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的那些事》——于是在理工大学与学生们交流纪实
当我站在讲台上,环顾四周,一双双年轻而好奇的眼睛盯住了我,我对他们报以微笑。其实我真有些奇怪自己会如此轻松自然,竟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与忐忑。
麦克风把我的声音有力地送了出去,整个教室突然之间安静下来。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晚很高兴在这里,和你们这些年轻的、充满活动的、有着强烈求知欲与好奇心的莘莘学子们见面。我也非常感谢你们的老师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和大家可以一起交流有关于同性恋,尤其是女同性恋的一些事。无论你们有什么样的观点,对同性恋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或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讲讲今晚的主题——《LES的那些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关于有关于性别与性倾向的基本知识。”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问台下的同学们:“这些知识,你们平时会不会学到?”
一些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来:“学到过。”
我听了笑道:“那很好,其实你们都应该比我专业才对。”
当讲到第二部分,同性恋小词典时,我再次停下来,问学生们:“这些关于同性恋的知识,你们平时接触过吗?”
仍旧有不少的学生点头,并且回答:“接触过。”
这点多少让我有点惊奇,在心里感慨道:“真是时代不同了,这些年轻人的眼界与知识面还是很广的。”
我给大学生们阐述了不少的名词,比如:拉拉、双性恋、跨性别、彩虹旗,恐同,5.17世界不再恐同日、出柜等等。
讲完后,我让学生们提问。
有位女学生站起来问道:“请问拉拉也分攻与受吗?”
我答道:“攻与受之分,常见于GAY,拉拉之间的角色划分,常用的是T、P与H。”于是,我又接着讲解了T、P、H的含义。
还有学生问已婚女人为什么会成为拉拉的问题,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确实有一些女性在婚后,成为了拉拉,这个问题,我一会后面会提到。”
当没有人再提问时,我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说道:“在我来理工大学之前之前,你们的老师就已经收集了不少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我看了看,基本上是对我个人的提问。也许是你们的老师,只认识我这么一个拉拉,而你们也想通过我,来更多地了解女同性恋,所以,我会认真地回答你们的问题。”
“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的?当时的心态怎么样?这是同学们提的两个小问题,我把它合并在一起回答。”
我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要给大家说说我的年龄,因为这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我是七十年代的人,今年四十二岁了。”
不知为什么,台下的学生们突然一片哗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惊讶的声音,我盯着他们看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觉得我根本不象四十二岁的人。我在心里想到:“你们觉得很奇怪吗,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奇怪呢,不知道怎么就到了四十二岁了。”
等学生们安静下来,我接着说道:“回忆从前,我自己从小就是喜欢女生的,从初中到高中,都有亲密的女友,只是那时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时的中国,根本没有同性恋这个词。而且,我也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歧视与排斥,活得还挺自然轻松。一直到高三时,大概是1989年吧,我与女友在街道办事处的宣传栏上看到了同性恋这个词,当时是那个宣传栏上在说西方的艾滋病,并且强调了只有西方才有同性恋,才有艾滋病,但这在我心里引起了不安的深思。”接着,我给大家讲了当时我是如何收集有关同性恋的少得可怜的书籍与知识(由于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此事,在此就不必赘述了。)。
“所以,当知道自己是同性恋时,心里还是充满了迷惑、不解与寂寞的。”
“同学们的第三个问题是:谈恋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念出这个问题时笑了,说:“这真是一个很可爱的问题,我想问问在坐的各位朋友有没有谈恋爱的啊?”
