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童话
![]() |
最近很多人在转帖一段视频,47岁英国女人在选秀节目中演唱歌曲。她没有姿色,失业没钱,孤独只有小猫相伴,没和男人接过吻......这种人就是社会中的大多数,平时人们肯定都懒得拿眼瞅她,但她的演唱让人们喝彩。至少在保持个人尊严上,她这次终于成功了。
http://ent.sina.com.cn/y/u/2009-04-17/03042476914.shtml
有人看后说,看看,人家的选秀节目什么水平。还有人说,瞧瞧,只要努力,年纪多大也会成功。
我看这段视频,总不能全身心投入。因为这是出现在娱乐工业高度发达的媒体制作出的选秀节目里。我不知道这个节目里的选手是真是假。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个女的假唱或伪造生平。而是说这个节目制作的角度和目的。
电视台当然早已知道她平庸生活以及出色演唱。在节目制作中,考虑观众心理和收视率,制造对比反差,通过前期采访强化演唱者的平民身份(甚至有些突出她英国胡同老大妈本色),然后便是出人意料的演唱,以及现场观众和评委的表情变化。这一切都在重新讲述那个特别能感染观众的老故事,即:通过个人的努力谁都可以成功。
通过个人努力,是谁都可以成功吗?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回答的,首先你的成功定义是什么,其次,你的个人努力方式是否正确。但可以说的是,至少你努力后,成功的机会能增加而已。
这类节目总是受欢迎,因为这类节目介乎编造虚假与绝对真实之间。电影电视里人物的成功会更加激动人心,但观众知道是假的。现实中的成功,如果那个成功的人是观众的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基本首先引起的是观众的嫉妒,而不是激励。如果成功的人跟观众没什么关系,则因为距离太远,使得这个成功案例对观众情感影响不大,除非是被媒体放大。
而选秀节目则介于二者之间,跟观众保持了一个恰当的距离。即不是完全的胡编乱造完全陌生(选手来自跟观众一样的群体,拉近距离),也不会让选手跟观众靠的太近。(台上的选手和台下的观众已然不同。但访谈介绍和表演增加了跟观众的亲近,适当的距离不易引起观众的嫉妒)。进一步,选手的个人气质魅力和经历打动观众。所以观众看到节目中选手成功,往往给予最美好的祝福。
大多数人看这段视频几乎都会感动。我觉的其实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个选手的成功,而是通过这个人联想到自己。节目选择的这个选手定位和大多数观众是一样的:低收入,低学历,低社会地位,属于社会底层老百姓。更主要的是,跟绝大多数人相同,基本很少有机会进入社会上层群体,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而选手的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同情与移情。
如今经济危机,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破产失业待业的人日益增加,此时更突出这类节目的用处:给人们希望,保持小小的梦想,努力好好活着。
也许我想的比较消极。其实每当我看这类节目,只要真实性高,我也会为选手的成功而小小的感动。不过,我基本不认为它具有普遍性,更多是把它当作媒体制造出的美丽童话。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143篇内容 · 5.5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215篇内容 · 3.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00.2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42.0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64篇内容 · 1.3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34篇内容 · 44.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015篇内容 · 937.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91.6万次浏览
「内容不可见」
我激动了,超级激动,我承认,如果她唱不是LM里我最爱的 dream a dream 我会试着控制自己的.............被 Britans' got talent 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