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期待的你——致倪羽裳同学
羽裳:
你好啊。不知道你收到这封信时会不会有一点淡淡的欣喜,就像十多天前我看到来自你的电子邮件这般的感觉。虽然你寄来的不是写给我的信,而是在这个夏天来临之前写下的一个故事,可这便让我欢喜了很久啊。可以这样说,你有不少的学长学姐也很会写小说的,在高中三年里呈现出了文思飞扬的一面,然而你的这篇《北春街下午三点的阳光》是更显殊胜的,从情节到文笔,业已远远超过了你这样青春年纪的姑娘所能达到的水准。彼时你在邮件的标题栏写道“望指出缺憾”,可是于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欣喜早已让我找不到什么缺憾了,甚至感觉比自己这几年写的小说更胜一筹,可谓惊艳。而就在前日,当我收到作协寄来的写作比赛邀请函时,脑海里你的名姓即清晰可见,不过这次比赛完全是自愿原则,我是无法代替你做这样的决定的,所以在告知你们有此比赛之后心中只有期待了。嗯,当冰倩和你在下午上课之前来到办公室,想看看比赛的详细要求时,我真是开心的。因为你对文学与写作的热爱再一次地印证了我心中的你的模样,真好。彼时我对你俩说,在下面一个阶段,如果你们为比赛而自行练笔的话,可以把文章拿来与我交流,或许我能为你们再修改一下,争取写作能力上有些微提升。而当我回到家中再次查收电子邮件时,又想起了你那篇我没有做许多评价的小说。一旁的妻子建议我再仔细地看上一遍,这便是对你的负责,也不辜负你用心写下的这些字句。于是,我又再次走进了这个你创造的小说世界里,结果发现,原来我之前因为欣喜的缘故,还并没有完全读懂这篇小说;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的细微末节之处。转眼间,对于你的一份愧怍充溢于心。所以,在这个夜不成眠的时刻,我与你写下了这封信,一则是向你道歉,之前我阅读你的文字时没有做到细谨;二则想重新分析一下你的小说。只因为,我愿你好的。
嗯,不知羽裳是否还记得,第二周的周一中午我也与你谈过这篇小说,彼时没有读懂的我还向你提了一处可以提升作品的建议,就是将原先笼罩在悲伤之下的每个人独立的故事能够转化为“多线并行”却最终连结在一起的悲伤命运,你大抵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仅是倾听。想是顾及我的感受罢,所以作为作者的你却没有对我的误解进行指出与解释。现在看来,我自觉阅读有些草率了,之前想的也完全错误了,其实你的这篇小说中每个人背后的经历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抵构成了一个连环式的故事——作为歌手的陈北歌是小说中“我”(即陈安玖)的父亲,而“我”的母亲便是因生下“我”而难产死去的小提琴手阿晴,在他们当年相识的那段日子里他因事业沉寂而换上抑郁症,从她的世界里竟消失了四年,期间在一次北欧之行中,为了散心的阿晴遇到了阿君、杰西,阿君与阿晴有着彼此欣赏的情愫,后者却又看出杰西十分喜欢阿君,所以阿晴还是想着成全他们;在四年后的一次重要的表演时,阿晴竟发现了坐在台下的陈北歌,所有复杂的心绪交织在一起,使得表演以失败告终……当然,还有许多情节在此不多叙述了。嗯,我现在终于理解了,看似悲伤的故事实则更多的都是一种叫做“爱”的温暖的东西,比如杰西知道阿君对阿晴有爱意却自始至终没有拆穿、翻脸,即使是在整个连环故事里有些“边缘化”的玛丽之死也是为了一份爱,至于从“G市蓝琴街786号”寄出的那封信,以及出现在陈北歌与阿晴胸前各半块白鸽的玉佩等等,都是一段爱的证明罢。所以啊,羽裳的这篇小说的整体构思十分巧妙,加之人物与事件穿插转换自如,再次读完以后,我觉得你的小说创作能力的确难得,也更希望你能好好写下去的。
不过,这篇小说读来还有些“白璧微瑕”,在此想与你交流一下,仅供你参考,愿你好的。
首先,是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虽然小说创作可以融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可许多时候(除了幻想类作品之外)也应首先遵循生活的真实,这样才能引领读者走向小说的真实。嗯,你的这篇小说里有一个细节让我读来有些疑惑,“但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上,表演帕格尼尼时出错,从此演约越来越少,变成一个过气的小提琴家。那次她的表演失败,是因为她突然望见台下那个失踪了四年的男友。”据我所知,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协奏曲与独奏曲两类。若是协奏曲,全场灯光大亮,阿晴望见台下的陈北歌也并非难事,若是独奏曲,全场只有一束追光灯打在阿晴的身上,台下观众的面容则是难以辨认的,望见陈北歌更是不大容易了罢。所以,有必要将这个细节交代清楚,以符合生活的真实,你觉得呢?