台下的学生们也笑了起来,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我接着说道:“我走进你们的校园时,看到不少年轻恋人们相互依偎,说明谈恋爱的人挺多嘛,那我来问问大家,你们谈恋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想天天守在一起,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分开一会就觉得相思成灾?那同性恋谈恋爱是一样的啊,我们唯一的区别是,你们是和异性谈恋爱,我们是和同性谈恋爱,除了这点区别之外,其他任何心理活动、生理反应,我想都是一样的。”
“同学们的第四个问题是:对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打算的?”我望着台下的学生们,认真地说道:“刚才大家都知道了我的年龄,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也许考虑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身体健康,因为他们现在都已经老了,六七十岁了,照顾好他们,是我目前最主要的责任。另外,就是自己与爱人的养老问题,养老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无儿无女的同性恋人群来说,也许是一个更加突出的问题。还有就是把自己的月恋花酒吧经营好,把成都LES爱心工作小组做好,这就是我目前的心愿和未来将继续努力的事情。
“接下来这个问题也非常可爱,”我看着本子上记着的问题,不由得笑道:“怎么知道这是爱情?”我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反问道:“我想知道的是,你们男女同学之间交往,谈恋爱,又怎么知道这是爱情呢?爱上一个人,在没有得到的时候,是不是魂不守舍,辗转反侧,孤枕难眠啊?天天心里想着的,念着的,都是那个让你魂牵梦萦的人?如果相爱了,是不是又幸福无比,巴不得天天守在一起?这是不是爱情呢?同样的,拉拉或GAY的爱情滋味,也是这样的,和异性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我的回答,引起了台下的一阵愉快的笑声。
“第六个问题嘛,和刚才那位女同学提出的差不多,有无攻受的区别,会不会有亲抚及那种生理需求?如何满足?”
“关于攻受问题,刚才我已经解释过了,对于有无亲抚及生理需求,我这里摘录了一段李银河老师的话,就当做是答案吧:许多异性恋认为两个女同性恋在一起什么也做不成,这种推测就象以为两个男同性恋在一起,就只能肛交一样偏颇。事实上,女同性恋之间既有感情的交流,也有性活动。女同性恋存在本身,就是对异性恋霸权和‘男性生 殖器’霸权的挑战。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倾向的多样性和身体快感的多源性。”
“刚才有同学提问,有些结了婚的女性,为什么会成为LES?据我了解,有几种常见的情况,一,有些女性,婚前并不知道自己是拉拉,婚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喜欢女人的,于是开始追求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二,婚后的生活并不满意,特别是性 生活的不如意,迫使这些女性去反省思考,也许男女之间的性 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当她们发现另一种方式,即女性之间的性 爱,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她们就有可能成为拉拉。三,比较年长的女性,在她们的那个年代,即使知道自己是喜欢同性的,也会迫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结婚。到了如今这个比较包容,追求自我的年代,便决定离婚,选择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与幸福。”
“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我们所能选择的道路,并不止是传统的男婚女嫁,在现代,你有可能选择做同性恋,也有可能是双性恋,还有可能是跨性别,这都是人类正常的倾向与选择。我们选择的标准,也许是如何能让自己快乐与幸福,而不是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这么一条传统的道路。”
“下面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差不多,问的是,现今的大学生同性恋,会不会对性有追求?”我笑着说:“现在年轻人,发生性 行为的时间大大提前了,不说大学生,可能高中生甚至更年幼的人,都会发生性 行为,新闻不是时间有报道嘛。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还是异性恋,都会有生理的需要,也会有性 行为的发生。”
“同学们的第八个问题是,怎样成为同志的,是人为因素还是环境因素?”
“嗯,”我思考了一下,说:“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因为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哲学上不是有一个理论,讲的是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我个人很认同这条理论。比如说,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是这样的性格,另一个孩子是那样的性格,完全不同。为什么相同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成长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性格呢?所以和这孩子本身的内在东西是有关的。我小时候,流行的是黄金棍下出孝子,所以挨打确实是难免的。但别的孩子也在挨打,我只是知道哭,别的孩子就满山跑,有的还很倔强,打死不认错。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我就成为了拉拉,其他人并没有成为同志呢,我想这就是一些天生的东西在起作用吧。这个问题,应该交给专家们去解释,可惜现在仿佛并没有一个定论。”
“女同对于男性是怎样的态度?”
