预兆地流下来,抽泣也不敢太大声,怕旁边的人笑话。喜欢太久,期待太久了吧。
之后的几首歌都很high,我也抑制不住地激动。
她在改变。她留了长头发,她换了很多造型,她在每首歌里都跳舞。她真的很努力在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她。
其间,她说了一段话,到现在想起,都有想哭的冲动。“我没有想到舞台会这么漂亮,也没有想说,我还有没有机会有那么大的舞台,为大家唱歌。”听了这句,觉得心酸,转而泪奔。
燕姿,只要你愿意,你什么时候想唱了,一定会有很大很大的舞台,很多很多的人在等着你。即使不发专辑又怎么样。即使不再年轻又怎么样。我们的心里,一直都有个角落专门为你准备。那些陪我们成长的歌,那些教我们成长的回忆。
最后一首唱到《天黑黑》,她没有哭。原来几乎每次演唱会结束,每当唱到高潮,“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回忆起来出道时的青涩,成长,这首歌,带给她太多,每次感谢,她都会落泪,像个被人们见证成长的孩子。
这一次,她没有哭。几万人一同为她和声,她声线平和地唱完,然后说再见。坚定的声音,坚定的告别。而我哭了。嚎啕大哭。她还是她,没哭不代表她不再感谢和感动,而是坚强和洒脱。
灯光暗下,全场几万人一起挥舞着荧光棒齐声喊“燕姿、燕姿、燕姿”,那时候我们是幸福的。她果然回来,马尾,T恤,牛仔裤,她只是她。没有了华丽的衣服和头饰,她还是她。绿光。The moment。唱完,她从舞台这头跑到那头忙着感谢。跑起来的她让我们振奋。即使不愿意,她还是说了再见。
不满足,于是继续齐声地召唤。她又回来,幸福地说“你们不累吗”,“不累!”“我也是!!”顿时全场high翻。《逆光》,她依然振奋。完美的Ending。
当舞台暗下,人们离场,而我却仍然停留在现场的情绪。
这一次,燕姿没有哭。而我激动地三次大哭。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像一个疯狂的粉丝一样从长沙跑到北京看一场演唱会。
从初中开始,我就买她的磁带、海报、卡片,收集她的一切,唱她的歌,以至于每个同学都知道我是标准的姿迷。
大学,自认为成长了,当磁带和CD,海报和卡片都已经小心翼翼地收藏好,便已经不再收集她的信息,没有那么多的张扬,也不再有很多人知道我对她的喜爱。
没有新专辑,没有演唱会,没有商业代言,她似乎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人会说,她怎么又隐退了。只有我们理解,不愿意为了发专辑而发专辑,她只是想做自己。
她回来了。一贯的短发留成了刘海,连衣裙,高跟鞋。时光流转,她30岁了。她当了自己的老板,不再受唱片公司的约束。她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有人叫她燕姿姐,她也乐意应答。
初中,高中,大学。七年似乎一晃而过。不管是执着也好,疯狂也好,我也不再纠正别人“我不是粉丝,只是喜欢而已”。这有什么区别呢。不管她出不出专辑,发不发新歌,代不代言,都无所谓了。就像很姿迷们所说,我们和燕姿一路走来,早已不是偶像和歌迷的关系,她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那么平和,那么亲切。
姿迷们大多都已经二十出头,早已经过了疯狂的阶段,陪伴燕姿早已成为习惯。而燕姿也已经成为三十岁的女人,她丝毫不介意自己的年龄,不装嫩,而是慢慢向三十岁女人应有的姿态转变。
背后的故事里,她穿着连衣裙,有朋友说燕姿老了,我说是啊,你三十岁了也会是这样子啊。她很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写到这里,心情已经很平静。演唱会现场的回忆也许会模糊,但是永远不会磨灭。
我不知道燕姿还会唱多久,我还会陪多久。
七年之痒算什么。在我的二十岁即将来到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你。
一开场由几首歌的伴奏串起来的前奏很快把我拉入情境。
第一首《梦游》,没有煽情,没有互动,但是我的眼泪却毫无预兆地流下来,抽泣也不敢太大声,怕旁边的人笑话。喜欢太久,期待太久了吧。
之后的几首歌都很high,我也抑制不住地激动。
她在改变。她留了长头发,她换了很多造型,她在每首歌里都跳舞。她真的很努力在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她。
其间,她说了一段话,到现在想起,都有想哭的冲动。“我没有想到舞台会这么漂亮,也没有想说,我还有没有机会有那么大的舞台,为大家唱歌。”听了这句,觉得心酸,转而泪奔。