其次,是观照情节的呼应。牵涉到多线叙述的较复杂的小说更是要注意这一点,使得故事本身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比如说起杰西和阿君“两人退休前都是南城某著名大学的老师”,后文则写道“老人家年轻时都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因得知杰西的父亲患了早期肝癌。双双飞回定居在这座城市陪伴杰西的父亲度过余下的时光”,在杰西父亲故世后,“杰西想守着父亲到自己也离开的那一天……便和阿君在北春街买了一栋房子,开下了这家小小的咖啡书店。”前后对照下来,促使两人做出从自由的国外生活到毅然回国的决定就是为了陪杰西父亲度过晚年的,既然这样,说明两人是放下了一切来陪伴老人的,直至老人故世后,就在那里买房开了咖啡店,这样看来,如何还有时间去当大学老师呢?嗯,如果这点是我理解不当的话,还想听听你的解读啊。
最后,是用好标点符号。这个问题可不是小事,关乎行文的流畅性。在你的小说中几处存在句读不清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由于没有标点而导致读者产生理解的歧义,最典型的便是阿天想求助玛丽为他的父亲解困时,你写道“他没有办法打电话给她”。根据字面意思是阿天没打电话,可结合下文来看两人是联系上了,所以,改作“他没有办法,(于是)打电话给她”就比较清晰了。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要与你“吹毛求疵”的,印象很深的是我中文系写作课程的授业恩师秦逸老师在谈及以往出书的经历时,曾说到出版社的编辑彼时要她再重新核对一下标点的运用——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自己也有用错标点的时候,所以想借此信和羽裳一同改正与进步罢。至于小说中其他的好处与存在的小问题,在此不一而足,之后有时间我会与你当面交流的罢。
嗯,羽裳,你的小说让我对文学创作又有了更多的思考,真好。我也开始重新审视着自己过往写下的文字,也要调整努力的方向而使自己有更进一步的提升,这些都是你带给我的啊。记得你刚寄来这篇小说时没有留下名字,我在简短地回复邮件时便问了,你也只说是我的一个学生。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平日感觉言语不多的那个你。这种姗姗来迟的感觉也如小说一般,我相信你会带给我许多美好的故事,故事里有着我最期待的那个姑娘。
祝平安喜乐
开开老师
2013年9月20日凌晨
附:羽裳的来信
开开老师:
你好吗。
很抱歉现在才给你回信,那日早上醒来我便看到了这封信。只是彼时不知道该回复你什么,又或者说不知道用怎样的言语来表达那样一份心情罢。现在完成了所有的事情,打开文档安静地写下这些内容。正如你信中起始所说的那样,真的很高兴很高兴收到你这样一封真心实意的信件。就像一个拿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欣喜,反复阅读了好几遍,非常感谢你写下这些真心的文字及给予我的十分宝贵的写作意见。但字行间的你对我的肯定和期待可让我有了不小的压力,呵呵。
其实我们的交流不多,或许你也还不大了解我罢。我是一个很念旧很敏感的人哪,平日里言语不多。但偷偷告诉你,其实我是一个十分有幽默感又二的人哪……以后会慢慢发现的,哈哈。
其实教师节的时候我只准备了给你的一张贺卡,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给你。那张贺卡外面是由一个小小的红色的信封包着,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打开这个酷似红包的东西可千万不要惊讶,里面只有小小的祝福啦。祝,教师节快乐。保重身体,合家幸福。”
现在它还躺在我书桌的最上方,我就帮你收着了,等我收集了三年的卡片再给你吧。
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语文老师,且没有之一。还记得你说你喜欢老歌,你说你喜欢邓丽君,你说你有凌晨爬起来写东西的习惯,以及你有豆瓣的小站,你向我们推荐林夕的歌词,你向我们推荐一部部有意思的电影。慢慢地,发现你和我的共同点真是好多。以至于你说到以上这些时课上的我激动了好久。知音难觅,同年纪的朋友大多都追随着日韩明星,我爱的东西着实找不到一个朋友一起热爱。但我想,你应该是懂我的吧。这篇小说也给一个朋友看过,问过她的意见,但她着实没有发现其中的“真相”。让我失落了好久,反思是不是我写的太不清楚了。这篇小说写完后我多次想要修改,但一直没能找到问题所在,便一直搁置了。以至于后来我发给了你这篇这个夏日里的某个夜晚写了六个小时的小说,那时确实是不想告诉你我的名字的,因为之前也没有过交流,发给您这样一篇小说着实显得突兀。并且,仅是想得到您的一些建议,觉得没有必要说自己是谁吧。后来您简短的回复中提到希望我能去你办公室交流一下,我是读的到那字句间的真诚的。
