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出版:圈子、定位、项目运作
作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林致
出版圈文库出版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少经典之作都是从文库中走出来,与将其集纳的文库品牌相得益彰,互相映衬。真正意义上的文库,需要投入的精力和动用的资源相当大,非一般的实力和气魄,不敢轻易尝试。辽宁教育出版社多年前推出的“万有文库”选目涵盖文学和社科经典,是此类典型。但不容否认的是,市面上不少冠以文库之名的出版物,不论是起名还是定位都不甚清晰,在收纳产品时也比较随意。大量文库问世后藉藉无名,很快淹没在众多产品中,文件的品牌价值也没有得以彰显。近年,各种新兴或者说是新型的文库品牌开始露头,对图书类型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比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不老泉文库”、新星社的“幻象文库”、接力社的“引擎文库”,读客图书公司的“全球顶级畅销小说文库”、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文学文库”、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插图本现代文学经典文库”等等,此外,商务印书馆的“自然文库”等独辟蹊径的小众文库都开始崭露头角。这些新的文库品牌如何能够成长起来,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成为焦点问题。
【差异化定位圈子出版】
近年问世的新型文库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的定位更为精准,不管是从文库的命名还是其聚合的产品类别,都显示出强烈的个性色彩。这种聚焦类型出版的操作套路,将不少介于丛书和产品线之间的产品群很好地经营了起来。
最为典型的是科幻类文库品牌的成长。科幻和奇幻文学相对而言较为小众,参与出版的出版社虽然众多,但大多都是将其放入欧美文学、日本文学等等更宽泛的概念中出版,很少有出版社会将其精确定义在一个出版品牌中统一操作上市。新星出版社在推理科幻文学出版上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专注于侦探推理类出版的“午夜文库”一直是国内该类型的代表品牌。此后的“幻象文库”也日渐成熟。该文库负责人贾骥表示,即使是细分市场,也有着很多更加细小的出版分支。比如在科幻这个序列里可以划分出诸如太空歌剧、赛博朋克、反乌托邦、蒸汽朋克等等的子分类。因此,“幻象文库”在选题规划、翻译制作、后期营销等多方面都和市场上同类型出版品牌有一些区别,也是基于细分程度不同。而之所以要做文库,是因为其概念要比丛书更宽泛,比如出版一个作家的系列作品,可以称之为丛书,但一个类型文学中所包含的作家、流派繁多,用丛书来统称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接力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引擎文库”,首批问世作品包括伊坂幸太郎、东野圭吾等畅销名家的作品,乍看有点像推理文库的操作路数,但该社青年读物事业部总监王津澄清说,这只是文库的一个细分类别。他们想做的是“平台工程”,在“引擎文库”下面囊括“国际大奖图书”、“推理文学”、“电影小说”等多个出版门类。类似于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新经典文库”的操作方式,旗下可以涵盖多个分支,但又能有机统一。由于接力社半壁产品都是引进版,而此文库则希望完全收纳引进产品,做成引进品的强势文学品牌。“引擎”亦有“引进”和“引领”之意。接力社以往出版的外国畅销文学作品也能逐渐加入进去。
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先锋文库”选择的文学作品,则着重体现其先锋性和开拓意义。新华先锋总编辑杨磊告诉记者,虽然其中有的产品也曾被别家文库收录,如“共和国作家文库”,走的是“高大上”路线,比较注重的文学的思想性等方面,相对而言,这套文库风格走的是亲民风格的大众文学路线,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
商务印书馆的“自然文库”上市之前,市场上稍有知名度的类似出版物已有包括重庆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好奇心书系”,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沙发图书馆”等,目前正在异军突起的是中信出版社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推出的产品《大自然的艺术》、《我的自然笔记》、《自然野趣DIY》等,不过定位上偏大众,基本仍处于零散的出版状态。该社大众文化编辑室编辑余节弘告诉记者,商务印书馆做的是全面系统的项目,涉及五个大类:博物学的经典作品、反映和记录爱好自然者的一类展现观察自然所得(内心感悟和知识收获)的作品、同日常城市生活相联系的自然作品、针对青少年自然探索的启蒙作品、工具书。由于目前“自然文库”收纳的书都是国内首次出版,不存在一个重新包装问题,“也不排除会收录出版过的经典作品,但会力求避免同质竞争”。余节弘还特别提到,文库中的《中国萤火虫生态图鉴》,还有未来要出版的《中国野生鸟类图鉴》等,便是主打圈子的品牌。但是大部分的作品还是面对大众,将不同的小圈子结合在一起推广。
