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可宽恕的罪》读书笔记分享
![]() |
今天很多办公室里大概都少不了文马的讨论,前有成龙、今有文章。像听朋友说的一个段子:从前,我们村里最让人兴奋的事件就是捉奸。
谈资之后,作为咨询师,需要琢磨外遇这件给很多家庭生活带来不幸的东西,找到因由,力求修正。这本书是精分小组的同学推荐给我的,分享的笔记根据书的前半部分总结整理而来,理解可能会有我个人的偏差,但仍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点收获,更多的和更详细的内容去找书来看看吧。
如何看待外遇?
在美国5-7成的男人和3-5成的女人有过外遇经历,而一对夫妻中有不忠行为的比例占到80%。同时,女性的外遇比例已经开始赶上男性。
我相信这个数字在中国的发达城市也不会太低,上海的离婚率在35%左右(当年离婚对数/当年结婚对数,统计方法可能有争议)。
所以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我应该也必须接受婚姻的不可预期性。我昨天甚至想到一个爱情有时候本就是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而婚姻更是如此,直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枚硬币才能尘埃落定。
于是,忠诚并不是爱可以延续下去的保证,同样地,不忠也并不表示爱已经褪色或者死去。事实上,外遇也可能是一种方式(类似于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疾病)试图提醒我们去稳固已经出现的不稳定关系。
尤其有意思的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女性更注重情感、男性更注重性欲的观念也在悄悄改变,这也受到整个社会进步的影响,女人独立自主的能力已经可以和男人并驾齐驱,甚至会有一定的优势。这个时候,男人则更加注重爱和亲密关系。
其他有关外遇的理解:
外遇源于情感因素而非性因素、外遇源于父母某种情感冲动传给下一代而非性格缺陷、外遇并不是挽救婚姻的好方式、外遇无论当事人外在表现如何都会对人产生伤害、外遇不一定甚至比例不小的不是以离婚收场。
外遇者的家族图谱上会有很多外遇的样本,如父母、祖父母的外遇等;我们的大脑有相应的回路,当遭遇外遇时,相应的回路会激活或者被压抑。
外遇的吸引力源于何处?
我们从未放弃儿时的幻想-总希望有一天,想尽一些办法,也要让自己找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只需要自己的那个人。这个幻梦,这个让我们一直采用错误方式寻找真爱的破坏性幻梦是多么可怕。
许多外遇者的外遇行为,其实都是在演绎那个儿时便藏于内心、但他们自己并没有清楚意识到的剧本。放弃一个人并不代表着你放弃了一个问题。她们心中某种如黑洞般的空虚逼迫他想要填补,只有当他愿与妻子共同面对隐藏在心底的真实动机时,才有可能打开她们亲密关系的死结。比起已婚男子的婚外情,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单身男子则表现为:逃避承诺-众多单身女子也能证明这点。
其他:
发生性关系时,我们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天然镇痛剂,这些镇痛剂会令我们感觉愉悦,忘记所有的烦恼。
压力和分离导致的焦虑刺激了性行为,促使产生了渴求联系的化学物质。陷入爱情时,苯乙胺(PEA)充满了人的大脑,使相爱的人无比快乐以至于可以整夜不眠,持续做爱。
那些有着最平静外表的婚姻,外遇通常会带来最沉痛的打击。没有矛盾冲突,没有紧张关系就没有激情-于是,他们去婚姻之外寻找激情。
长期处在压力之下的人常常说感觉自己身体里“死了”,需要寻求外遇让自己再活过来。
局部分析:
外遇的传递:
即使孩子没有亲眼看到那些可怕的场面,如互相叫骂、偷情-他们超常细腻的情感也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紧张、冷漠、对立的情形,甚至判断出他们之间出现的第三者。成年之后,他们就会将隐藏在这些观察之后的行为模式释放出来。
这样的问题(指女孩被爸爸过度放任,如坚持睡到父母中间等)我们见得还少么?太多爸爸的宝贝小公主在长大以后,无情的成为破坏别人家庭的罪人,她们陷在总是和已婚男人发生不正常关系的怪圈里。“她必须知道,介入一对夫妻之中时不对的。”
“空虚”:
我们的父母在童年时期,就有很多需要未能得到满足,因而使得下一代的我们也未能得到满足。这如同黑洞-是一种家庭的期待落空带来的空虚感。
理解空虚的途径:
空虚感是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的。
空虚感来自于不了解自我,或是因另一个人而失去了自我。
空虚感来自于无法继续保有某些关系。
换句话说,外遇是我们在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空虚感时,为逃避这种深深的痛苦所常常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空虚可能会带来“我是无足轻重的角色,没有人在乎我”这样的想法。
题外话,外遇通常被认为是错误的,是因为它破坏了社会默认的规则。如果我们单就婚姻或者恋爱关系来讲,通常,这样的关系不应该是填补过度的空虚,而应是互相适量的补充,否则就会陷入时间较长又不合适的失去自我的状态。书中后面会讲到维持婚姻和面对外遇的一些基本思路。
“追逐和被追逐”
每一种关系都一个爱人者和被爱者,一个追逐者和一个被追逐者。(当下,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无疑是被追逐的最猛烈的一拨人。书中将中年换的妻子称为”战利品太太”,王石、汪峰等人。)
许多女人是追逐者。她们想借着一个又一个的情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追逐者源于:被遗弃、被忽视、被剥削、被嘲讽
被追逐者感受:被爱包围的透不过气、过分受控、罪恶感、羞愧感
实际上,每个人同时是前者也是后者,在某些人面前ta是前者,在某些人面前,ta又变成后者。我们可以总结出婚姻中最常出现的一种三角关系:一个男人选择与妻子过分亲密的关系中逃出,而后又在情妇要求承诺时回到妻子身边。
没有爱情的婚姻最后肯定会出问题,在婚姻里得不到爱的人总会到别的地方寻爱。
“不要逃避”
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童年时期的冲突,那么不管我们交往多少个新的情人,新情人都会在不久之后变得越来越像我们的另一半或者我们的父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从改变自己以及现有的关系着手,而只是换汤不换药地频频更换交往对象,我们将永远不可能知道想要什么。(End)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311篇内容 · 5.1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69篇内容 · 1.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56.3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79篇内容 · 12.3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25篇内容 · 2.6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67篇内容 · 35.4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6篇内容 · 54.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693.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