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
收拾屋子总能收拾出回忆来。
刚搬到新家,每天都在忙碌着收拾.今天晚上回到家,准备把书都拿出来放到书架上.结果必然的收拾到了一个叫做"Memory"的夹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几本笔记本,和零零散散的大大小小的信件,以及一些postcard和birthday cards.翻了一下那些信,突然感动的缅怀的不行。从2008年起,这些基本记录了我生命里特别重要的一些人。其中一半的信件是从大洋彼岸带过来或者寄过来的。读这些信,就像在远方回头看5年前的自己。终于从最近持续的悲情中渐渐发现了如何安慰自己,拥抱自己。
首先找到的是LHS的信。14,5,6岁时候暗恋了好几年的男生。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喜欢在考试查完卷子之后在考场的课桌里用铅笔或者钢笔写他的名字。有什么事情总能联想到这个人。特别希望分组阿讨论阿能跟他分一起。特别希望跟他坐前后位或者同桌。但是从来没指望他能注意到自己。那时候确实也是言情小说看多了,非常憧憬爱情。觉得特别神秘,也觉得自己会被在乎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一个人身上的感觉一定很好。那种单纯的暗恋感觉,现在看看更像是在和自己对话。喜欢他的原因也特别简单,写字漂亮,打篮球,总不随大遛,有时还特别幽默。刚才打开他的信时候,还是特别喜欢他的字。触摸着4年前他给我写的笔迹,觉得很神奇,很怀念青少年时期的那个自己。“我在家乡,为你祈福。”现在读到这里,还是会很感动,很开心。
收拾的信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但是我拿到的下一个是来自板栗的告别卡片。那是2011年11月的时候,她考完试要回国了。我还没有考完,还在她家写scholarship paper. 临走时候她给我写了那个贺卡。我想那封信是我们俩之间她给我的最感动的信了。看着看着回忆起了我们“同居”了290天的生活。2个人独自经历地震,深夜弹吉它,各种拍照,开车时她默契地当我人工GPS。我一直把她当作我在新西兰最好的朋友。到了大学的几年学业的各种压力,再加上我多了个男朋友,渐渐联系的少了。我也许都不再是她现在NZ最好的朋友了,但她一直是我的。有什么问题困难郁闷的时候还是会先跟她胡乱扯一通。就像她说的,像我这种小B的性格,只要不主动揪出来,我是不会挪窝的。。。但是最欣慰的是,她懂得我有这种小B的性格,并且理解我,给我出主意。希望大学毕业之后我们还能一起拍照,一起再长大。
又翻了翻,找到了廖菁的信。她大概是我到现在为止认识最久的还保持联系的朋友了。记得我们小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写信。家里住的超级近,开车10分钟就能到的距离,每个星期还是能写4张A4的信。写信这个习惯估计就是和她一起慢慢培养起来的。13,4岁的我们聊不同的中学,不同的作业,新的朋友,和喜欢的男生。每次还会推荐几本好的小说,抄写一页感动的句子给对方寄过去。现在想想那时候单纯写字,写了4,5页的感觉好幸福啊。回忆满满的时候,给她发了个微信,说道看以前的信特别感动。不知道她有没有看到。
下面的是罗丹的信。我在实验最好的朋友之一。可是现在真的基本就没有联系了。信都是她寄到新西兰的。讲她中考失利之后去了天津中学。讲她听郭德刚的相声。讲她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北大。还附赠了好多她写的壮志凌云的诗。哈哈,曾经特别喜欢的一个朋友呢。可能是因为都太闷骚了,现在也没有往来。6年多没见了。希望能在德国见到她的时候还像以前一样好。
往下翻翻,是几个笔友的信,各种跨洋的postcard和漂亮的信封。和满满的希望认识到新朋友的热情。随之回忆起自己小学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了2期的小说之后,就有一大堆笔友从全中国各地给我来信,当时特别内向的我,在信里面认真的认识新的朋友,互相掏心掏肺的交流。到现在为止,可能写信这件事情依然是我最理想的交流方式吧。我不会拘束,不会害羞,不会僵硬,不会伪装。只是用我的字体写字,表达心里所想。
翻到最后,找到了Daniel 2年前刚认识我时候的那些信件和回忆。打开一张refill paper, 上面满是我computer science的笔记。还有一行小黑字:“不建议一下子吃掉,希望你能喜欢。DAN” 。哭了,笑了。擦干眼泪,翻开下面一张,也是刚认识我时候写给我的。他告诉我,每次见到我总会特别幸福。被美好的幸福感充满,无忧无虑。他也告诉我,要珍惜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维持一个简单的稳定的感情。现在想想,他依然这样说。只不过态度中充满了更多的是无奈和叹息。我知道这些都源于我,源于我任性的脾气一点点肆无忌惮的蔓延,直到把朦胧的感情侵蚀到坦白的地步。还有几张电影票。Letters to father Jacob, the Artists etc. 空气的温度也回到了2年前的时候。只是这次分别的伤感。可是我合上他2年前给我的信,冲自己安稳的笑了。
这几个人,这几封信,这几个不同的字体,每一个对我生命的某个阶段都存在着重要的意义。触摸着不同年月的信纸和笔迹,只觉得时间,空间,和自己的思绪互相穿梭了一会儿。
以前那个年龄爱抄写那些文艺的,听上去好听的句子。翻开我初中时第2个抄写本儿最后一页,我看到自己15岁的字体写着:怀念是一枚安静的表情。
刚搬到新家,每天都在忙碌着收拾.今天晚上回到家,准备把书都拿出来放到书架上.结果必然的收拾到了一个叫做"Memory"的夹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几本笔记本,和零零散散的大大小小的信件,以及一些postcard和birthday cards.翻了一下那些信,突然感动的缅怀的不行。从2008年起,这些基本记录了我生命里特别重要的一些人。其中一半的信件是从大洋彼岸带过来或者寄过来的。读这些信,就像在远方回头看5年前的自己。终于从最近持续的悲情中渐渐发现了如何安慰自己,拥抱自己。