“其实女同对于男性的态度和看法,与直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比如说,我本人就非常喜欢刘德华,觉得他演警察很帅,所以也就喜欢上了他的歌。”这时,台下的学生们都笑了起来。我也笑着接着说:“在酒吧,也有拉拉把男性朋友带来,我们彼此之间,也可以聊得很开心,甚至有时候无话不说。我们唯一与异性恋女人不同的是,我们对男人不会产生爱情与生理的反应。但可以欣赏与喜欢,也可以做朋友。”
“同学们的第十个问题是,以后会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还是选择和男人结婚?
“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我是肯定是不会选择和男人结婚了,我和我现在的爱人已经在一起九年了。”听到这个数字,台下发出一片惊叹声,有人带头鼓起了掌。在掌声中,我大声地说道:“不仅如此,我们双方的父母已经见了面,而且已经接受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与选择。”掌声更加热烈起来,这让我非常地感动。“我和我的爱人,和直人夫妻并没有什么不同,柴米油盐醋地过着平淡的日子,买房子也是写的两个人的名字。”这时,教室里甚至响起了欢呼声。“我们与直人夫妻唯一不同的,还不能合法地取得结婚证。”
这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我看到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真诚的脸,一双双善良而理解的眼睛,感到了他们发自于内心的祝福。这是多么珍贵的祝福呀,来自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自于还未沾惹世故的单纯的心灵,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未来的太阳。
等大家的掌声平息下来,继续回答大学生们的问题:“认为自己的性取向是否和家庭有关?”
我回答道:“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成为同性恋,是由于家庭的不幸造成的。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的家庭非常幸福,我的父亲与母亲,是从小在一条街上长大的,青梅竹马的伴侣,到现在都非常地恩爱。”这时,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相反的,许多异性恋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甚至父母亲离异后,只能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也不见得他们会因为家庭的不幸,而成为同性恋。”
下一个问题是:如果以后结婚,有没有想到孩子的问题,如何解决?
我认真而严肃而回答道:“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虽然我自己不可能和异性结婚了,也不打算要孩子,但我认为,上天把生育功能赐予了女性,那么无论是同性恋女性,双性恋女性,异性恋女性,还是达到一定年龄的单身女性,都应该有生育的权力。现在,生育辅助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这些技术,不能造福于上述女性呢?在我的朋友中,已经有一些人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法,生育了孩子,事实证明,同性恋人群,是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后代的。”
“第十三个问题是,自己一开始就是只对同性感兴趣还是之后发生变化的?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前面的问题中,我已经回答了,所以我们直接进入第十四个问题吧。这个问题是,之前和男生谈过恋爱吗?是对男生失望后才开始喜欢同性的还是之后变的?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也差不多,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在高中,我还真和男生谈过恋爱。”我笑着说道:“那时流行耍男女朋友,所以我也有追求者,还是班上的两个大帅哥,我就选了一个长得最帅的,大势所趋、潮流嘛。”台下的学生们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结果呢,我有了名义上的男朋友,却天天守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和那个所谓的男朋友却很少在一起。”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想起了陕南某县那个美丽的地方,那些女孩和男孩,单纯得犹如花瓣上的露珠时的我们。其实那时我们还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耍男女朋友的含义,而我就抱着我的女孩亲呀吻呀就很满足了。
回答完老师收集的问题后,我问同学们:“大家还有没有想问的问题?”
一个女生站起来,问:“在中国不可能实现同性婚姻情况下,有没有考虑地去国外结婚?”
