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潮十二
一、
还是那种感觉——太久没写,没用文字把日子刻画下来,便觉得日子过得很虚,什么也没做,或者做了什么也都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感觉。
回申的前两周,忘乎所以地过着,只是太过随性,夜里总是要喷涌出好多焦虑。索性买了一本正正经经的手账本,像一年前那样,每一个小时都要仔细地过。循规蹈矩之后,安心了好多,虽然偶尔又从心所欲了起来。
不过,YOYO说,富兰克林也是这么过的,你要不要也学他开出十三条规定?心头大惊。
我拒绝他那种功利的人生。
二、
初十午后和考特妮赶去复旦听爱尔兰皇家乐团的演奏会。
我问考特妮,爱尔兰有王室吗?独立了之后怎么还能有皇家呢?我们笑着说这实在是个BUG。
虽然我自己实在不喜欢占座,但是赶车用去了太多太多时间,最后只能拜托小雀斑帮忙占座。只是一路狂碾到光华楼,风尘仆仆,勉强赶在开场前抵达。小雀斑帮忙占的位置已经没了,甚至还是三人两座。于是和考特妮将就站在门边,腿像灌了铅,快把地板压陷。
演奏内容丰富,既有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也有合奏和人声独唱。曲名都不记得了,正如听不懂演奏前乐团成员介绍的什么大调小调一样。只有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是较为熟悉的,恰好当时的礼堂温暖得甚至有些许燠热,闭上眼似乎真有繁花盛开,野蜂飞舞,清风徐徐,溪水淙淙。
然而,对于像我这样缺乏乐理知识的人而言,欣赏演奏会,闭眼或许正是最失当的做法。现场的演奏会与一张CD的差别是什么?难道只是音响效果和音质的区别吗?或许这对于发烧友而言,的确会是霄壤之别。然而于我而言,听CD——啊可悲的320K!——与参加现场演奏会,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可以看见演奏者,可以观察他们的手势、面部神情,以及头部动作。演奏者拉弓、压弦、揉弦、拨弦的动作都饱含深意,尤其是他们用极为灵巧的手腕带动着手指上上下下闪动,本身就成为一种舞姿,欣赏价值不亚于其音乐;他们的面部神情也同样精彩。尽管有不少品味低下的人喜欢截取演奏者五官夸张的模样并以此为乐——同样遭遇此类酷刑的还有跳水和体操等运动员——甚至以此作为裁定演奏者水平的一种标准,但演奏者的表情,连同他们摇晃的头部,却彰显出他们那时成了自足自在自律自为的存在,与某些尚在苦心孤诣地试图擒拿滑稽表情的人划清了界限。
往回走的路上,大腿和脚掌都疼得要命,走起路来像个格格。
三、
前天尧叔正好问,为什么各国文学的最初形式都是诗歌?
我想,大概因为诗歌的前身是歌曲,而在文字尚还缺席的生活中,在先民耕种渔猎的生活中,歌曲却又作为生活内容存在已久。诗最初是作为歌、作为口头文学转录成而成的,慢慢再演变成完备的文类。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谬误。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
不过我痛苦地感到,如今我已经到了对iPhone的那个口哨声濒临崩溃的地步了。
五、
去参加国光剧团的分享会。李小平导演的口才非常好,好到了有点滑头的境界。这是不是台湾演艺界人士的一种普遍气质?
《百年戏楼》里有这么一段戏,师傅在教学生怎么演绎《青妹慢举龙泉宝剑》。十七岁的少女说唱的是愤怒,师傅说,要柔一些。少女不解,怎么许仙背叛了白娘子两次,白娘子还不能满腔怒火地责骂他。师傅说,她心里自然有怨怒,但还有很多的怕。她怕许仙不再爱她。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缘生缘死,谁知,谁知?情终情始,情真情痴,何许?何处?情之至!
六、
Such a reluctant March.
