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出口
我盘旋在寂寞上空
眼看着云起雨落
情绪就要降落
情绪就要降落
也许在梦的出口
平安拥抱了感动
一瞬间才明白
一瞬间才明白
你要告别了
你把话说好了
你要告别了
你会快乐
也许在梦的出口
平安拥抱了感动
一瞬间才明白
你说要睡得心满意足的枕头
你要告别了
故事都说完了
你要告别了
你会快乐
你会快乐
你会...
奶奶去世了。我不想承认,昨天晚上还通电话了呀。但是妈妈也说奶奶的情况不容乐观,只是万万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快。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早晨7点55分,爸爸妈妈发现她没有了呼吸,走得很安详。
下午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奶奶不行了,和实习的老师请了假,便匆匆往机场赶。有一班17点的飞机,需要转,在成都停留,到达三义机场的时间是晚上11点45分。我没有犹豫,订了票,但是着急间电脑付不了款,想着先到机场,然后有哪班最快就坐哪班。无奈打不到车,机场大巴又是只有4点的,赶不上那趟飞机。只想赶快回去见她最后一面。但是此时的电话破灭了我的愿望,妈妈说,奶奶已经走了,这班飞机太晚的话就明天回。
于是我就想要赶紧回学校去赶吴娜老师的课。上星期看了《立春》,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但是自己想不通,想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地铁加公交终于让我赶上了,虽然错过了开头几分钟。
王彩玲是一位幻想者,一路挣扎,终于认清自己,和现实握手言和。结局是她和领养的女儿在说着童谣,不禁让我联想起小时候。
奶奶就是我的小时候,我的童年,以及现有的整个生命。如果没有她,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如果没有她,我不会记得发生过什么,因为每当记忆里模模糊糊的故事经她一说,就会如画面在眼前一般触手可及。她有一个大肚子,刚出生时她把我放在肚皮上睡觉,那画面,想象起来都能让人忍俊不禁。变天了,不用担心,她会带着衣服和伞来接我。连到初中都还在每天送我上学,尽管家到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高中租房子陪我读书。大学每次看到好看的衣服会给我买,让我回去穿。
我们俩的关系更像母女,而非祖孙。也对,从八个月开始领我一直至今,20年,我们相伴一起走过。她以前脾气不好,我们吵过不少架,我也挨过她不少臭骂,甚至是打。但真正最关心我的也是她,最听我话的也是她。每次逢年过节,都是由当过炊事员的她抢着掌厨,然后都是一大桌子菜,很油很肥,而且要吃好多天才能吃完。妈妈爸爸每次和她说她都会生气,我说则不会。慢慢地她改变了,但是改变得太迟了。此时她已经很胖了,她刚开始领我的时候很瘦,不知不觉地长胖了,或许是因为每次吃剩菜的都是她,总是把新鲜菜留给我们。
后来她身体开始不好,病太多太杂,而她一心想要治好,吃了各种药,看了各种医生,还尝试过打痛苦的梅花针。那是我高三的时候。每个星期我都陪她去打。拿一个布满铁刺的梅花形的工具连续敲击膝盖,然后擦药水。本来她的腿站不起来,每次都要奋力撑在床边颤巍巍地坚持站着,一边又要忍受双重疼痛……我都不忍心看,而且打了几次我都不允许她去了。后来她摔了一跤,骨头断了,在床上躺了一百多天,爸爸妈妈和我照顾。那时爷爷也不好,在住院,我家里医院两头跑,只希望他们俩能坚持过去。
所幸他们俩过了这道坎。不幸的是,爷爷在我大一时去世。爸爸妈妈和奶奶没有告诉我,因为爷爷是最懂我的人,我觉得不能原谅他们——但慢慢地,我想通了,他们也有他们的顾虑,怕我跑回家不再来上学,而且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天天都在爷爷身边。其实我早就考虑到“死亡”这个问题,因为当时他们俩病就很多,我想,如果上帝留给我们相处的时间那么少,那么要在一起,每天开开心心地过。于是高三时我让爷爷奶奶来租房陪读。那段时间还挺难忘的,虽然间或他们中的一个病了要打针或住院,但是分享了很多在家里没有的经历——比如说停电的几天买方便面吃、晚上点蜡烛聊天;我偷偷跑去看电影没告诉他们找不到我差点报警;奶奶住院时爷爷我们俩笨手笨脚地做饭;奶奶陪我走几条街去买一杯奶茶;和爷爷换房间……
爷爷走后奶奶很孤独,这我是知道的。相伴几十年,突然不在了,怎么办呢。但是随着她的脾气慢慢变好,我们都高兴,也很少会意识到她会多寂寞。每次打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都说看电视,我说好看吗,她说不好看,我说你为什么不做别的事呢?她说,没有什么别的事可做啊。对啊,她能做什么呢。以前还可以跳跳舞、打打毛线、出去散步,和朋友去农家乐、唱歌……但现在她的腿不好,眼睛也花了,除了在家里还能干什么?妈妈开始担心,她劝奶奶如果走得动还是要出去打打麻将啊。她也去,但是她不喜欢。玩了几天不想玩,在家里闷着。妈妈又帮她约人到家里来玩。不过好景不长,她身体日渐发胖,也日渐衰弱,在床上躺了几天之后,她住进了医院。先是县医院,然后是白求恩医院,最后是州医院。
