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到苏州的时候,我一个人用懵懂的眼神打量这城市。我没有详细阅读旅行指南的习惯,我只是凭借一些遥远的细碎的传言来到一个地方。
我想我是对的,中国人对中国土地上一个陌生名城的印象,夹杂了太多文化的成分,想象,接近,了解,再到追思怀念,是一个跳跃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的神经疲惫,但是,也非常刺激和享受。我毫无准备地来到苏州,绕着她细细端详一遍,离开之后,再细读文人墨客对她的描述,再去了解发生在这个地方的一切典故,真是有滋有味。前一天,我躺在老家的床上读卫斯理故事,读到《蛊惑》一篇,这故事发生在苏州,看倪匡用几十年前香港的那支笔描述苏州的风土人情和园林景致,看他用“雅致、宁静”来形容苏州,我那会心的喜悦,真是说之不尽。如果我没有去过苏州,我哪能有这样的快感?
如果有人问我春天游江南的最大收获,老实说,答案连我都没有料到,那就是,我爱上了中国。热爱祖国这句话,对我不再是空洞乏味的,中国的历史、文化与景致,美到奢侈。
苏州园林
我从小以家为中心,去过许多中原的景点。
仔细想想景点这个词,真让人啼笑皆非。一群人,乘车、步行很远,在大地上找一个点来愉悦自己。在这一点上,可以观景,可以流连,可以拍照留念。到一定时间,再与这个点说再见。这一路多么辛苦。我想起在杭州的街头,看见来北方省份的卧铺大巴,昏昏欲睡的乘客,正被载往西湖边上,等待用一天时间游西湖十个景点。
如果一定要找点才能看景色,我宁愿放弃。太生硬。为什么要让旅行社来规定人们审美的范围?旅行就应该四处游荡,在不经意的时候,发现让人震惊的美景。
我就是这样走进第一个苏州园林的。马路边一个狭窄的弄堂,路人告诉我,往里走,网师园就到了。我往这小巷里走,越走越安静,中午时分,两旁的小商店静地好像要睡着了。正在我怀疑路线对不对时,我到了。
网师园
我根本想不到,我一进网师园,立即就被感动了。其实,我什么也还没有看清楚,低垂的浓密花枝遮住了我的视线。围墙外面的世界,将近正午的天光,是干热的,让人口渴眩晕,而一踏进园林里,迎面吹来的是透过浓荫而来的清凉的、带着香气的风。我就此站住,不愿意移步。我心里轻轻地跳着,想,幸好,幸好我只听过苏州园林的名字,没有查过任何照片,没有做任何提前的研究,幸好我这样孤身一人,孤魂似的毫无目的地游荡进来,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所以,我才得到了这样的惊喜。
我站在墙边,低着头,看着小小的刚进园的景色,挨墙的长廊,一间红漆老房子,一座假山,石板地上,一座小小的石拱桥。草木茂盛。抬一点头,从假山和草木中间看见绿色的水池子。换个角度,好象是层层不尽的回廊居室。哎,为什么要描述它呢。我根本是没有这能力的,我站在这儿,觉得往前走将是无尽的幽静清丽。它在正午让人心焦的时候,安静清凉地坐落在这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这时候,我觉得我一时间离不开这地方了,可是我的包空空如也,快十二点了,我后悔没有带吃的进来。如果吃得饱饱的,我可以在这儿呆整整一下午呢。谁能想到,这个门庭冷落的园林,竟能如此这般狠狠地把我吸引了呢?
