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画家
我身边的画家
我和晓在一起聊天,他是个中学画画老师,很自然的,我们就聊到了我们身边的画家。
我父亲的堂兄弟里有个痴迷油画的,早些年只做着写写春联的卖字为生的生计,他称不上画家,甚至当不上村里的礼帐师傅,并不是他的毛笔字写的不好,只是因为他还是个神经病。发做起来时就把身旁的人,不管是谁,乱骂一通。
有一次我妈看见他发作,他果然六亲不认。据说因为他年轻时对画情有独钟,可想那时的观念,是不会允许他这么做的,以致心情郁积,精神恍惚,年少轻狂又穷困潦倒,才发了疯。这些往事在我没有出生时就上演过,时光荏苒又好几年我才降生,这些过往竟然让他神秘不少。
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油画时还是个小学生。
有一年春节,父亲让我去宝明叔家里拿春联,宝明叔就是他,长年给我们写过年用的对联。我忘记是怀着什么心情进他家门的,然而,随即入眼帘的是照壁上的一幅巨型山水图,青山绿水,村落处在树林外面,只有房子没有人物,显得寂寥空旷。杨树叶青绿的发嫩,颜料像是用排笔刷的,有许多处都有滴痕。转弯走入院内,右边三间厦子的墙面上挂着三幅装裱完整的油画,有林间小路,也有连天碧草,我印象深刻的仍旧是没有人物,画面显得很单调,颜色依然是青绿泛白,让人看着不舒服,感觉像是绿颜料没了,用了面糊稀释。进了堂屋,挂画依然有这种感觉。这时,我看见了他的人。
他看起来相当魁梧,穿着军大衣一直裹到膝盖,头发油黑,大背头,确实有几分艺术家的意思。我叫了一声宝明叔,他没有应答,继续把粗毛笔在墨水碟子里蘸满,边磨笔尖边考量红纸,幸亏三婶出来,笑脸相迎的给我抓糖吃,我听说他发病时会打三婶,就多瞅几眼她,希望发现一些证据,但什么也没有,她只是长得有些黑。
后来又有一次在村里吃桌(吃结婚宴),因为我母亲的那桌人坐满了,我就坐到了别处,吃过凉八碟,又过几碗宴菜后,他竟然坐我们桌上来了,剩下的时间里,就只听见他一个人给我们侃农村的的环境大不如从前了……
大家对于三叔的态度是一致的:唯恐避之不急。即使如我这样的亲戚,也是如此。但细想,这就如同梵高,我们从未知晓他的内心世界。曾经我在他家的堂屋看见一幅巨大的毛泽东像,他又梳着大背头,处处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我以为他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信奉领袖,但他却在疯了时骂毛主席。
改变还在继续。
前年我放假回家过年,和朋友在村里摆地摊卖年货,有次我开着三轮车拉货,正巧从老家的巷子穿过。那里有一处宅子尤为不同,门前卧着一块奇石,苍劲一个“禅”字嵌入石面,一扇精致小巧墨漆木门,绘有圆月兰草,门旁是一幅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五弦万古琴。两边是刷的粉白的矮土坯墙,隔扉望去,院内一株桃树,枝桠错落,若不是寒冬,俨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唯一不同的是宅子前面停着几辆轿车,我往来几次,牌子可能不同,数量总有增无减。我猜到那可能是三叔的宅子,有人开始向他求字了。
我回家向母亲打听,自从去年他们家那里要盖居民楼,他就搬到那里住了。母亲让我看邻居一家粮店门上的对联,说那就是他写的,我看了一下,上面用金水写道:价格公道 收优质粮食,童叟无欺 做良心生意。
不知怎么的,我总感觉什么变了。村里再也没有传过三叔的什么坏话,他也真争气,已经很多年没有犯过病。我曾猜测他发疯的原因,是因为我三爷也有精神病,我曾祖父辈里也有痴呆症患者,他的病或许是家族遗传,也或者是,抑郁不得志造成的。我从不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不管如何,我觉得他以前很像个幻想家,而现在更像画家。
另一个画家是我大学的同学,我和他相识恰是因为大学里臭名昭著的社团,他是书法社无人可争的社长。