燕姿,只要你愿意,你什么时候想唱了,一定会有很大很大的舞台,很多很多的人在等着你。即使不发专辑又怎么样。即使不再年轻又怎么样。我们的心里,一直都有个角落专门为你准备。那些陪我们成长的歌,那些教我们成长的回忆。
最后一首唱到《天黑黑》,她没有哭。原来几乎每次演唱会结束,每当唱到高潮,“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回忆起来出道时的青涩,成长,这首歌,带给她太多,每次感谢,她都会落泪,像个被人们见证成长的孩子。
这一次,她没有哭。几万人一同为她和声,她声线平和地唱完,然后说再见。坚定的声音,坚定的告别。而我哭了。嚎啕大哭。她还是她,没哭不代表她不再感谢和感动,而是坚强和洒脱。
灯光暗下,全场几万人一起挥舞着荧光棒齐声喊“燕姿、燕姿、燕姿”,那时候我们是幸福的。她果然回来,马尾,T恤,牛仔裤,她只是她。没有了华丽的衣服和头饰,她还是她。绿光。The moment。唱完,她从舞台这头跑到那头忙着感谢。跑起来的她让我们振奋。即使不愿意,她还是说了再见。
不满足,于是继续齐声地召唤。她又回来,幸福地说“你们不累吗”,“不累!”“我也是!!”顿时全场high翻。《逆光》,她依然振奋。完美的Ending。
当舞台暗下,人们离场,而我却仍然停留在现场的情绪。
这一次,燕姿没有哭。而我激动地三次大哭。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像一个疯狂的粉丝一样从长沙跑到北京看一场演唱会。
从初中开始,我就买她的磁带、海报、卡片,收集她的一切,唱她的歌,以至于每个同学都知道我是标准的姿迷。
大学,自认为成长了,当磁带和CD,海报和卡片都已经小心翼翼地收藏好,便已经不再收集她的信息,没有那么多的张扬,也不再有很多人知道我对她的喜爱。
没有新专辑,没有演唱会,没有商业代言,她似乎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人会说,她怎么又隐退了。只有我们理解,不愿意为了发专辑而发专辑,她只是想做自己。
她回来了。一贯的短发留成了刘海,连衣裙,高跟鞋。时光流转,她30岁了。她当了自己的老板,不再受唱片公司的约束。她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有人叫她燕姿姐,她也乐意应答。
初中,高中,大学。七年似乎一晃而过。不管是执着也好,疯狂也好,我也不再纠正别人“我不是粉丝,只是喜欢而已”。这有什么区别呢。不管她出不出专辑,发不发新歌,代不代言,都无所谓了。就像很姿迷们所说,我们和燕姿一路走来,早已不是偶像和歌迷的关系,她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那么平和,那么亲切。
姿迷们大多都已经二十出头,早已经过了疯狂的阶段,陪伴燕姿早已成为习惯。而燕姿也已经成为三十岁的女人,她丝毫不介意自己的年龄,不装嫩,而是慢慢向三十岁女人应有的姿态转变。
背后的故事里,她穿着连衣裙,有朋友说燕姿老了,我说是啊,你三十岁了也会是这样子啊。她很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写到这里,心情已经很平静。演唱会现场的回忆也许会模糊,但是永远不会磨灭。
我不知道燕姿还会唱多久,我还会陪多久。
七年之痒算什么。在我的二十岁即将来到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你。
![]()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612篇内容 · 22.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65.0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323篇内容 · 10.4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04篇内容 · 13.5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87篇内容 · 18.0万次浏览
- 许倬云去世4324篇内容 · 8630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45篇内容 · 23.4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39篇内容 · 4.1万次浏览
「内容不可见」
我也一样 缘分
哈哈 我离燕姿就几米啊····
真的啊? 好羡慕 不过我虽然坐得有点远,还是很激动
亢奋啊 这几天还一直在听燕姿的歌
哈哈 我每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