我知道有许多人并不赞赏苏州园林,我记得有人说它们“没有意思”,“尽是假山湖水,和古代人住的房子”。呵,也许是那一阵碧绿色的清风,带给我太多遐思,我以为,苏州园林真是名不虚传,我第一个踏进的网师园,真是有意思至极。也许,有形的山石,窄浅的池水,亭台与楼阁,在哪儿都不算稀奇,但是,它们这般沉静可爱地呆在苏州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里,让人穿过小巷,推开层门,依然能看见它们大隐隐于市的清丽姿态,在春天里古木再绿,花又重开,这真是让人止不住荡漾那怀古又慕今的情怀。园林的主人早死去了,但是这里的花鸟虫鱼活着,千百年的老树活着,空气仍然清新,老建筑的光影清透活泼,清风明月永在。所以,一走进来,我就可以与古老时光对望,相看两不厌。
我觉得,有时候,无知反而是幸运。不知道世上有那样的好东西,忽然遇见的时候,恍如隔世,大大地惊喜,重重地赞叹。再者,你从前没有了解过它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当你亲眼看见时,可以用一颗初心怯怯地体会它,用自己的记忆笼罩它。美好的东西,不需要标注年代,它历史厚重,自己会闪光。
在园林里,我在心里不停快活而肯定地说,是的,中国人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我心目中的中国,不是来自古装电视剧的虚假印象,她是存在的,就在这儿。我一个人走在空旷的客厅、居室和书房里,心里的愉快不知道向谁说。我想抓住一个人的胳膊说,看,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古人多么聪明!
我不是一个长在江南一带的中国人,我生长在中原。中原少有真正的古迹。真正的古迹是带有古代中国生活气息的地方。我在中部见到的人文景观多数是庙宇,门面堂皇,一层一层的门,一座一座的殿,粗糙、乏味。这些多数都是后人为振兴旅游建造的。所以,我一直在想象着真正的古迹,能与唐诗宋词中的意境相合的地方。
苏州园林就是这种地方。我高兴地看到,古人用木建造的房屋,宽敞、通透,窗外绿树荫蔽。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就希望住一间窗外有绿树的屋子,怎样描述我的理想呢?还是古人可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日影返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竹木,为旧时栏楯增胜。晨昏读书,庭阶寂寂。就是这样了。宽阔木窗映着夏日绿树,屋内荫凉通风,又不闻街巷闹市之声,时间就此可以停下来了。
这美丽的、让人动容的庭院,是属于古代的一个富贵、有才学的人家。美,是人在吃饱之后的杰作。从前她属于生活,如今她属于光阴。
我想我是对的,中国人对中国土地上一个陌生名城的印象,夹杂了太多文化的成分,想象,接近,了解,再到追思怀念,是一个跳跃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的神经疲惫,但是,也非常刺激和享受。我毫无准备地来到苏州,绕着她细细端详一遍,离开之后,再细读文人墨客对她的描述,再去了解发生在这个地方的一切典故,真是有滋有味。前一天,我躺在老家的床上读卫斯理故事,读到《蛊惑》一篇,这故事发生在苏州,看倪匡用几十年前香港的那支笔描述苏州的风土人情和园林景致,看他用“雅致、宁静”来形容苏州,我那会心的喜悦,真是说之不尽。如果我没有去过苏州,我哪能有这样的快感?
如果有人问我春天游江南的最大收获,老实说,答案连我都没有料到,那就是,我爱上了中国。热爱祖国这句话,对我不再是空洞乏味的,中国的历史、文化与景致,美到奢侈。
苏州园林
我从小以家为中心,去过许多中原的景点。
仔细想想景点这个词,真让人啼笑皆非。一群人,乘车、步行很远,在大地上找一个点来愉悦自己。在这一点上,可以观景,可以流连,可以拍照留念。到一定时间,再与这个点说再见。这一路多么辛苦。我想起在杭州的街头,看见来北方省份的卧铺大巴,昏昏欲睡的乘客,正被载往西湖边上,等待用一天时间游西湖十个景点。
如果一定要找点才能看景色,我宁愿放弃。太生硬。为什么要让旅行社来规定人们审美的范围?旅行就应该四处游荡,在不经意的时候,发现让人震惊的美景。
我就是这样走进第一个苏州园林的。马路边一个狭窄的弄堂,路人告诉我,往里走,网师园就到了。我往这小巷里走,越走越安静,中午时分,两旁的小商店静地好像要睡着了。正在我怀疑路线对不对时,我到了。
网师园
我根本想不到,我一进网师园,立即就被感动了。其实,我什么也还没有看清楚,低垂的浓密花枝遮住了我的视线。围墙外面的世界,将近正午的天光,是干热的,让人口渴眩晕,而一踏进园林里,迎面吹来的是透过浓荫而来的清凉的、带着香气的风。我就此站住,不愿意移步。我心里轻轻地跳着,想,幸好,幸好我只听过苏州园林的名字,没有查过任何照片,没有做任何提前的研究,幸好我这样孤身一人,孤魂似的毫无目的地游荡进来,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所以,我才得到了这样的惊喜。
我站在墙边,低着头,看着小小的刚进园的景色,挨墙的长廊,一间红漆老房子,一座假山,石板地上,一座小小的石拱桥。草木茂盛。抬一点头,从假山和草木中间看见绿色的水池子。换个角度,好象是层层不尽的回廊居室。哎,为什么要描述它呢。我根本是没有这能力的,我站在这儿,觉得往前走将是无尽的幽静清丽。它在正午让人心焦的时候,安静清凉地坐落在这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这时候,我觉得我一时间离不开这地方了,可是我的包空空如也,快十二点了,我后悔没有带吃的进来。如果吃得饱饱的,我可以在这儿呆整整一下午呢。谁能想到,这个门庭冷落的园林,竟能如此这般狠狠地把我吸引了呢?