很紧张很尴尬地走到你面前,我也没有说话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你看到我是惊讶的,然后你大抵猜出这个突然走到你办公室里的同学是谁了吧。听了您的意见后,我看了你推荐给我的那部《盗钥匙的方法》,那样奇妙的人物联系确实我还没有做到最好呀。虽然说小说里的人物之间都有所关联,但还是觉得却少了些什么。看了你的这封信,非常高兴看到你提出的那些真切的意见,也是我发给你这篇小说的初衷呵。
那些细节我会好好琢磨和修改的,真实性和情节呼应确实还做得不够好,要是没有你的意见我大概一直都不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罢。所以真的谢谢你阿。还有就是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结症所在在于——过去几年时间都坚持写着一些日记形式的文字,但是不知道受了什么影响,那些文字都没有标点,仅是用空格隔开的。导致了这个问题,看来要把这个坏习惯马上扭转过来啊。
还有哦,我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那个关注了你的豆瓣的名字叫“复苏”的就是我啦。估计没有吧哈哈……那天写了很短的一首《北候鸟》,之后发现你喜欢了这篇,心里小得瑟了一下。但更多的,是欣喜对你产生的共鸣吧。
最近在看韩寒主编的一本《很高兴见到你》,这本书的名字真的是好适合对你心情啊。
知道你身体不好,也知道你把写作看得更加重要,但是还是要保重身体,少熬夜啊。我还需要你宝贵的建议呢,大家都需要这样一个特别的老师啊。所以,一定要保重身体。
会继续写吧,最后还是很感谢你的这些文字和建议。对于我来说,这些比褒奖更宝贵啊。
真的很高兴见到你。
祝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倪羽裳
写于2013年9月21日
你好啊。不知道你收到这封信时会不会有一点淡淡的欣喜,就像十多天前我看到来自你的电子邮件这般的感觉。虽然你寄来的不是写给我的信,而是在这个夏天来临之前写下的一个故事,可这便让我欢喜了很久啊。可以这样说,你有不少的学长学姐也很会写小说的,在高中三年里呈现出了文思飞扬的一面,然而你的这篇《北春街下午三点的阳光》是更显殊胜的,从情节到文笔,业已远远超过了你这样青春年纪的姑娘所能达到的水准。彼时你在邮件的标题栏写道“望指出缺憾”,可是于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欣喜早已让我找不到什么缺憾了,甚至感觉比自己这几年写的小说更胜一筹,可谓惊艳。而就在前日,当我收到作协寄来的写作比赛邀请函时,脑海里你的名姓即清晰可见,不过这次比赛完全是自愿原则,我是无法代替你做这样的决定的,所以在告知你们有此比赛之后心中只有期待了。嗯,当冰倩和你在下午上课之前来到办公室,想看看比赛的详细要求时,我真是开心的。因为你对文学与写作的热爱再一次地印证了我心中的你的模样,真好。彼时我对你俩说,在下面一个阶段,如果你们为比赛而自行练笔的话,可以把文章拿来与我交流,或许我能为你们再修改一下,争取写作能力上有些微提升。而当我回到家中再次查收电子邮件时,又想起了你那篇我没有做许多评价的小说。一旁的妻子建议我再仔细地看上一遍,这便是对你的负责,也不辜负你用心写下的这些字句。于是,我又再次走进了这个你创造的小说世界里,结果发现,原来我之前因为欣喜的缘故,还并没有完全读懂这篇小说;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的细微末节之处。转眼间,对于你的一份愧怍充溢于心。所以,在这个夜不成眠的时刻,我与你写下了这封信,一则是向你道歉,之前我阅读你的文字时没有做到细谨;二则想重新分析一下你的小说。只因为,我愿你好的。
嗯,不知羽裳是否还记得,第二周的周一中午我也与你谈过这篇小说,彼时没有读懂的我还向你提了一处可以提升作品的建议,就是将原先笼罩在悲伤之下的每个人独立的故事能够转化为“多线并行”却最终连结在一起的悲伤命运,你大抵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仅是倾听。想是顾及我的感受罢,所以作为作者的你却没有对我的误解进行指出与解释。现在看来,我自觉阅读有些草率了,之前想的也完全错误了,其实你的这篇小说中每个人背后的经历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抵构成了一个连环式的故事——作为歌手的陈北歌是小说中“我”(即陈安玖)的父亲,而“我”的母亲便是因生下“我”而难产死去的小提琴手阿晴,在他们当年相识的那段日子里他因事业沉寂而换上抑郁症,从她的世界里竟消失了四年,期间在一次北欧之行中,为了散心的阿晴遇到了阿君、杰西,阿君与阿晴有着彼此欣赏的情愫,后者却又看出杰西十分喜欢阿君,所以阿晴还是想着成全他们;在四年后的一次重要的表演时,阿晴竟发现了坐在台下的陈北歌,所有复杂的心绪交织在一起,使得表演以失败告终……当然,还有许多情节在此不多叙述了。嗯,我现在终于理解了,看似悲伤的故事实则更多的都是一种叫做“爱”的温暖的东西,比如杰西知道阿君对阿晴有爱意却自始至终没有拆穿、翻脸,即使是在整个连环故事里有些“边缘化”的玛丽之死也是为了一份爱,至于从“G市蓝琴街786号”寄出的那封信,以及出现在陈北歌与阿晴胸前各半块白鸽的玉佩等等,都是一段爱的证明罢。所以啊,羽裳的这篇小说的整体构思十分巧妙,加之人物与事件穿插转换自如,再次读完以后,我觉得你的小说创作能力的确难得,也更希望你能好好写下去的。