那是个门庭冷落的社团,有一部分人是想混学生会的干事,另一部分是毛笔字初学者,我属于后者,每天下午放学都会来糟践几张纸。有一天傍晚,练字的人走的差不多了,社长和几个朋友在院子里写字,我站在一旁观看,写的是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因墨水太饱,滴在纸上了一滴,谁知他凭着墨点,顺势描出来了一个大闹天空的孙悟空,我看着画面憨笑,觉得那张纸里会不会原本就藏着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而那些草纸上的草迹正是猴毛。我指着画说:“嗯,像社长。”在旁的人都笑了。
我大一时想学绘画,拜了他为师。第二天清早,他就带着我买画笔颜料,先是在一处美术学院旁边,但他的老主顾没开门,其他几家都太贵,我们又转到其他地方。他像个行家一样,张罗着老板拿什么颜色,牌子,不一会儿,红的白的黑的蓝的红的绿的挑了二十多种,满满一袋子。回了学校,我信誓旦旦的打算学习这门艺术,跟着他进了美术系的画室。里面空无一人,只凌乱的摆着一些未成型的作品,一座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另一只胳膊也断了,和一幅褐色背影的油画,他坐在画架前面,用小刀在画布上刮了七八下。
他先让我学画静物,等我画完,他就改变主意了。
“是不是我画的花瓶没有形状,全是用颜色拼凑?”我也不无失望的说。
“这倒也没关系,油画本来就是用颜色拼。你先画张素描。”
结果依然不尽人意。
对于画画我向来只在看的份上,我感觉,他一开始是把我当成不仅仅热衷画画的那类人了,以为可以和我切磋交流,到如今却什么都没有,他只好鼓励我学习。
当天晚上很晚才回宿舍,临走手上还带着颜料味,我给他说,他的画里充满着阴暗的感觉,他不置可否。确实,有人画画总是格调活泼,像是与画相互挑逗,有人画画想象丰富,人物花鸟形态奇丽,他的画却无比现实,土里土气,人物都显得肮脏丑陋,并且是一味的褐色基调。
再后来,我没能把画画坚持下去,但我们的关系也没有淡,有一次是跟着他到街上找素材,他随身带着素描本,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会描出轮廓,他给乞丐画像,身后围了一群看客,大家好奇的看看他又看看乞丐,我感觉他面前摆个碗会更赚钱,画完后他掏五角钱放进碗里。画建筑物时,走来走去选择角度,终于找到一个逆光的侧面,光鲜亮丽的人流从我们身旁掠过,和好事者瞥一眼的眼光,都不能打扰到他。
慢慢的我发现他对人体有一种痴迷,总想着找一些人来做他的模特,如果哪个人愿意做他的裸体模特,不论男女,他都会心花怒放,但从来没有人愿意这么做。他经常会在网上搜集女性的裸体照,观察研究私处的该怎么画。他没有多少朋友,虽然很多人羡慕欣赏他的才华,曾经社团里的副部长对他情有独钟,但没人愿意和他相处,同学都觉得他怪怪的,又认为他是个潜在的画家,对他的看法既复杂又矛盾。后来,他果然找上我当他的裸体模特了,我没有答应。
那年寒假我打算租房子,他在外面租的当画室的房子正好还差十天到期,他要回家了,就让我搬到那里住,我见过房东后,来帮他搬东西。房间里的设施很简单,一张砖头垒起来的床,一张大桌子,还有一面他买来的大镜子,那时为了自画像用的。整个房间里弥漫着颜料的气味,桌子墙角处凌乱摆放着许多油画,有一部分是自己的裸体,还有一些是他照着图片,绘出来的女性裸体。大部分的人物肖像都长相丑陋,油彩腻在脸上的感觉,但又极其真实,我猜是他内心忧郁才会让画中的人物显得如此忧郁的吧。
一上午的时间,我们收拾出油画两捆,有装裱好的,有单薄一张画布的,都整整齐齐桌子那么高,他合上画架说道:“早知就不装画框了。”他又说“这次回家就不再回来了,就等着明年六月份领张毕业证,其实要不要也无所谓了。”
没过多久,他将我俩上周去的画展的照片传给了我,其中有一张是他站在一幅大油画前拍的,画中一个漂亮女人的正面酮体,背景是一片乌黑。
等我毕业已经是一年之后,我舍弃在大学里的专业,跟着二哥学装修,听说他刚回老家办了间画室,属于艺术高雅,收入赤字的营生,每画好几幅就发照片传空间,一幅画经常是几经修改,才装裱定型。今年开了间绘画班,收了十几个学生,最近他又迷上摄影,经常发晒自己带墨镜的照片。要是他的作品参加了比赛,或是给某个学校画墙画,他都会传朋友圈。有时满脸沧桑的老人,有时是蒸馍店的大叔,有时是颓废的玩手机的青年,裸体画慢慢的少了。我记得他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背包独行在城郊的少年,我从背包的颜色看出那是他的自画像,画面阴暗,处处透露出孤独的凄凉。但最近一年他经常都笑脸入镜,蛤蟆眼镜给他衬的炫酷炸天。
