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
“朱先生趁送书的机会又一次游览了滋水故地,感受愈加深刻,滋水县境的秦岭是真正的山,挺拔陡峭巍然耸立是山中的伟丈夫;滋水县辖的白鹿原是典型的原,平实敦厚坦荡如砥,是大丈夫的胸襟;滋水县的滋川道刚柔相济,是自信自尊的女子。川山依旧,而世事已经陌生。”——第三十二章
《白鹿原》讲了白、鹿两家几代人的故事。
两家人各自的经历以及两家家主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为人处事通过大时代背景下时间作为引线贯穿了整个小说。
白家:“一个关于盒子的家训”
最早在白鹿原上白家的一代人被老大弄得破败,老二靠乡亲父老的施舍接济长大成人,出门给人做活。白天干一天,晚上就在家呆着。老二自己做了个盒子,相当于存钱罐,但只能存不能取。每次领到工资留下最近吃饭够用的钱其他的全部存到盒子里。不知过了多久,老二置地买房娶妻生子。用做活挣来的粮食蒸馍给当初帮过他的乡亲每人送一个,即使没帮过他的人来拿馍他也给,总而言之是“以德报怨”。并以这个盒子当做家训,教育下一代,白家每代家长都会给子女将这个祖先发家的故事。
白嘉轩:父亲白秉德,人称秉德老人。从名字也能看出这父子俩人都是好人。白嘉轩应该是男一号,从头到尾基本上原上所有发生的事情他都经历了。白嘉轩有他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有他自己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家训加上自己琢磨出来的领悟。比如,白嘉轩知道”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你知道但不能说;也许将来有机会可以说出来;但没有机会就得一辈子烂在肚子里死也不能说。能把握住这个分寸才是男人。”
白孝文:老大。通过父亲扶持当上族长,被鹿子霖设计陷害被逐出家门。过了一段堕落的日子,尝尽各种苦头看尽白眼。本来去吃“施舍饭”结果正巧经人介绍去了缺人的县保安队最后混到营长。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起义革命最终做到县长。
之前看的电影与小说前半部分基本相同,后面的故事电影没有。看来白孝文不是我之前说的“扶不起的阿斗”。这人啊,经过世态炎凉就感觉好像开悟了什么都懂了。回白鹿原拜过祖宗回县城的路上他说了一句“只有走出这白鹿原才能混出个模样。”
鹿家发家史:忍辱负重
故事就不说了,挺可怜挺心酸挺恶心的挺没人性的。
鹿子霖告诉儿子“你只要是在外面就得明白凡事都得忍着,你现在没能耐看人家颜色活着你就得忍,忍不了也得忍;但你不能光想着忍,你得记住你得发奋图强,早晚有一天要把当初欺负你的人踩在脚底下。”
和白家家训截然相反——“有仇必报有恩必谢”。
两家人的家长身体力行着自家的家训。白嘉轩以德报怨,鹿子霖机关算尽太聪明真的误了卿卿性命。
鹿兆鹏:鹿家老大,白鹿原上最早的一个共产党员。要说做人这人没什么挺清白。但是手段真的就有点。。。。哎,能屈能伸大丈夫嘛,要不然怎么打下的天下。
鹿兆海:老二。跟他哥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当兵的硬血男儿铁血真汉子(咦!!!!!怎么感觉这么熟悉的词语)。除了鹿兆鹏知道他是死在“剿匪”,其他原上父老百姓都把他当做民族英雄。
黑娃:偷了人家的女人,跟着鹿兆鹏瞎胡闹闹革命,被通缉跑了当土匪,土匪解散跟着白孝文进保安团,最后还是在好兄弟鹿兆鹏说服下起义,最终被白孝文处死。年轻的时候不懂事犯了错误,最后知错能改学做好人,但命运改不了最后还是死了。
他爹,鹿三:好人,地地道道的一个旧中国农民形象。
之前看到过有人对小说中各个人物的评价,也看到过拿《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的对比。
可能因为地理位置人文因素的影响,对《白鹿原》的感触稍微大一些。读到很多部分都会有强烈的共鸣,觉得作者把自己明白的道理通过小说清清楚楚的讲出来了。
而《百年孤独》是我在去年暑假漫长无聊的学车过程中一点一点看的,每次看完都是一个感觉,抱歉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感觉。不过这篇书评倒说得非常恰当在你觉得阅读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勉强
顺便友情提示:真的是你非常无聊很久没事干的时候再去读《百年孤独》你才会有很深的体会。
白鹿原是个好地方。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100篇内容 · 29.8万次浏览
- 分享你夏天珍藏的一抹绿196篇内容 · 6.2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02篇内容 · 62.3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449篇内容 · 27.0万次浏览
- 我生活着,就是为了这些瞬间183篇内容 · 33.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15.4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117篇内容 · 455.6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450篇内容 · 695.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