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桥米线的故事看结果与过程
1.过桥米线的故事
500多年前,有一个书生要考功名。为了避开干扰安心读书,于是到了家河对面的寺庙攻读,每日由妻子送三餐饭。
但每次走过那长长的桥送过去的饭菜都已经凉了,那个时候既没有保温瓶,寺庙又没有微波炉,妻子很担心丈夫吃了凉的饭菜对身体不好。
妻子辗转反侧、不断琢磨、反复试验,居然有一次送过去的菜还是温热的。
一看,原来当天的饭菜是鸡肉米线,厚厚的鸡油汤覆盖在表面,锁住了热气,留住了温度。
这个地方是云南蒙自,这道菜后来就叫做过桥米线。
5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知道过桥米线的故事时,我们永远不会去问:那个书生后来到底考上了什么功名?
我们只会感受到那位妻子为了让丈夫吃上热的饭菜,一定是做好后拉起衣裙下摆、急急地一路小跑、穿越那长长的长桥,气喘吁吁、汗水淋漓。
这份关怀和爱,穿越了500年的时空,让我们仍然感动不已。
2.那个书生后来到底考上了什么功名?
如果有人很不识趣的问一声:那个书生后来到底考上了什么功名?
我们只能回答他:结果重要吗?
是,结果当时可能很重要,一家人都指望着书生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指望着书生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带来锦衣玉食、锦绣前程。
但500年后的今天,我们根本就懒得去关心这个结果。
中了状元又如何?名落孙山了又如何?
而这个过程,这其中的爱,却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
3.结果与过程
孔子17年周游列国,游说14国君王,均不得用,结果可谓大失败。
孔子穿越2000年的历史,定义了整个中国人的精神、风骨、文化、品格,不可谓不是大成功。
孔子当年并非不知道君王们只求自身富贵、哪管你孔子提出的礼义廉耻、伦理道德,孔子当时就同意别人说的,自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这样做有效果,而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结果只是当时的结果,过程却往往是永恒的结果。
500多年前,有一个书生要考功名。为了避开干扰安心读书,于是到了家河对面的寺庙攻读,每日由妻子送三餐饭。
但每次走过那长长的桥送过去的饭菜都已经凉了,那个时候既没有保温瓶,寺庙又没有微波炉,妻子很担心丈夫吃了凉的饭菜对身体不好。
妻子辗转反侧、不断琢磨、反复试验,居然有一次送过去的菜还是温热的。
一看,原来当天的饭菜是鸡肉米线,厚厚的鸡油汤覆盖在表面,锁住了热气,留住了温度。
这个地方是云南蒙自,这道菜后来就叫做过桥米线。
5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知道过桥米线的故事时,我们永远不会去问:那个书生后来到底考上了什么功名?
我们只会感受到那位妻子为了让丈夫吃上热的饭菜,一定是做好后拉起衣裙下摆、急急地一路小跑、穿越那长长的长桥,气喘吁吁、汗水淋漓。
这份关怀和爱,穿越了500年的时空,让我们仍然感动不已。
2.那个书生后来到底考上了什么功名?
如果有人很不识趣的问一声:那个书生后来到底考上了什么功名?
我们只能回答他:结果重要吗?
是,结果当时可能很重要,一家人都指望着书生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指望着书生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带来锦衣玉食、锦绣前程。
但500年后的今天,我们根本就懒得去关心这个结果。
中了状元又如何?名落孙山了又如何?
而这个过程,这其中的爱,却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
3.结果与过程
孔子17年周游列国,游说14国君王,均不得用,结果可谓大失败。
孔子穿越2000年的历史,定义了整个中国人的精神、风骨、文化、品格,不可谓不是大成功。
孔子当年并非不知道君王们只求自身富贵、哪管你孔子提出的礼义廉耻、伦理道德,孔子当时就同意别人说的,自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这样做有效果,而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结果只是当时的结果,过程却往往是永恒的结果。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22篇内容 · 43.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01.4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新31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13篇内容 · 35.3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28篇内容 · 3.2万次浏览
- 那些感觉自己变成大人了的瞬间5051篇内容 · 7.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150篇内容 · 140.9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55篇内容 · 21.2万次浏览
「内容不可见」
人的意义是人生,人的结果就是死,过多关注没有太大意义的结果,不如多关注一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