“好了,我讲完了。”我对晓说,站起来伸伸懒腰,“你是我遇见的第三个画家。”
他笑了笑,说道:“我只是个没追求的绘画老师,他们比我强上百倍。或许再早几年,我会义无反顾做些追求梦想的事,现在胆子小了。”
“恐怕这不在于追求梦想吧,”我说,“或许你们能从这两个故事里看到其他的东西。我认为,一个人选择所热爱的生活方式,本是最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总免不了受到社会和周围人群不同程度的歧视,你要与这种观念进行心理抗衡,抗不过的潦倒落魄,甚至精神错乱,抗过来的歧视就会变成敬仰膜拜。我们总是一边崇拜艺术,一边又毁灭艺术。”
“可最终我们成就了艺术。”晓说道,他做了个肯定的手势。
我无奈的摇了摇头,毕竟我们只是凡夫俗子,面对现如今的人生,不管是因为别人的劝导,还是社会的观念,毕竟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所以,对于晓的反驳,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2014.5.11
我和晓在一起聊天,他是个中学画画老师,很自然的,我们就聊到了我们身边的画家。
我父亲的堂兄弟里有个痴迷油画的,早些年只做着写写春联的卖字为生的生计,他称不上画家,甚至当不上村里的礼帐师傅,并不是他的毛笔字写的不好,只是因为他还是个神经病。发做起来时就把身旁的人,不管是谁,乱骂一通。
有一次我妈看见他发作,他果然六亲不认。据说因为他年轻时对画情有独钟,可想那时的观念,是不会允许他这么做的,以致心情郁积,精神恍惚,年少轻狂又穷困潦倒,才发了疯。这些往事在我没有出生时就上演过,时光荏苒又好几年我才降生,这些过往竟然让他神秘不少。
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油画时还是个小学生。
有一年春节,父亲让我去宝明叔家里拿春联,宝明叔就是他,长年给我们写过年用的对联。我忘记是怀着什么心情进他家门的,然而,随即入眼帘的是照壁上的一幅巨型山水图,青山绿水,村落处在树林外面,只有房子没有人物,显得寂寥空旷。杨树叶青绿的发嫩,颜料像是用排笔刷的,有许多处都有滴痕。转弯走入院内,右边三间厦子的墙面上挂着三幅装裱完整的油画,有林间小路,也有连天碧草,我印象深刻的仍旧是没有人物,画面显得很单调,颜色依然是青绿泛白,让人看着不舒服,感觉像是绿颜料没了,用了面糊稀释。进了堂屋,挂画依然有这种感觉。这时,我看见了他的人。
他看起来相当魁梧,穿着军大衣一直裹到膝盖,头发油黑,大背头,确实有几分艺术家的意思。我叫了一声宝明叔,他没有应答,继续把粗毛笔在墨水碟子里蘸满,边磨笔尖边考量红纸,幸亏三婶出来,笑脸相迎的给我抓糖吃,我听说他发病时会打三婶,就多瞅几眼她,希望发现一些证据,但什么也没有,她只是长得有些黑。
后来又有一次在村里吃桌(吃结婚宴),因为我母亲的那桌人坐满了,我就坐到了别处,吃过凉八碟,又过几碗宴菜后,他竟然坐我们桌上来了,剩下的时间里,就只听见他一个人给我们侃农村的的环境大不如从前了……
大家对于三叔的态度是一致的:唯恐避之不急。即使如我这样的亲戚,也是如此。但细想,这就如同梵高,我们从未知晓他的内心世界。曾经我在他家的堂屋看见一幅巨大的毛泽东像,他又梳着大背头,处处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我以为他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信奉领袖,但他却在疯了时骂毛主席。
改变还在继续。
前年我放假回家过年,和朋友在村里摆地摊卖年货,有次我开着三轮车拉货,正巧从老家的巷子穿过。那里有一处宅子尤为不同,门前卧着一块奇石,苍劲一个“禅”字嵌入石面,一扇精致小巧墨漆木门,绘有圆月兰草,门旁是一幅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五弦万古琴。两边是刷的粉白的矮土坯墙,隔扉望去,院内一株桃树,枝桠错落,若不是寒冬,俨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唯一不同的是宅子前面停着几辆轿车,我往来几次,牌子可能不同,数量总有增无减。我猜到那可能是三叔的宅子,有人开始向他求字了。
