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神一样的杂志,神一样的封面
来源/假装在纽约
《经济学人》在我心目中是一本神一样的杂志。近几年欧美纸媒十分不景气,许多老牌的著名报刊关的关卖的卖,能活下来的也都是苟延残喘,拿到手的杂志一期比一期薄。但是在一片哀鸿遍野中,经济学人却创造了逆市飞扬的神迹,发行量从2004年的60万飙升到160万。
在2012财年,这本杂志的母公司经济学人集团的利润高达6800万英镑。2013财年的数据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了5900万英镑(数据来自其官网公布的财报)。
自1843年创办以来,这本杂志一直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超党派和自由主义的立场,因为屡屡对各国政府和政治人物进行批评,也吃了不少官司。
它对自己的读者十分挑剔,它认为只有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才配读它,所以它从来不去迎合大众,文章中提到很多经济名词和法语或拉丁文的时候甚至都懒得去解释。
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文章都没有署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文章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每一篇都经过了无数人的修改和编辑,更重要的是,它认为文章代表的不是某个记者或编辑的观点,而应该是整个杂志的声音。
它的文字简洁又充满幽默,这样的风格也体现在了它的封面上。这么多年来,《经济学人》创造了无数经典的封面,创意大胆又举重若轻,屡屡让人在淡然一笑之余又深深折服于其智慧。下面是我收藏的2007年以来的部分封面。
![]() |
《经济学人》在我心目中是一本神一样的杂志。近几年欧美纸媒十分不景气,许多老牌的著名报刊关的关卖的卖,能活下来的也都是苟延残喘,拿到手的杂志一期比一期薄。但是在一片哀鸿遍野中,经济学人却创造了逆市飞扬的神迹,发行量从2004年的60万飙升到160万。
在2012财年,这本杂志的母公司经济学人集团的利润高达6800万英镑。2013财年的数据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了5900万英镑(数据来自其官网公布的财报)。
自1843年创办以来,这本杂志一直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超党派和自由主义的立场,因为屡屡对各国政府和政治人物进行批评,也吃了不少官司。
它对自己的读者十分挑剔,它认为只有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才配读它,所以它从来不去迎合大众,文章中提到很多经济名词和法语或拉丁文的时候甚至都懒得去解释。
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文章都没有署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文章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每一篇都经过了无数人的修改和编辑,更重要的是,它认为文章代表的不是某个记者或编辑的观点,而应该是整个杂志的声音。
它的文字简洁又充满幽默,这样的风格也体现在了它的封面上。这么多年来,《经济学人》创造了无数经典的封面,创意大胆又举重若轻,屡屡让人在淡然一笑之余又深深折服于其智慧。下面是我收藏的2007年以来的部分封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