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吴哥窟
![]() |
吴哥窟浅浮雕,描绘了“搅动乳海”故事中的毗湿奴。这幅浮雕已经过部分清洗。
我们面临的难题是:一座美得不可思议、布满华丽雕像的古庙却坐落在丛林深处。这里属于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多数时间处于雨季。需要潮湿环境的藻类和真菌不受控制地生长着。各类植物都长得十分繁茂,它们在寺庙石料的下面和四周扎下根,攀上庙墙,爬进每一条裂缝。蝙蝠大量繁殖,它们的酸性粪便腐蚀了石块。成群的昆虫在土里、缝隙里、石浮雕易碎的地方筑巢。当雨季到来时,水会渗进每一个空隙,导致石块的进一步腐蚀。
更糟的是,寺庙还招来了另一种掠夺者,这些掠夺者不是由气候滋生出来的,而是在庙里保存的珍宝的刺激下前来的。因为寺庙群占地太广,难以守卫,窃贼时常对遗址进行大肆洗劫,盗取他们所能割下和带走的任何艺术品,卖给有强烈兴趣的收藏者。如果一件完整的雕塑不方便运走,劫匪就会只割下一部分,所以寺庙里有许多无头雕像。
这就是全部了吗?不,还没完呢。这座庙碰巧位于柬埔寨,这是个饱受战乱的地区,先后卷入战争的有政府军、“红色高棉”、越南人甚至美国人。弹孔和炮痕证明了一个事实:吴哥窟位于一个战场上。
高棉人15世纪放弃了他们的旧都吴哥。显然,这个地方或多或少被人遗忘了。直到1861年,在该地开辟殖民地的法国人重新发现了吴哥窟,并把它整个从丛林中挖了出来。法国的研究者在这个巨大的遗址上工作了一个世纪,慢慢修复了一个又一个遗迹。同时,他们还把其中的艺术珍品运回法国的博物馆展出,这是当时常见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由于“红色高棉”暴徒变得越来越凶残,法国的研究者们逃离了这个国家。几年后,越南人入侵,把“红色高棉”赶下台,并占领柬埔寨长达10年之久。他们建立的共产党政府邀请“友好”的国家继续来吴哥做研究,该城的至宝吴哥窟被交由印度修缮。
1989年,越南人结束了他们的占领,联合国支持下的谈判开始为柬埔寨设想一个稳定、和平的未来,世界这才见到了这些“研究”的成果。许多专家被眼前的景象激怒了。他们说,印度人清洗这些建筑的干劲过头了,把细腻的艺术细部连同植物一起清除了。裂缝是用水泥来修补的。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吴哥窟加入了它的世界遗产名录。从那时起,这座高棉帝国故都成了国际努力的焦点。目前有12个国家提供了资金和保护小组,包括法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德国、中国、瑞典和美国。遗址重新向游客开放,带来了急需的收益。到本文写作时为止,印度已再次受邀参加保护工作。
——本文摘自《与艺术相伴》,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