我回家向母亲打听,自从去年他们家那里要盖居民楼,他就搬到那里住了。母亲让我看邻居一家粮店门上的对联,说那就是他写的,我看了一下,上面用金水写道:价格公道 收优质粮食,童叟无欺 做良心生意。
不知怎么的,我总感觉什么变了。村里再也没有传过三叔的什么坏话,他也真争气,已经很多年没有犯过病。我曾猜测他发疯的原因,是因为我三爷也有精神病,我曾祖父辈里也有痴呆症患者,他的病或许是家族遗传,也或者是,抑郁不得志造成的。我从不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不管如何,我觉得他以前很像个幻想家,而现在更像画家。
另一个画家是我大学的同学,我和他相识恰是因为大学里臭名昭著的社团,他是书法社无人可争的社长。
那是个门庭冷落的社团,有一部分人是想混学生会的干事,另一部分是毛笔字初学者,我属于后者,每天下午放学都会来糟践几张纸。有一天傍晚,练字的人走的差不多了,社长和几个朋友在院子里写字,我站在一旁观看,写的是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因墨水太饱,滴在纸上了一滴,谁知他凭着墨点,顺势描出来了一个大闹天空的孙悟空,我看着画面憨笑,觉得那张纸里会不会原本就藏着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而那些草纸上的草迹正是猴毛。我指着画说:“嗯,像社长。”在旁的人都笑了。
我大一时想学绘画,拜了他为师。第二天清早,他就带着我买画笔颜料,先是在一处美术学院旁边,但他的老主顾没开门,其他几家都太贵,我们又转到其他地方。他像个行家一样,张罗着老板拿什么颜色,牌子,不一会儿,红的白的黑的蓝的红的绿的挑了二十多种,满满一袋子。回了学校,我信誓旦旦的打算学习这门艺术,跟着他进了美术系的画室。里面空无一人,只凌乱的摆着一些未成型的作品,一座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另一只胳膊也断了,和一幅褐色背影的油画,他坐在画架前面,用小刀在画布上刮了七八下。
他先让我学画静物,等我画完,他就改变主意了。
“是不是我画的花瓶没有形状,全是用颜色拼凑?”我也不无失望的说。
“这倒也没关系,油画本来就是用颜色拼。你先画张素描。”
结果依然不尽人意。
对于画画我向来只在看的份上,我感觉,他一开始是把我当成不仅仅热衷画画的那类人了,以为可以和我切磋交流,到如今却什么都没有,他只好鼓励我学习。
当天晚上很晚才回宿舍,临走手上还带着颜料味,我给他说,他的画里充满着阴暗的感觉,他不置可否。确实,有人画画总是格调活泼,像是与画相互挑逗,有人画画想象丰富,人物花鸟形态奇丽,他的画却无比现实,土里土气,人物都显得肮脏丑陋,并且是一味的褐色基调。
再后来,我没能把画画坚持下去,但我们的关系也没有淡,有一次是跟着他到街上找素材,他随身带着素描本,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会描出轮廓,他给乞丐画像,身后围了一群看客,大家好奇的看看他又看看乞丐,我感觉他面前摆个碗会更赚钱,画完后他掏五角钱放进碗里。画建筑物时,走来走去选择角度,终于找到一个逆光的侧面,光鲜亮丽的人流从我们身旁掠过,和好事者瞥一眼的眼光,都不能打扰到他。
慢慢的我发现他对人体有一种痴迷,总想着找一些人来做他的模特,如果哪个人愿意做他的裸体模特,不论男女,他都会心花怒放,但从来没有人愿意这么做。他经常会在网上搜集女性的裸体照,观察研究私处的该怎么画。他没有多少朋友,虽然很多人羡慕欣赏他的才华,曾经社团里的副部长对他情有独钟,但没人愿意和他相处,同学都觉得他怪怪的,又认为他是个潜在的画家,对他的看法既复杂又矛盾。后来,他果然找上我当他的裸体模特了,我没有答应。