不过,这篇小说读来还有些“白璧微瑕”,在此想与你交流一下,仅供你参考,愿你好的。
首先,是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虽然小说创作可以融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可许多时候(除了幻想类作品之外)也应首先遵循生活的真实,这样才能引领读者走向小说的真实。嗯,你的这篇小说里有一个细节让我读来有些疑惑,“但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上,表演帕格尼尼时出错,从此演约越来越少,变成一个过气的小提琴家。那次她的表演失败,是因为她突然望见台下那个失踪了四年的男友。”据我所知,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协奏曲与独奏曲两类。若是协奏曲,全场灯光大亮,阿晴望见台下的陈北歌也并非难事,若是独奏曲,全场只有一束追光灯打在阿晴的身上,台下观众的面容则是难以辨认的,望见陈北歌更是不大容易了罢。所以,有必要将这个细节交代清楚,以符合生活的真实,你觉得呢?
其次,是观照情节的呼应。牵涉到多线叙述的较复杂的小说更是要注意这一点,使得故事本身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比如说起杰西和阿君“两人退休前都是南城某著名大学的老师”,后文则写道“老人家年轻时都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因得知杰西的父亲患了早期肝癌。双双飞回定居在这座城市陪伴杰西的父亲度过余下的时光”,在杰西父亲故世后,“杰西想守着父亲到自己也离开的那一天……便和阿君在北春街买了一栋房子,开下了这家小小的咖啡书店。”前后对照下来,促使两人做出从自由的国外生活到毅然回国的决定就是为了陪杰西父亲度过晚年的,既然这样,说明两人是放下了一切来陪伴老人的,直至老人故世后,就在那里买房开了咖啡店,这样看来,如何还有时间去当大学老师呢?嗯,如果这点是我理解不当的话,还想听听你的解读啊。
最后,是用好标点符号。这个问题可不是小事,关乎行文的流畅性。在你的小说中几处存在句读不清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由于没有标点而导致读者产生理解的歧义,最典型的便是阿天想求助玛丽为他的父亲解困时,你写道“他没有办法打电话给她”。根据字面意思是阿天没打电话,可结合下文来看两人是联系上了,所以,改作“他没有办法,(于是)打电话给她”就比较清晰了。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要与你“吹毛求疵”的,印象很深的是我中文系写作课程的授业恩师秦逸老师在谈及以往出书的经历时,曾说到出版社的编辑彼时要她再重新核对一下标点的运用——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自己也有用错标点的时候,所以想借此信和羽裳一同改正与进步罢。至于小说中其他的好处与存在的小问题,在此不一而足,之后有时间我会与你当面交流的罢。
嗯,羽裳,你的小说让我对文学创作又有了更多的思考,真好。我也开始重新审视着自己过往写下的文字,也要调整努力的方向而使自己有更进一步的提升,这些都是你带给我的啊。记得你刚寄来这篇小说时没有留下名字,我在简短地回复邮件时便问了,你也只说是我的一个学生。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平日感觉言语不多的那个你。这种姗姗来迟的感觉也如小说一般,我相信你会带给我许多美好的故事,故事里有着我最期待的那个姑娘。
祝平安喜乐
开开老师
2013年9月20日凌晨
附:羽裳的来信
开开老师:
你好吗。
很抱歉现在才给你回信,那日早上醒来我便看到了这封信。只是彼时不知道该回复你什么,又或者说不知道用怎样的言语来表达那样一份心情罢。现在完成了所有的事情,打开文档安静地写下这些内容。正如你信中起始所说的那样,真的很高兴很高兴收到你这样一封真心实意的信件。就像一个拿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欣喜,反复阅读了好几遍,非常感谢你写下这些真心的文字及给予我的十分宝贵的写作意见。但字行间的你对我的肯定和期待可让我有了不小的压力,呵呵。