除了新兴的小众文库品牌,现代文学作品文库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盈利的角度看,因为现代文学作品的公版作品比较多,加之大部分出版社出版这类书时用纸、设计等都比较节俭,总体上看,都能够获得一定利润,但是从长远角度看,高品质文库仍然不多。春风文艺出版社选题策划部编辑姚宏越透露,此前也有出版社出版过插图本的现代文学作品文库,但不超过3种,有的单本作品缺图,有的绘画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该社的这套“插图本现代文学经典”文库,从插图人的情况看,包括陈师曾、丰子恺、丁聪、方成、毕克官等艺术大师,也有少量的当代画家,如戴逸如、徐瀛等。此外,这套书中,还零星地收录了徐悲鸿、张光宇等与作品有关的绘画作品,不仅具备了审美价值,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项目全程运营单品带动全局】
文库的品牌经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上市节奏,各产品间是否能够相互借力以及在出版机构的组织层面,是否能够文库的版权清晰梳理并且收入囊中。新星社的“幻象文库”保持一年上市10~15个品种的节奏。按照原创、经典、市场三个方向做出版规划。经典立品牌,原创作基石、市场类图书提高经济效益。每个方面在年度内都会定1~2个重点产品。在图书制作过程中,该社摒弃了传统的责编——发行——营销各司其职的做法,采用项目经理制度和产品分级制度。项目经理在图书产品立项后积极与出版社其他兄弟部门沟通,为其负责的图书争取更高级别的分级,分级越高,获得的项目运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就越多,之后项目经理会依照划分的社内资源统一进行调配,全程监督项目从早期的组稿到后期营销的各个环节。“幻象文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专精的策划方向,比如有人负责日系、有人负责欧美、有人负责原创,最后由贾骥统一负责把关。选题成立后进入产品经理模式,各项目进展定期汇报。
事实上,在文库的操作方面既要有整体的包装和品牌营销,同时也要注意某些著名作品和著名作者对于整个文库所能够产生的品牌推动和销售带动的作用,针对不同的销售渠道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法,针对不同的作者和作品进行相应的营销宣传,从而推动文库的全面营销宣传。
为了先锋文库的策划出版,新华先锋专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机构,其中设专人负责版权洽谈、稿件编校,设有专门的营销宣传专员负责相关的营销工作,并协调销售部门策划一些专题活动以促进和带动整套文库的销售工作。针对作品、作者、表现手法、题材等方面则进行内部的细分,这样既有整体品牌的效果,又能兼顾到某些作品和作者在一些特定时期的宣传效果的销售带动作用,
可以说,新兴的文库品牌要想如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首先要做到定位准确,作品的遴选宁缺毋滥,整体装帧设计风格统一便于识别,包装制作精益求精。而文库编辑的专业程度,文库所依托的出版机构长期而坚定的出版意向,以及较为丰厚的出版利润,这三者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出版圈文库出版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少经典之作都是从文库中走出来,与将其集纳的文库品牌相得益彰,互相映衬。真正意义上的文库,需要投入的精力和动用的资源相当大,非一般的实力和气魄,不敢轻易尝试。辽宁教育出版社多年前推出的“万有文库”选目涵盖文学和社科经典,是此类典型。但不容否认的是,市面上不少冠以文库之名的出版物,不论是起名还是定位都不甚清晰,在收纳产品时也比较随意。大量文库问世后藉藉无名,很快淹没在众多产品中,文件的品牌价值也没有得以彰显。近年,各种新兴或者说是新型的文库品牌开始露头,对图书类型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比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不老泉文库”、新星社的“幻象文库”、接力社的“引擎文库”,读客图书公司的“全球顶级畅销小说文库”、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文学文库”、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插图本现代文学经典文库”等等,此外,商务印书馆的“自然文库”等独辟蹊径的小众文库都开始崭露头角。这些新的文库品牌如何能够成长起来,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成为焦点问题。
【差异化定位圈子出版】
近年问世的新型文库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的定位更为精准,不管是从文库的命名还是其聚合的产品类别,都显示出强烈的个性色彩。这种聚焦类型出版的操作套路,将不少介于丛书和产品线之间的产品群很好地经营了起来。
最为典型的是科幻类文库品牌的成长。科幻和奇幻文学相对而言较为小众,参与出版的出版社虽然众多,但大多都是将其放入欧美文学、日本文学等等更宽泛的概念中出版,很少有出版社会将其精确定义在一个出版品牌中统一操作上市。新星出版社在推理科幻文学出版上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专注于侦探推理类出版的“午夜文库”一直是国内该类型的代表品牌。此后的“幻象文库”也日渐成熟。该文库负责人贾骥表示,即使是细分市场,也有着很多更加细小的出版分支。比如在科幻这个序列里可以划分出诸如太空歌剧、赛博朋克、反乌托邦、蒸汽朋克等等的子分类。因此,“幻象文库”在选题规划、翻译制作、后期营销等多方面都和市场上同类型出版品牌有一些区别,也是基于细分程度不同。而之所以要做文库,是因为其概念要比丛书更宽泛,比如出版一个作家的系列作品,可以称之为丛书,但一个类型文学中所包含的作家、流派繁多,用丛书来统称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接力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引擎文库”,首批问世作品包括伊坂幸太郎、东野圭吾等畅销名家的作品,乍看有点像推理文库的操作路数,但该社青年读物事业部总监王津澄清说,这只是文库的一个细分类别。他们想做的是“平台工程”,在“引擎文库”下面囊括“国际大奖图书”、“推理文学”、“电影小说”等多个出版门类。类似于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新经典文库”的操作方式,旗下可以涵盖多个分支,但又能有机统一。由于接力社半壁产品都是引进版,而此文库则希望完全收纳引进产品,做成引进品的强势文学品牌。“引擎”亦有“引进”和“引领”之意。接力社以往出版的外国畅销文学作品也能逐渐加入进去。