我笑着回答:“我没有考虑去国外结婚,无论我是五十还是六十,甚至是白发苍苍,只要中国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就一定在中国结婚。”大学生们对我的回答用掌声给予了支持。我接着说道:“许多人对中国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持悲观的态度,我却不一样,我是比较乐观的人,我觉得在中国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还是很有可能的。”接着,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些主流媒体对同志人群的有关报道与评论,其中也包括中央电视台对吕丽平事件的态度,两会期间人民网微博发出的关于多元化社会的呼吁等。
“所以我个人认为,政府还是希望主流人群能消除对同性恋人群的误解与歧视,让同性恋人群与主流社会能和睦相处,和谐共存。李银河老师曾经估计,在中国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需要十年,我可能没她那么乐观,觉得需要十多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也不老嘛,才六十岁左右。”话说完,同学们又会心地笑了。
又有学生问我出柜的经历,我简单地讲了一些,最后说道:“如果你们真的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之拉拉的故事,里面有详细的述说。”大学生们听到这里,忍不住又热烈地鼓起掌来。
最后,我给大学们介绍了成都LES爱心工作小组,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参加成爱与同乐共同举办的5.17世界不再恐同日的活动。
成爱工作小组的另一位成员——小谢,在我回答完大学生们的问题后,做了一个关于成都拉拉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报告很专业,运用了许多统计学与社会学的知识,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地记述了。
当我走出教学大楼,迎面吹来了一阵阵凉爽的风,有学生和我打招呼:“于老师,你辛苦了。”我微笑着和他们一一点头。我想起在来理工大学之前,有拉友担心,学生们会提出这样或那样难堪的问题,或是会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当时我觉得,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宣传正确的同性恋知识与现象,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再说,我也不怕面对有可能出现的难堪的局面,直面所有的疑问与反对,这才是一个同志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我是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大学生们的善良与支持,祝福与理解,这和我在2005年参加四川大学的活动中的感受,是有一些区别的。社会在进步,一个多元化的、包容的社会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这些可爱的青春的脸,给予了我莫大的勇气与动力,真诚地谢谢你们!
麦克风把我的声音有力地送了出去,整个教室突然之间安静下来。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晚很高兴在这里,和你们这些年轻的、充满活动的、有着强烈求知欲与好奇心的莘莘学子们见面。我也非常感谢你们的老师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和大家可以一起交流有关于同性恋,尤其是女同性恋的一些事。无论你们有什么样的观点,对同性恋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或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讲讲今晚的主题——《LES的那些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关于有关于性别与性倾向的基本知识。”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问台下的同学们:“这些知识,你们平时会不会学到?”
一些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来:“学到过。”
我听了笑道:“那很好,其实你们都应该比我专业才对。”
当讲到第二部分,同性恋小词典时,我再次停下来,问学生们:“这些关于同性恋的知识,你们平时接触过吗?”
仍旧有不少的学生点头,并且回答:“接触过。”
这点多少让我有点惊奇,在心里感慨道:“真是时代不同了,这些年轻人的眼界与知识面还是很广的。”
我给大学生们阐述了不少的名词,比如:拉拉、双性恋、跨性别、彩虹旗,恐同,5.17世界不再恐同日、出柜等等。
讲完后,我让学生们提问。
有位女学生站起来问道:“请问拉拉也分攻与受吗?”