那年寒假我打算租房子,他在外面租的当画室的房子正好还差十天到期,他要回家了,就让我搬到那里住,我见过房东后,来帮他搬东西。房间里的设施很简单,一张砖头垒起来的床,一张大桌子,还有一面他买来的大镜子,那时为了自画像用的。整个房间里弥漫着颜料的气味,桌子墙角处凌乱摆放着许多油画,有一部分是自己的裸体,还有一些是他照着图片,绘出来的女性裸体。大部分的人物肖像都长相丑陋,油彩腻在脸上的感觉,但又极其真实,我猜是他内心忧郁才会让画中的人物显得如此忧郁的吧。
一上午的时间,我们收拾出油画两捆,有装裱好的,有单薄一张画布的,都整整齐齐桌子那么高,他合上画架说道:“早知就不装画框了。”他又说“这次回家就不再回来了,就等着明年六月份领张毕业证,其实要不要也无所谓了。”
没过多久,他将我俩上周去的画展的照片传给了我,其中有一张是他站在一幅大油画前拍的,画中一个漂亮女人的正面酮体,背景是一片乌黑。
等我毕业已经是一年之后,我舍弃在大学里的专业,跟着二哥学装修,听说他刚回老家办了间画室,属于艺术高雅,收入赤字的营生,每画好几幅就发照片传空间,一幅画经常是几经修改,才装裱定型。今年开了间绘画班,收了十几个学生,最近他又迷上摄影,经常发晒自己带墨镜的照片。要是他的作品参加了比赛,或是给某个学校画墙画,他都会传朋友圈。有时满脸沧桑的老人,有时是蒸馍店的大叔,有时是颓废的玩手机的青年,裸体画慢慢的少了。我记得他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背包独行在城郊的少年,我从背包的颜色看出那是他的自画像,画面阴暗,处处透露出孤独的凄凉。但最近一年他经常都笑脸入镜,蛤蟆眼镜给他衬的炫酷炸天。
“好了,我讲完了。”我对晓说,站起来伸伸懒腰,“你是我遇见的第三个画家。”
他笑了笑,说道:“我只是个没追求的绘画老师,他们比我强上百倍。或许再早几年,我会义无反顾做些追求梦想的事,现在胆子小了。”
“恐怕这不在于追求梦想吧,”我说,“或许你们能从这两个故事里看到其他的东西。我认为,一个人选择所热爱的生活方式,本是最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总免不了受到社会和周围人群不同程度的歧视,你要与这种观念进行心理抗衡,抗不过的潦倒落魄,甚至精神错乱,抗过来的歧视就会变成敬仰膜拜。我们总是一边崇拜艺术,一边又毁灭艺术。”
“可最终我们成就了艺术。”晓说道,他做了个肯定的手势。
我无奈的摇了摇头,毕竟我们只是凡夫俗子,面对现如今的人生,不管是因为别人的劝导,还是社会的观念,毕竟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所以,对于晓的反驳,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2014.5.11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端午吃什么585篇内容 · 4.2万次浏览
- 假期必备书影音清单307篇内容 · 8.4万次浏览
- 端午去哪儿255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74.7万次浏览
- 我的假期好搭子89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568篇内容 · 185.2万次浏览
- 分享你的健康减肥法新5055篇内容 · 4.0万次浏览
- 分享你crush的蓝调瞬间958篇内容 · 3.6万次浏览
用词很凝练,表达很到位。有幽默,有深度,有思想,结尾处还有sublimation(升华),总之是一片很nice的文章。文章里边透漏出你的沧桑的心态,还是要年轻,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梦想可以公之于众,然后自己奋力拼搏,梦想也可以埋在心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但是不要与世俗的观念抗衡,而应该对自己进行不断地心理调适,从而保持内心的平和,keep the inner peace & balance.保持好适度原则,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