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先锋文库”选择的文学作品,则着重体现其先锋性和开拓意义。新华先锋总编辑杨磊告诉记者,虽然其中有的产品也曾被别家文库收录,如“共和国作家文库”,走的是“高大上”路线,比较注重的文学的思想性等方面,相对而言,这套文库风格走的是亲民风格的大众文学路线,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
商务印书馆的“自然文库”上市之前,市场上稍有知名度的类似出版物已有包括重庆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好奇心书系”,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沙发图书馆”等,目前正在异军突起的是中信出版社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推出的产品《大自然的艺术》、《我的自然笔记》、《自然野趣DIY》等,不过定位上偏大众,基本仍处于零散的出版状态。该社大众文化编辑室编辑余节弘告诉记者,商务印书馆做的是全面系统的项目,涉及五个大类:博物学的经典作品、反映和记录爱好自然者的一类展现观察自然所得(内心感悟和知识收获)的作品、同日常城市生活相联系的自然作品、针对青少年自然探索的启蒙作品、工具书。由于目前“自然文库”收纳的书都是国内首次出版,不存在一个重新包装问题,“也不排除会收录出版过的经典作品,但会力求避免同质竞争”。余节弘还特别提到,文库中的《中国萤火虫生态图鉴》,还有未来要出版的《中国野生鸟类图鉴》等,便是主打圈子的品牌。但是大部分的作品还是面对大众,将不同的小圈子结合在一起推广。
除了新兴的小众文库品牌,现代文学作品文库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盈利的角度看,因为现代文学作品的公版作品比较多,加之大部分出版社出版这类书时用纸、设计等都比较节俭,总体上看,都能够获得一定利润,但是从长远角度看,高品质文库仍然不多。春风文艺出版社选题策划部编辑姚宏越透露,此前也有出版社出版过插图本的现代文学作品文库,但不超过3种,有的单本作品缺图,有的绘画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该社的这套“插图本现代文学经典”文库,从插图人的情况看,包括陈师曾、丰子恺、丁聪、方成、毕克官等艺术大师,也有少量的当代画家,如戴逸如、徐瀛等。此外,这套书中,还零星地收录了徐悲鸿、张光宇等与作品有关的绘画作品,不仅具备了审美价值,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项目全程运营单品带动全局】
文库的品牌经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上市节奏,各产品间是否能够相互借力以及在出版机构的组织层面,是否能够文库的版权清晰梳理并且收入囊中。新星社的“幻象文库”保持一年上市10~15个品种的节奏。按照原创、经典、市场三个方向做出版规划。经典立品牌,原创作基石、市场类图书提高经济效益。每个方面在年度内都会定1~2个重点产品。在图书制作过程中,该社摒弃了传统的责编——发行——营销各司其职的做法,采用项目经理制度和产品分级制度。项目经理在图书产品立项后积极与出版社其他兄弟部门沟通,为其负责的图书争取更高级别的分级,分级越高,获得的项目运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就越多,之后项目经理会依照划分的社内资源统一进行调配,全程监督项目从早期的组稿到后期营销的各个环节。“幻象文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专精的策划方向,比如有人负责日系、有人负责欧美、有人负责原创,最后由贾骥统一负责把关。选题成立后进入产品经理模式,各项目进展定期汇报。
事实上,在文库的操作方面既要有整体的包装和品牌营销,同时也要注意某些著名作品和著名作者对于整个文库所能够产生的品牌推动和销售带动的作用,针对不同的销售渠道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法,针对不同的作者和作品进行相应的营销宣传,从而推动文库的全面营销宣传。
为了先锋文库的策划出版,新华先锋专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机构,其中设专人负责版权洽谈、稿件编校,设有专门的营销宣传专员负责相关的营销工作,并协调销售部门策划一些专题活动以促进和带动整套文库的销售工作。针对作品、作者、表现手法、题材等方面则进行内部的细分,这样既有整体品牌的效果,又能兼顾到某些作品和作者在一些特定时期的宣传效果的销售带动作用,
可以说,新兴的文库品牌要想如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首先要做到定位准确,作品的遴选宁缺毋滥,整体装帧设计风格统一便于识别,包装制作精益求精。而文库编辑的专业程度,文库所依托的出版机构长期而坚定的出版意向,以及较为丰厚的出版利润,这三者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