我知道有许多人并不赞赏苏州园林,我记得有人说它们“没有意思”,“尽是假山湖水,和古代人住的房子”。呵,也许是那一阵碧绿色的清风,带给我太多遐思,我以为,苏州园林真是名不虚传,我第一个踏进的网师园,真是有意思至极。也许,有形的山石,窄浅的池水,亭台与楼阁,在哪儿都不算稀奇,但是,它们这般沉静可爱地呆在苏州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里,让人穿过小巷,推开层门,依然能看见它们大隐隐于市的清丽姿态,在春天里古木再绿,花又重开,这真是让人止不住荡漾那怀古又慕今的情怀。园林的主人早死去了,但是这里的花鸟虫鱼活着,千百年的老树活着,空气仍然清新,老建筑的光影清透活泼,清风明月永在。所以,一走进来,我就可以与古老时光对望,相看两不厌。
我觉得,有时候,无知反而是幸运。不知道世上有那样的好东西,忽然遇见的时候,恍如隔世,大大地惊喜,重重地赞叹。再者,你从前没有了解过它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当你亲眼看见时,可以用一颗初心怯怯地体会它,用自己的记忆笼罩它。美好的东西,不需要标注年代,它历史厚重,自己会闪光。
在园林里,我在心里不停快活而肯定地说,是的,中国人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我心目中的中国,不是来自古装电视剧的虚假印象,她是存在的,就在这儿。我一个人走在空旷的客厅、居室和书房里,心里的愉快不知道向谁说。我想抓住一个人的胳膊说,看,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古人多么聪明!
我不是一个长在江南一带的中国人,我生长在中原。中原少有真正的古迹。真正的古迹是带有古代中国生活气息的地方。我在中部见到的人文景观多数是庙宇,门面堂皇,一层一层的门,一座一座的殿,粗糙、乏味。这些多数都是后人为振兴旅游建造的。所以,我一直在想象着真正的古迹,能与唐诗宋词中的意境相合的地方。
苏州园林就是这种地方。我高兴地看到,古人用木建造的房屋,宽敞、通透,窗外绿树荫蔽。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就希望住一间窗外有绿树的屋子,怎样描述我的理想呢?还是古人可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日影返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竹木,为旧时栏楯增胜。晨昏读书,庭阶寂寂。就是这样了。宽阔木窗映着夏日绿树,屋内荫凉通风,又不闻街巷闹市之声,时间就此可以停下来了。
这美丽的、让人动容的庭院,是属于古代的一个富贵、有才学的人家。美,是人在吃饱之后的杰作。从前她属于生活,如今她属于光阴。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晒晒我画的月亮1.0万+篇内容 · 65.2万次浏览
- 我看到的中秋月2563篇内容 · 145.6万次浏览
- 我来预测2025诺贝尔文学奖1.0万+篇内容 · 13.4万次浏览
- 节日亦是休息日1240篇内容 · 46.1万次浏览
- 长假旅行去哪里908篇内容 · 82.3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443篇内容 · 60.2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176篇内容 · 39.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796.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