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三毛
![]() |
三毛和荷西 |
![]() |
风中的素颜 |
![]() |
一个流浪的女人 |
是一种很巧合的偶然,我读了一些关于三毛的东西。便深深喜欢,亟不可待的就去了图书馆借了关于她的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对于书籍而言我是比较喜欢陈旧一些的纸张,有了岁月的沉积,这些文字就显得更有味道。也或许是恐惧吧,新的纸张总是动的小心,墨迹初上,到处是些机器的味道,而不是心里想要的,又偏偏怕的褶皱,看着心疼,于是便翼翼小心的翻合,读进去文字了也就慢慢忽略这些琐碎。可渐渐的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越是恐惧吧,越要去买。倒也可笑,自己用手把不喜欢机器的味道翻成了喜欢的岁月的沉积,平平折折,也觉得之前那些崭新的墨迹,现在看来都成了有故事的生动的画笔。那么读书如果是这样来讲的话倒也新鲜,本来是喜欢的,拿到手里却生厌了,翻着翻着又喜欢了,再翻便都是故事,书里的故事我的故事。
三毛又叫陈平,不知道这样讲合不合适,因为前者是她的笔名,后者才是她真真切切的名字。人们更愿意叫她三毛,不仅仅是她的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引用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秉性也多像那个动画片里的三毛,亦或许是她早早就发现了这个,便给自己取了这样的名字,也确实般配。
就我现在浅陋的知识积淀来看,大多数作家的文字一般都不会很直接的,大方的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表达出来,他们会借助一些外物,虚物或者其他的东西来寄托,映衬和表达,当然这是一种大的写作风格,区别于个人的话,又该另当别论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讲。而三毛不同,她的这种随性,大胆,倾诉和记录是别人没有的,学也学不来,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非常难得。在我们看来,把自己的故事和思想裸露出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当然也不是全部。分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时候却也很痛苦,就譬如分享自己的痛苦,提及已经很是难过,讲述肯定满眼的辛酸。我们不敢想的,她想了;我们只敢想的,她做了。就是这样让人憧憬和畏惧。憧憬她一切,哪怕经历的苦痛;畏惧她的坚强,她的思想和行动力。就是这样矛盾的,从一开始就是,可又觉得很清晰,清晰到生活的点滴和思想的纹络。这种感觉就像在撒哈拉,风吹黄沙漫漫,光照大地赤炎,不敢前进,可明明知道想去的就在前面。我是这样的,她不是。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很勇敢无畏的去获取,哪怕是在艰苦窘迫的时候。
懂文学爱文字的人很懂得生活,这包括顺应,改变,创新和浪漫,也确实是这样的。在那无际的沙漠里,环境的恶劣又怎样,物质的缺乏又怎样,生活的艰辛又怎样,三毛还不照样活得有艺术。精神世界的富足远远的要比物质重要。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10篇内容 · 8.1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34篇内容 · 10.0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175篇内容 · 3.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18.3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15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68.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58篇内容 · 49.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047篇内容 · 966.8万次浏览
这样的性情和生活总是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