我回去看了一次,那时她还好,每天和我们有说有笑。但是医生说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最好还是回家静养。现在,在我回来不到两周的时间,她彻底离开了。
妈妈是奶奶的女儿,爸爸是女婿。但是人家都说,没有见过这么好这么孝顺的女婿,比儿子和。那天妈妈劝我不要伤心,她说,如果她死了,我就没有妈妈了。我差点流泪。这对母女的关系其实不是很好,源于奶奶对待妈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但是到奶奶老了,妈妈则是最孝顺的女儿,尽心尽力照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程。记得我第一次读到龙应台的《目送》时,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年轻一辈的人只能目送老一辈的人离开,虽然一路相伴再不舍,也终要告别。然而到真正体会的时候,才能彻头彻尾体会到那种感觉,仿佛面对虚空大声呐喊,回音却消散在空气中,无奈心痛却又无能为力。生命匆匆,我们唯有倍加珍惜自己的时间,才是对死者最大的慰藉吧。
原来我不懂张悬的这首歌,只是觉得歌词好,好听。现在听恰如其分。很多时候会幻想会乱想,迷茫地不知道要前往何方。但此刻只有坚定的想法,要好好活着,为爷爷为奶奶,为死去的人,也是为爸爸为妈妈,为我自己。这不是“任命”。因为最终,我们要和自己握手言和,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2013.11.27
眼看着云起雨落
情绪就要降落
情绪就要降落
也许在梦的出口
平安拥抱了感动
一瞬间才明白
一瞬间才明白
你要告别了
你把话说好了
你要告别了
你会快乐
也许在梦的出口
平安拥抱了感动
一瞬间才明白
你说要睡得心满意足的枕头
你要告别了
故事都说完了
你要告别了
你会快乐
你会快乐
你会...
奶奶去世了。我不想承认,昨天晚上还通电话了呀。但是妈妈也说奶奶的情况不容乐观,只是万万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快。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早晨7点55分,爸爸妈妈发现她没有了呼吸,走得很安详。
下午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奶奶不行了,和实习的老师请了假,便匆匆往机场赶。有一班17点的飞机,需要转,在成都停留,到达三义机场的时间是晚上11点45分。我没有犹豫,订了票,但是着急间电脑付不了款,想着先到机场,然后有哪班最快就坐哪班。无奈打不到车,机场大巴又是只有4点的,赶不上那趟飞机。只想赶快回去见她最后一面。但是此时的电话破灭了我的愿望,妈妈说,奶奶已经走了,这班飞机太晚的话就明天回。
于是我就想要赶紧回学校去赶吴娜老师的课。上星期看了《立春》,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但是自己想不通,想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地铁加公交终于让我赶上了,虽然错过了开头几分钟。
王彩玲是一位幻想者,一路挣扎,终于认清自己,和现实握手言和。结局是她和领养的女儿在说着童谣,不禁让我联想起小时候。
奶奶就是我的小时候,我的童年,以及现有的整个生命。如果没有她,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如果没有她,我不会记得发生过什么,因为每当记忆里模模糊糊的故事经她一说,就会如画面在眼前一般触手可及。她有一个大肚子,刚出生时她把我放在肚皮上睡觉,那画面,想象起来都能让人忍俊不禁。变天了,不用担心,她会带着衣服和伞来接我。连到初中都还在每天送我上学,尽管家到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高中租房子陪我读书。大学每次看到好看的衣服会给我买,让我回去穿。
我们俩的关系更像母女,而非祖孙。也对,从八个月开始领我一直至今,20年,我们相伴一起走过。她以前脾气不好,我们吵过不少架,我也挨过她不少臭骂,甚至是打。但真正最关心我的也是她,最听我话的也是她。每次逢年过节,都是由当过炊事员的她抢着掌厨,然后都是一大桌子菜,很油很肥,而且要吃好多天才能吃完。妈妈爸爸每次和她说她都会生气,我说则不会。慢慢地她改变了,但是改变得太迟了。此时她已经很胖了,她刚开始领我的时候很瘦,不知不觉地长胖了,或许是因为每次吃剩菜的都是她,总是把新鲜菜留给我们。
