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
唐密,又稱真言陀羅尼宗、真言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開元宗,是發源於印度傳至中國的密宗流派,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傳入,主要以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密法為主,稱為二部純密。在唐朝之後在中國失傳,外傳至日本,現代日本所傳的東密、台密二個流派皆是源自於唐密。
在成體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稱為「雜密」的一些密法已經就傳入中國,最早見於三國吳黃龍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譯出《摩登伽經》,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1]和《金光明最勝王經》。
公元8世紀唐玄宗時代,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來到中國,合稱「開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師,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於長安的大興善寺(位於今西安市)譯出大量密教經典,宏揚密法,成為唐密的開端。
善無畏在一行協助下,於洛陽大福先寺譯出《大日經》,成為胎藏界密法傳入中國的開始。
唐開元八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剛智經南海、廣州抵洛陽,傳入金剛界密法。金剛智於開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後在長安資聖寺、大薦福寺譯出《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等經4部。
其弟子不空曾奉師命赴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學習密法,在普賢阿闍黎座下受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密法灌頂。回中國後先後在長安、洛陽、武威等地譯出《金剛頂經》、《金剛頂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等11部,143卷。《金剛頂經》後亦為密宗所依的主要經典。他們的傳授以金剛界密法(智)為主。
在唐武宗滅法之後,因為失去皇室的支持,唐密在中國的傳承斷絕,但在日本仍然繼續保持下來。
唐密根源於南印度的如來藏學派,強調人本有清淨本性。
唐密的特色在於揉合胎藏界與金剛界兩個密宗流派為一體,傳統上,以開元三大士傳入的胎藏界《大日經》,與金剛界《金剛頂經》合稱二部大法,稱為「純密」,而稱以前所譯出的為「雜密」。「純密」與「雜密」的區分,見諸弘法大師空海的「三學錄」。主要的道場包括長安的大興善寺、青龍寺和扶風縣的法門寺。
在成體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稱為「雜密」的一些密法已經就傳入中國,最早見於三國吳黃龍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譯出《摩登伽經》,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1]和《金光明最勝王經》。
公元8世紀唐玄宗時代,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來到中國,合稱「開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師,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於長安的大興善寺(位於今西安市)譯出大量密教經典,宏揚密法,成為唐密的開端。
善無畏在一行協助下,於洛陽大福先寺譯出《大日經》,成為胎藏界密法傳入中國的開始。
唐開元八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剛智經南海、廣州抵洛陽,傳入金剛界密法。金剛智於開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後在長安資聖寺、大薦福寺譯出《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等經4部。
其弟子不空曾奉師命赴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學習密法,在普賢阿闍黎座下受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密法灌頂。回中國後先後在長安、洛陽、武威等地譯出《金剛頂經》、《金剛頂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等11部,143卷。《金剛頂經》後亦為密宗所依的主要經典。他們的傳授以金剛界密法(智)為主。
在唐武宗滅法之後,因為失去皇室的支持,唐密在中國的傳承斷絕,但在日本仍然繼續保持下來。
唐密根源於南印度的如來藏學派,強調人本有清淨本性。
唐密的特色在於揉合胎藏界與金剛界兩個密宗流派為一體,傳統上,以開元三大士傳入的胎藏界《大日經》,與金剛界《金剛頂經》合稱二部大法,稱為「純密」,而稱以前所譯出的為「雜密」。「純密」與「雜密」的區分,見諸弘法大師空海的「三學錄」。主要的道場包括長安的大興善寺、青龍寺和扶風縣的法門寺。
> 我来回应
塔羅哈比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测测你的精神住宅区1899篇内容 · 4.3万次浏览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41.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480.5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021篇内容 · 718.5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021.9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154篇内容 · 7.4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15篇内容 · 2597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46.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