我答道:“攻与受之分,常见于GAY,拉拉之间的角色划分,常用的是T、P与H。”于是,我又接着讲解了T、P、H的含义。
还有学生问已婚女人为什么会成为拉拉的问题,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确实有一些女性在婚后,成为了拉拉,这个问题,我一会后面会提到。”
当没有人再提问时,我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说道:“在我来理工大学之前之前,你们的老师就已经收集了不少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我看了看,基本上是对我个人的提问。也许是你们的老师,只认识我这么一个拉拉,而你们也想通过我,来更多地了解女同性恋,所以,我会认真地回答你们的问题。”
“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的?当时的心态怎么样?这是同学们提的两个小问题,我把它合并在一起回答。”
我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要给大家说说我的年龄,因为这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我是七十年代的人,今年四十二岁了。”
不知为什么,台下的学生们突然一片哗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惊讶的声音,我盯着他们看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觉得我根本不象四十二岁的人。我在心里想到:“你们觉得很奇怪吗,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奇怪呢,不知道怎么就到了四十二岁了。”
等学生们安静下来,我接着说道:“回忆从前,我自己从小就是喜欢女生的,从初中到高中,都有亲密的女友,只是那时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时的中国,根本没有同性恋这个词。而且,我也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歧视与排斥,活得还挺自然轻松。一直到高三时,大概是1989年吧,我与女友在街道办事处的宣传栏上看到了同性恋这个词,当时是那个宣传栏上在说西方的艾滋病,并且强调了只有西方才有同性恋,才有艾滋病,但这在我心里引起了不安的深思。”接着,我给大家讲了当时我是如何收集有关同性恋的少得可怜的书籍与知识(由于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此事,在此就不必赘述了。)。
“所以,当知道自己是同性恋时,心里还是充满了迷惑、不解与寂寞的。”
“同学们的第三个问题是:谈恋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念出这个问题时笑了,说:“这真是一个很可爱的问题,我想问问在坐的各位朋友有没有谈恋爱的啊?”
台下的学生们也笑了起来,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我接着说道:“我走进你们的校园时,看到不少年轻恋人们相互依偎,说明谈恋爱的人挺多嘛,那我来问问大家,你们谈恋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想天天守在一起,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分开一会就觉得相思成灾?那同性恋谈恋爱是一样的啊,我们唯一的区别是,你们是和异性谈恋爱,我们是和同性谈恋爱,除了这点区别之外,其他任何心理活动、生理反应,我想都是一样的。”
“同学们的第四个问题是:对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打算的?”我望着台下的学生们,认真地说道:“刚才大家都知道了我的年龄,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也许考虑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身体健康,因为他们现在都已经老了,六七十岁了,照顾好他们,是我目前最主要的责任。另外,就是自己与爱人的养老问题,养老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无儿无女的同性恋人群来说,也许是一个更加突出的问题。还有就是把自己的月恋花酒吧经营好,把成都LES爱心工作小组做好,这就是我目前的心愿和未来将继续努力的事情。
“接下来这个问题也非常可爱,”我看着本子上记着的问题,不由得笑道:“怎么知道这是爱情?”我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反问道:“我想知道的是,你们男女同学之间交往,谈恋爱,又怎么知道这是爱情呢?爱上一个人,在没有得到的时候,是不是魂不守舍,辗转反侧,孤枕难眠啊?天天心里想着的,念着的,都是那个让你魂牵梦萦的人?如果相爱了,是不是又幸福无比,巴不得天天守在一起?这是不是爱情呢?同样的,拉拉或GAY的爱情滋味,也是这样的,和异性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我的回答,引起了台下的一阵愉快的笑声。
“第六个问题嘛,和刚才那位女同学提出的差不多,有无攻受的区别,会不会有亲抚及那种生理需求?如何满足?”
“关于攻受问题,刚才我已经解释过了,对于有无亲抚及生理需求,我这里摘录了一段李银河老师的话,就当做是答案吧:许多异性恋认为两个女同性恋在一起什么也做不成,这种推测就象以为两个男同性恋在一起,就只能肛交一样偏颇。事实上,女同性恋之间既有感情的交流,也有性活动。女同性恋存在本身,就是对异性恋霸权和‘男性生 殖器’霸权的挑战。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倾向的多样性和身体快感的多源性。”
“刚才有同学提问,有些结了婚的女性,为什么会成为LES?据我了解,有几种常见的情况,一,有些女性,婚前并不知道自己是拉拉,婚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喜欢女人的,于是开始追求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二,婚后的生活并不满意,特别是性 生活的不如意,迫使这些女性去反省思考,也许男女之间的性 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当她们发现另一种方式,即女性之间的性 爱,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她们就有可能成为拉拉。三,比较年长的女性,在她们的那个年代,即使知道自己是喜欢同性的,也会迫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结婚。到了如今这个比较包容,追求自我的年代,便决定离婚,选择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与幸福。”
“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我们所能选择的道路,并不止是传统的男婚女嫁,在现代,你有可能选择做同性恋,也有可能是双性恋,还有可能是跨性别,这都是人类正常的倾向与选择。我们选择的标准,也许是如何能让自己快乐与幸福,而不是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这么一条传统的道路。”
“下面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差不多,问的是,现今的大学生同性恋,会不会对性有追求?”我笑着说:“现在年轻人,发生性 行为的时间大大提前了,不说大学生,可能高中生甚至更年幼的人,都会发生性 行为,新闻不是时间有报道嘛。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还是异性恋,都会有生理的需要,也会有性 行为的发生。”
“同学们的第八个问题是,怎样成为同志的,是人为因素还是环境因素?”