后来她身体开始不好,病太多太杂,而她一心想要治好,吃了各种药,看了各种医生,还尝试过打痛苦的梅花针。那是我高三的时候。每个星期我都陪她去打。拿一个布满铁刺的梅花形的工具连续敲击膝盖,然后擦药水。本来她的腿站不起来,每次都要奋力撑在床边颤巍巍地坚持站着,一边又要忍受双重疼痛……我都不忍心看,而且打了几次我都不允许她去了。后来她摔了一跤,骨头断了,在床上躺了一百多天,爸爸妈妈和我照顾。那时爷爷也不好,在住院,我家里医院两头跑,只希望他们俩能坚持过去。
所幸他们俩过了这道坎。不幸的是,爷爷在我大一时去世。爸爸妈妈和奶奶没有告诉我,因为爷爷是最懂我的人,我觉得不能原谅他们——但慢慢地,我想通了,他们也有他们的顾虑,怕我跑回家不再来上学,而且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天天都在爷爷身边。其实我早就考虑到“死亡”这个问题,因为当时他们俩病就很多,我想,如果上帝留给我们相处的时间那么少,那么要在一起,每天开开心心地过。于是高三时我让爷爷奶奶来租房陪读。那段时间还挺难忘的,虽然间或他们中的一个病了要打针或住院,但是分享了很多在家里没有的经历——比如说停电的几天买方便面吃、晚上点蜡烛聊天;我偷偷跑去看电影没告诉他们找不到我差点报警;奶奶住院时爷爷我们俩笨手笨脚地做饭;奶奶陪我走几条街去买一杯奶茶;和爷爷换房间……
爷爷走后奶奶很孤独,这我是知道的。相伴几十年,突然不在了,怎么办呢。但是随着她的脾气慢慢变好,我们都高兴,也很少会意识到她会多寂寞。每次打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都说看电视,我说好看吗,她说不好看,我说你为什么不做别的事呢?她说,没有什么别的事可做啊。对啊,她能做什么呢。以前还可以跳跳舞、打打毛线、出去散步,和朋友去农家乐、唱歌……但现在她的腿不好,眼睛也花了,除了在家里还能干什么?妈妈开始担心,她劝奶奶如果走得动还是要出去打打麻将啊。她也去,但是她不喜欢。玩了几天不想玩,在家里闷着。妈妈又帮她约人到家里来玩。不过好景不长,她身体日渐发胖,也日渐衰弱,在床上躺了几天之后,她住进了医院。先是县医院,然后是白求恩医院,最后是州医院。
我回去看了一次,那时她还好,每天和我们有说有笑。但是医生说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最好还是回家静养。现在,在我回来不到两周的时间,她彻底离开了。
妈妈是奶奶的女儿,爸爸是女婿。但是人家都说,没有见过这么好这么孝顺的女婿,比儿子和。那天妈妈劝我不要伤心,她说,如果她死了,我就没有妈妈了。我差点流泪。这对母女的关系其实不是很好,源于奶奶对待妈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但是到奶奶老了,妈妈则是最孝顺的女儿,尽心尽力照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程。记得我第一次读到龙应台的《目送》时,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年轻一辈的人只能目送老一辈的人离开,虽然一路相伴再不舍,也终要告别。然而到真正体会的时候,才能彻头彻尾体会到那种感觉,仿佛面对虚空大声呐喊,回音却消散在空气中,无奈心痛却又无能为力。生命匆匆,我们唯有倍加珍惜自己的时间,才是对死者最大的慰藉吧。
原来我不懂张悬的这首歌,只是觉得歌词好,好听。现在听恰如其分。很多时候会幻想会乱想,迷茫地不知道要前往何方。但此刻只有坚定的想法,要好好活着,为爷爷为奶奶,为死去的人,也是为爸爸为妈妈,为我自己。这不是“任命”。因为最终,我们要和自己握手言和,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2013.11.27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91篇内容 · 47.8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71.8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16篇内容 · 47.1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22篇内容 · 70.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17篇内容 · 501.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98篇内容 · 754.1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1篇内容 · 177.6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90篇内容 · 139.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