其实我们的交流不多,或许你也还不大了解我罢。我是一个很念旧很敏感的人哪,平日里言语不多。但偷偷告诉你,其实我是一个十分有幽默感又二的人哪……以后会慢慢发现的,哈哈。
其实教师节的时候我只准备了给你的一张贺卡,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给你。那张贺卡外面是由一个小小的红色的信封包着,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打开这个酷似红包的东西可千万不要惊讶,里面只有小小的祝福啦。祝,教师节快乐。保重身体,合家幸福。”
现在它还躺在我书桌的最上方,我就帮你收着了,等我收集了三年的卡片再给你吧。
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语文老师,且没有之一。还记得你说你喜欢老歌,你说你喜欢邓丽君,你说你有凌晨爬起来写东西的习惯,以及你有豆瓣的小站,你向我们推荐林夕的歌词,你向我们推荐一部部有意思的电影。慢慢地,发现你和我的共同点真是好多。以至于你说到以上这些时课上的我激动了好久。知音难觅,同年纪的朋友大多都追随着日韩明星,我爱的东西着实找不到一个朋友一起热爱。但我想,你应该是懂我的吧。这篇小说也给一个朋友看过,问过她的意见,但她着实没有发现其中的“真相”。让我失落了好久,反思是不是我写的太不清楚了。这篇小说写完后我多次想要修改,但一直没能找到问题所在,便一直搁置了。以至于后来我发给了你这篇这个夏日里的某个夜晚写了六个小时的小说,那时确实是不想告诉你我的名字的,因为之前也没有过交流,发给您这样一篇小说着实显得突兀。并且,仅是想得到您的一些建议,觉得没有必要说自己是谁吧。后来您简短的回复中提到希望我能去你办公室交流一下,我是读的到那字句间的真诚的。
很紧张很尴尬地走到你面前,我也没有说话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你看到我是惊讶的,然后你大抵猜出这个突然走到你办公室里的同学是谁了吧。听了您的意见后,我看了你推荐给我的那部《盗钥匙的方法》,那样奇妙的人物联系确实我还没有做到最好呀。虽然说小说里的人物之间都有所关联,但还是觉得却少了些什么。看了你的这封信,非常高兴看到你提出的那些真切的意见,也是我发给你这篇小说的初衷呵。
那些细节我会好好琢磨和修改的,真实性和情节呼应确实还做得不够好,要是没有你的意见我大概一直都不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罢。所以真的谢谢你阿。还有就是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结症所在在于——过去几年时间都坚持写着一些日记形式的文字,但是不知道受了什么影响,那些文字都没有标点,仅是用空格隔开的。导致了这个问题,看来要把这个坏习惯马上扭转过来啊。
还有哦,我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那个关注了你的豆瓣的名字叫“复苏”的就是我啦。估计没有吧哈哈……那天写了很短的一首《北候鸟》,之后发现你喜欢了这篇,心里小得瑟了一下。但更多的,是欣喜对你产生的共鸣吧。
最近在看韩寒主编的一本《很高兴见到你》,这本书的名字真的是好适合对你心情啊。
知道你身体不好,也知道你把写作看得更加重要,但是还是要保重身体,少熬夜啊。我还需要你宝贵的建议呢,大家都需要这样一个特别的老师啊。所以,一定要保重身体。
会继续写吧,最后还是很感谢你的这些文字和建议。对于我来说,这些比褒奖更宝贵啊。
真的很高兴见到你。
祝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倪羽裳
写于2013年9月21日
> 我来回应
戴文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54篇内容 · 42.4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05篇内容 · 42.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49.1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89篇内容 · 67.7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46篇内容 · 737.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51篇内容 · 488.1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72篇内容 · 137.0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68篇内容 · 168.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