“嗯,”我思考了一下,说:“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因为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哲学上不是有一个理论,讲的是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我个人很认同这条理论。比如说,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是这样的性格,另一个孩子是那样的性格,完全不同。为什么相同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成长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性格呢?所以和这孩子本身的内在东西是有关的。我小时候,流行的是黄金棍下出孝子,所以挨打确实是难免的。但别的孩子也在挨打,我只是知道哭,别的孩子就满山跑,有的还很倔强,打死不认错。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我就成为了拉拉,其他人并没有成为同志呢,我想这就是一些天生的东西在起作用吧。这个问题,应该交给专家们去解释,可惜现在仿佛并没有一个定论。”
“女同对于男性是怎样的态度?”
“其实女同对于男性的态度和看法,与直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比如说,我本人就非常喜欢刘德华,觉得他演警察很帅,所以也就喜欢上了他的歌。”这时,台下的学生们都笑了起来。我也笑着接着说:“在酒吧,也有拉拉把男性朋友带来,我们彼此之间,也可以聊得很开心,甚至有时候无话不说。我们唯一与异性恋女人不同的是,我们对男人不会产生爱情与生理的反应。但可以欣赏与喜欢,也可以做朋友。”
“同学们的第十个问题是,以后会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还是选择和男人结婚?
“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我是肯定是不会选择和男人结婚了,我和我现在的爱人已经在一起九年了。”听到这个数字,台下发出一片惊叹声,有人带头鼓起了掌。在掌声中,我大声地说道:“不仅如此,我们双方的父母已经见了面,而且已经接受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与选择。”掌声更加热烈起来,这让我非常地感动。“我和我的爱人,和直人夫妻并没有什么不同,柴米油盐醋地过着平淡的日子,买房子也是写的两个人的名字。”这时,教室里甚至响起了欢呼声。“我们与直人夫妻唯一不同的,还不能合法地取得结婚证。”
这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我看到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真诚的脸,一双双善良而理解的眼睛,感到了他们发自于内心的祝福。这是多么珍贵的祝福呀,来自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自于还未沾惹世故的单纯的心灵,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未来的太阳。
等大家的掌声平息下来,继续回答大学生们的问题:“认为自己的性取向是否和家庭有关?”
我回答道:“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成为同性恋,是由于家庭的不幸造成的。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的家庭非常幸福,我的父亲与母亲,是从小在一条街上长大的,青梅竹马的伴侣,到现在都非常地恩爱。”这时,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相反的,许多异性恋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甚至父母亲离异后,只能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也不见得他们会因为家庭的不幸,而成为同性恋。”
下一个问题是:如果以后结婚,有没有想到孩子的问题,如何解决?