首先找到的是LHS的信。14,5,6岁时候暗恋了好几年的男生。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喜欢在考试查完卷子之后在考场的课桌里用铅笔或者钢笔写他的名字。有什么事情总能联想到这个人。特别希望分组阿讨论阿能跟他分一起。特别希望跟他坐前后位或者同桌。但是从来没指望他能注意到自己。那时候确实也是言情小说看多了,非常憧憬爱情。觉得特别神秘,也觉得自己会被在乎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一个人身上的感觉一定很好。那种单纯的暗恋感觉,现在看看更像是在和自己对话。喜欢他的原因也特别简单,写字漂亮,打篮球,总不随大遛,有时还特别幽默。刚才打开他的信时候,还是特别喜欢他的字。触摸着4年前他给我写的笔迹,觉得很神奇,很怀念青少年时期的那个自己。“我在家乡,为你祈福。”现在读到这里,还是会很感动,很开心。
收拾的信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但是我拿到的下一个是来自板栗的告别卡片。那是2011年11月的时候,她考完试要回国了。我还没有考完,还在她家写scholarship paper. 临走时候她给我写了那个贺卡。我想那封信是我们俩之间她给我的最感动的信了。看着看着回忆起了我们“同居”了290天的生活。2个人独自经历地震,深夜弹吉它,各种拍照,开车时她默契地当我人工GPS。我一直把她当作我在新西兰最好的朋友。到了大学的几年学业的各种压力,再加上我多了个男朋友,渐渐联系的少了。我也许都不再是她现在NZ最好的朋友了,但她一直是我的。有什么问题困难郁闷的时候还是会先跟她胡乱扯一通。就像她说的,像我这种小B的性格,只要不主动揪出来,我是不会挪窝的。。。但是最欣慰的是,她懂得我有这种小B的性格,并且理解我,给我出主意。希望大学毕业之后我们还能一起拍照,一起再长大。
又翻了翻,找到了廖菁的信。她大概是我到现在为止认识最久的还保持联系的朋友了。记得我们小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写信。家里住的超级近,开车10分钟就能到的距离,每个星期还是能写4张A4的信。写信这个习惯估计就是和她一起慢慢培养起来的。13,4岁的我们聊不同的中学,不同的作业,新的朋友,和喜欢的男生。每次还会推荐几本好的小说,抄写一页感动的句子给对方寄过去。现在想想那时候单纯写字,写了4,5页的感觉好幸福啊。回忆满满的时候,给她发了个微信,说道看以前的信特别感动。不知道她有没有看到。
下面的是罗丹的信。我在实验最好的朋友之一。可是现在真的基本就没有联系了。信都是她寄到新西兰的。讲她中考失利之后去了天津中学。讲她听郭德刚的相声。讲她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北大。还附赠了好多她写的壮志凌云的诗。哈哈,曾经特别喜欢的一个朋友呢。可能是因为都太闷骚了,现在也没有往来。6年多没见了。希望能在德国见到她的时候还像以前一样好。
往下翻翻,是几个笔友的信,各种跨洋的postcard和漂亮的信封。和满满的希望认识到新朋友的热情。随之回忆起自己小学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了2期的小说之后,就有一大堆笔友从全中国各地给我来信,当时特别内向的我,在信里面认真的认识新的朋友,互相掏心掏肺的交流。到现在为止,可能写信这件事情依然是我最理想的交流方式吧。我不会拘束,不会害羞,不会僵硬,不会伪装。只是用我的字体写字,表达心里所想。
翻到最后,找到了Daniel 2年前刚认识我时候的那些信件和回忆。打开一张refill paper, 上面满是我computer science的笔记。还有一行小黑字:“不建议一下子吃掉,希望你能喜欢。DAN” 。哭了,笑了。擦干眼泪,翻开下面一张,也是刚认识我时候写给我的。他告诉我,每次见到我总会特别幸福。被美好的幸福感充满,无忧无虑。他也告诉我,要珍惜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维持一个简单的稳定的感情。现在想想,他依然这样说。只不过态度中充满了更多的是无奈和叹息。我知道这些都源于我,源于我任性的脾气一点点肆无忌惮的蔓延,直到把朦胧的感情侵蚀到坦白的地步。还有几张电影票。Letters to father Jacob, the Artists etc. 空气的温度也回到了2年前的时候。只是这次分别的伤感。可是我合上他2年前给我的信,冲自己安稳的笑了。
这几个人,这几封信,这几个不同的字体,每一个对我生命的某个阶段都存在着重要的意义。触摸着不同年月的信纸和笔迹,只觉得时间,空间,和自己的思绪互相穿梭了一会儿。
以前那个年龄爱抄写那些文艺的,听上去好听的句子。翻开我初中时第2个抄写本儿最后一页,我看到自己15岁的字体写着:怀念是一枚安静的表情。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84.7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58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41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183篇内容 · 15.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608.1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71篇内容 · 12.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71.1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505篇内容 · 807.3万次浏览
老娘一直是最厚实的备胎 (拍胸脯)
很奇特,我还一直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见你,你靠着E block外面的柱子很腼腆的笑, 校服衬衫特别特别白. 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 我靠好想跟她交朋友 (不要脸的confession...)
we've come a long way.
(≧∇≦)咱们有chemical reaction hohoho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