三月不春,乍暖还寒,干了又湿。总记得地理老师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即便雨水络绎,毕竟还有温暖的盼头。
莘荑在雨中开得正好,粉红粉白,远远看去像栖了一整树的蝴蝶。花圃里的羽衣甘蓝也好看极了,仿佛太真仙子的裙裾。
蓦地想起“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还是那种感觉——太久没写,没用文字把日子刻画下来,便觉得日子过得很虚,什么也没做,或者做了什么也都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感觉。
回申的前两周,忘乎所以地过着,只是太过随性,夜里总是要喷涌出好多焦虑。索性买了一本正正经经的手账本,像一年前那样,每一个小时都要仔细地过。循规蹈矩之后,安心了好多,虽然偶尔又从心所欲了起来。
不过,YOYO说,富兰克林也是这么过的,你要不要也学他开出十三条规定?心头大惊。
我拒绝他那种功利的人生。
二、
初十午后和考特妮赶去复旦听爱尔兰皇家乐团的演奏会。
我问考特妮,爱尔兰有王室吗?独立了之后怎么还能有皇家呢?我们笑着说这实在是个BUG。
虽然我自己实在不喜欢占座,但是赶车用去了太多太多时间,最后只能拜托小雀斑帮忙占座。只是一路狂碾到光华楼,风尘仆仆,勉强赶在开场前抵达。小雀斑帮忙占的位置已经没了,甚至还是三人两座。于是和考特妮将就站在门边,腿像灌了铅,快把地板压陷。
演奏内容丰富,既有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也有合奏和人声独唱。曲名都不记得了,正如听不懂演奏前乐团成员介绍的什么大调小调一样。只有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是较为熟悉的,恰好当时的礼堂温暖得甚至有些许燠热,闭上眼似乎真有繁花盛开,野蜂飞舞,清风徐徐,溪水淙淙。
然而,对于像我这样缺乏乐理知识的人而言,欣赏演奏会,闭眼或许正是最失当的做法。现场的演奏会与一张CD的差别是什么?难道只是音响效果和音质的区别吗?或许这对于发烧友而言,的确会是霄壤之别。然而于我而言,听CD——啊可悲的320K!——与参加现场演奏会,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可以看见演奏者,可以观察他们的手势、面部神情,以及头部动作。演奏者拉弓、压弦、揉弦、拨弦的动作都饱含深意,尤其是他们用极为灵巧的手腕带动着手指上上下下闪动,本身就成为一种舞姿,欣赏价值不亚于其音乐;他们的面部神情也同样精彩。尽管有不少品味低下的人喜欢截取演奏者五官夸张的模样并以此为乐——同样遭遇此类酷刑的还有跳水和体操等运动员——甚至以此作为裁定演奏者水平的一种标准,但演奏者的表情,连同他们摇晃的头部,却彰显出他们那时成了自足自在自律自为的存在,与某些尚在苦心孤诣地试图擒拿滑稽表情的人划清了界限。
往回走的路上,大腿和脚掌都疼得要命,走起路来像个格格。
三、
前天尧叔正好问,为什么各国文学的最初形式都是诗歌?
我想,大概因为诗歌的前身是歌曲,而在文字尚还缺席的生活中,在先民耕种渔猎的生活中,歌曲却又作为生活内容存在已久。诗最初是作为歌、作为口头文学转录成而成的,慢慢再演变成完备的文类。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谬误。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
不过我痛苦地感到,如今我已经到了对iPhone的那个口哨声濒临崩溃的地步了。
五、
去参加国光剧团的分享会。李小平导演的口才非常好,好到了有点滑头的境界。这是不是台湾演艺界人士的一种普遍气质?
《百年戏楼》里有这么一段戏,师傅在教学生怎么演绎《青妹慢举龙泉宝剑》。十七岁的少女说唱的是愤怒,师傅说,要柔一些。少女不解,怎么许仙背叛了白娘子两次,白娘子还不能满腔怒火地责骂他。师傅说,她心里自然有怨怒,但还有很多的怕。她怕许仙不再爱她。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缘生缘死,谁知,谁知?情终情始,情真情痴,何许?何处?情之至!
六、
Such a reluctant March.
三月不春,乍暖还寒,干了又湿。总记得地理老师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即便雨水络绎,毕竟还有温暖的盼头。
莘荑在雨中开得正好,粉红粉白,远远看去像栖了一整树的蝴蝶。花圃里的羽衣甘蓝也好看极了,仿佛太真仙子的裙裾。
蓦地想起“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17.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29篇内容 · 146.3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67篇内容 · 77.4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51篇内容 · 56.7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4篇内容 · 21.9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新9篇内容 · 1.0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8.2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551篇内容 · 876.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