我认真而严肃而回答道:“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虽然我自己不可能和异性结婚了,也不打算要孩子,但我认为,上天把生育功能赐予了女性,那么无论是同性恋女性,双性恋女性,异性恋女性,还是达到一定年龄的单身女性,都应该有生育的权力。现在,生育辅助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这些技术,不能造福于上述女性呢?在我的朋友中,已经有一些人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法,生育了孩子,事实证明,同性恋人群,是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后代的。”
“第十三个问题是,自己一开始就是只对同性感兴趣还是之后发生变化的?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前面的问题中,我已经回答了,所以我们直接进入第十四个问题吧。这个问题是,之前和男生谈过恋爱吗?是对男生失望后才开始喜欢同性的还是之后变的?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也差不多,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在高中,我还真和男生谈过恋爱。”我笑着说道:“那时流行耍男女朋友,所以我也有追求者,还是班上的两个大帅哥,我就选了一个长得最帅的,大势所趋、潮流嘛。”台下的学生们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结果呢,我有了名义上的男朋友,却天天守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和那个所谓的男朋友却很少在一起。”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想起了陕南某县那个美丽的地方,那些女孩和男孩,单纯得犹如花瓣上的露珠时的我们。其实那时我们还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耍男女朋友的含义,而我就抱着我的女孩亲呀吻呀就很满足了。
回答完老师收集的问题后,我问同学们:“大家还有没有想问的问题?”
一个女生站起来,问:“在中国不可能实现同性婚姻情况下,有没有考虑地去国外结婚?”
我笑着回答:“我没有考虑去国外结婚,无论我是五十还是六十,甚至是白发苍苍,只要中国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就一定在中国结婚。”大学生们对我的回答用掌声给予了支持。我接着说道:“许多人对中国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持悲观的态度,我却不一样,我是比较乐观的人,我觉得在中国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还是很有可能的。”接着,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些主流媒体对同志人群的有关报道与评论,其中也包括中央电视台对吕丽平事件的态度,两会期间人民网微博发出的关于多元化社会的呼吁等。
“所以我个人认为,政府还是希望主流人群能消除对同性恋人群的误解与歧视,让同性恋人群与主流社会能和睦相处,和谐共存。李银河老师曾经估计,在中国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需要十年,我可能没她那么乐观,觉得需要十多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也不老嘛,才六十岁左右。”话说完,同学们又会心地笑了。
又有学生问我出柜的经历,我简单地讲了一些,最后说道:“如果你们真的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之拉拉的故事,里面有详细的述说。”大学生们听到这里,忍不住又热烈地鼓起掌来。
最后,我给大学们介绍了成都LES爱心工作小组,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参加成爱与同乐共同举办的5.17世界不再恐同日的活动。
成爱工作小组的另一位成员——小谢,在我回答完大学生们的问题后,做了一个关于成都拉拉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报告很专业,运用了许多统计学与社会学的知识,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地记述了。
当我走出教学大楼,迎面吹来了一阵阵凉爽的风,有学生和我打招呼:“于老师,你辛苦了。”我微笑着和他们一一点头。我想起在来理工大学之前,有拉友担心,学生们会提出这样或那样难堪的问题,或是会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当时我觉得,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宣传正确的同性恋知识与现象,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再说,我也不怕面对有可能出现的难堪的局面,直面所有的疑问与反对,这才是一个同志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我是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大学生们的善良与支持,祝福与理解,这和我在2005年参加四川大学的活动中的感受,是有一些区别的。社会在进步,一个多元化的、包容的社会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这些可爱的青春的脸,给予了我莫大的勇气与动力,真诚地谢谢你们!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端午吃什么509篇内容 · 3.3万次浏览
- 假期必备书影音清单290篇内容 · 7.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72.2万次浏览
- 分享你的健康减肥法新5054篇内容 · 3.2万次浏览
- 我的假期好搭子81篇内容 · 2.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563篇内容 · 183.0万次浏览
- 有哪些非常醍醐灌顶的人文社科入门书籍?141篇内容 · 6442次浏览
- 分享你crush的蓝调瞬间952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于老师,辛苦你了:)
是成都理工大学么?
可惜没看到,下次提前宣布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