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扫盲
疾病概述:
恶性肿瘤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肉眼或胃镜观察胃癌有多种形态,如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癌(为慢性胃溃疡癌变)。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中国占42%,死亡约80万,中国占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胃癌疗效与病期早晚和诊治方法及手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足够的治疗后90 %以上患者能治愈。癌变过程很漫长,可达数十年,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这样一个缓慢过程。一旦癌细胞形成且能对抗机体免疫监测后则会爆发性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胃癌病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及生长代谢速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数年。
内窥镜检查:
①胃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胃癌,鉴别良恶性溃疡,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范围。发现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要病理活检评估其细胞异型增生程度,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者需要按早期癌对待。
②腹腔镜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此检查达到类似剖腹探查的效果,可细致了解癌灶与周围情况,尤其是可发现腹膜有无广泛粟粒状种植转移的癌灶,这是其它检查难以发现的。一旦有此种情况,则手术疗效很差,若患者高龄且身体很差,则可考虑放弃手术而试用其它疗法。
治疗:
胃癌治疗的目标是将体内癌细胞全部消灭。胃癌在体内可能存在的位置为: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腹膜腔、远处淋巴结、血液、远隔器官。手术只能清除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有时包括部分腹膜的癌灶,但远处淋巴结、全身血液、远隔器官只能通过化疗、放疗等其它疗法治疗。癌细胞所处位置其实决定了病期的早晚。知道病期,必须知道癌细胞侵犯程度,转移到淋巴结的情况,远处转移的情况。即TNM分期,分期越高,病情越严重。
手术是胃癌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胃部癌灶的切除、及尽可能清扫干净胃癌最可能转移到的淋巴结。胃手术切缘分3类:R0切除:胃切缘显微镜下未见癌细胞;R1切除:胃切缘显微镜下见癌细胞;R2切除:胃切缘肉眼见癌灶)。
存在重要脏器功能明显缺陷、严重低蛋白血症、极度贫血、极度营养不良、严重感染等情况而无法耐受手术者,当在纠正后手术,若不能纠正则应放弃手术而试行其它疗法;因为这些情况下手术死亡率和各种术后并发症率很高。
根治性切除术:
癌灶较容易切除,但周围可能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是导致术后复发影响生存期的主因。故重点当扩大清扫可能已有转移或有微转移的淋巴结范围。 只有第一次手术可最有效地清除大量淋巴结、副损伤少。由于很多淋巴结都沿着大血管分布,彻底清扫淋巴结的难度大、风险高,不同医师的“根治性清扫”程度实际相差很大,术后复发率、复发早晚、生存期、生活质量相差也很大,故首次手术当争取有经验的医师清扫。
手术质量高低,有水平、责任心和耐心强的病理科医师是判官。一般可看病理报告是否有:癌灶的近、远端切缘是否无癌细胞,清除了哪些部位各多少淋巴结及有多少淋巴结有癌转移,至少当清扫16枚以便分期。不应简单看手术记录和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增加3-5小时,患者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相差不大。
微创手术
目前,各期别进展期胃癌患者都有接受人工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因腹壁切口小而得名)的。但切口创伤大小(术后3天内疼痛程度不同)与生存期长短是不具可比性的。大多外科医师开腹手术清扫淋巴结的技术要明显高于腔镜手术,故手工腹腔镜技术最好应用于T1患者;T2者最好借由机器人操作,少数技术娴熟的医师可逐渐增加T3、T4a者腔镜手术经验。
若微创手术不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程度及生存期,则医师和患者都当慎重选择。
恶性肿瘤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肉眼或胃镜观察胃癌有多种形态,如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癌(为慢性胃溃疡癌变)。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中国占42%,死亡约80万,中国占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胃癌疗效与病期早晚和诊治方法及手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足够的治疗后90 %以上患者能治愈。癌变过程很漫长,可达数十年,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这样一个缓慢过程。一旦癌细胞形成且能对抗机体免疫监测后则会爆发性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胃癌病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及生长代谢速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数年。
内窥镜检查:
①胃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胃癌,鉴别良恶性溃疡,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范围。发现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要病理活检评估其细胞异型增生程度,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者需要按早期癌对待。
②腹腔镜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此检查达到类似剖腹探查的效果,可细致了解癌灶与周围情况,尤其是可发现腹膜有无广泛粟粒状种植转移的癌灶,这是其它检查难以发现的。一旦有此种情况,则手术疗效很差,若患者高龄且身体很差,则可考虑放弃手术而试用其它疗法。
治疗:
胃癌治疗的目标是将体内癌细胞全部消灭。胃癌在体内可能存在的位置为: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腹膜腔、远处淋巴结、血液、远隔器官。手术只能清除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有时包括部分腹膜的癌灶,但远处淋巴结、全身血液、远隔器官只能通过化疗、放疗等其它疗法治疗。癌细胞所处位置其实决定了病期的早晚。知道病期,必须知道癌细胞侵犯程度,转移到淋巴结的情况,远处转移的情况。即TNM分期,分期越高,病情越严重。
手术是胃癌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胃部癌灶的切除、及尽可能清扫干净胃癌最可能转移到的淋巴结。胃手术切缘分3类:R0切除:胃切缘显微镜下未见癌细胞;R1切除:胃切缘显微镜下见癌细胞;R2切除:胃切缘肉眼见癌灶)。
存在重要脏器功能明显缺陷、严重低蛋白血症、极度贫血、极度营养不良、严重感染等情况而无法耐受手术者,当在纠正后手术,若不能纠正则应放弃手术而试行其它疗法;因为这些情况下手术死亡率和各种术后并发症率很高。
根治性切除术:
癌灶较容易切除,但周围可能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是导致术后复发影响生存期的主因。故重点当扩大清扫可能已有转移或有微转移的淋巴结范围。 只有第一次手术可最有效地清除大量淋巴结、副损伤少。由于很多淋巴结都沿着大血管分布,彻底清扫淋巴结的难度大、风险高,不同医师的“根治性清扫”程度实际相差很大,术后复发率、复发早晚、生存期、生活质量相差也很大,故首次手术当争取有经验的医师清扫。
手术质量高低,有水平、责任心和耐心强的病理科医师是判官。一般可看病理报告是否有:癌灶的近、远端切缘是否无癌细胞,清除了哪些部位各多少淋巴结及有多少淋巴结有癌转移,至少当清扫16枚以便分期。不应简单看手术记录和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增加3-5小时,患者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相差不大。
微创手术
目前,各期别进展期胃癌患者都有接受人工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因腹壁切口小而得名)的。但切口创伤大小(术后3天内疼痛程度不同)与生存期长短是不具可比性的。大多外科医师开腹手术清扫淋巴结的技术要明显高于腔镜手术,故手工腹腔镜技术最好应用于T1患者;T2者最好借由机器人操作,少数技术娴熟的医师可逐渐增加T3、T4a者腔镜手术经验。
若微创手术不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程度及生存期,则医师和患者都当慎重选择。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98篇内容 · 48.8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75.3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26篇内容 · 48.0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28篇内容 · 70.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21篇内容 · 504.2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603篇内容 · 755.9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2篇内容 · 178.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94篇内容 · 140.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