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
昨天经过中国书店,淘了几本书回来.
歪在沙发上,半个晚上就解决了一本. 倒不是我看得异常之快,而是这书虽然有200页,但是字体和行间距都不小, 浓缩一下也就150页,而且虽然不是速食类的书,可是内容也没想像的深刻.
这让我觉得性价比不高. 我花日元买的,价格不表,毕竟是舶来货. 我好奇地是在国内的价格.扯掉日元价格标签, 看到36元, 我小吃一惊,因为按我以前的理解, 也就十几块的样子. 看来国内的CPI真是跑得够快的。
日本的书一直都很贵。一般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平均来看,大约100多元RMB的算正常。但是和昨晚的书相比,我觉得性价比还好。
日文书的排版有两种。一种和中国一样。另一种是竖排的,从右看到左。就像中国古代的线装书。 开始我还以为这些都是古书,后来发现新书也很多是这样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看得头昏脑大,一目2行,经常串列。不过习惯了就好了。 这类书大都比较小,适合装在口袋里,移动的时候看,而且字体较小,排版紧凑,价格也比现代排版的书便宜。一般不超过80元RMB,所以性价比不错。当然内容水平各异。
这种排版方式可能也反映了现代日本有很多传承传统文明的地方,还都是中国的传统文明。
但比较起来还是中国的书便宜,所以每次回国我都会带半箱子书过来。
不过买书的时候日本和国内有个很大的不同,在日本的书店支付时,店员会问你要不要包书皮。他们会免费提供包书皮的服务。为什么会有这项服务呢?可能和日本内向而又注重隐私的国民性以及生活习惯有关。日本人喜欢在电车上看书,或咖啡馆之类的。在这种公共场所看书,他们不希望被别人看到自己在看什么书。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结果在国内买书,没给包书皮的时候,就感觉好像自己没穿衣服一样。。。不过这样也不太环保,在家看的书,我都会要求不包书皮。
因为这个习惯,催生了一种产品---书套。这样就不用包书皮,而是给书套上就好。根据书的大小,书套的大小也各种各样。材质也各式各样。有纸质的,塑料的,布质的,木头屑的,等等。设计和图案也五花八门。 试想一个神情闲定的老太太,捧着一本套着精美书套的书看,是一副多么优雅的画面啊。
日本人算是爱读书的。公立图书馆也是人们常去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出,不需要证件。电车上,巴士上看书的人很多。之前在电车上看到旁边的小学生拿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大书认真地看,自惭形秽的我也赶紧从包里扯本书出来.
之前,日本有本畅销书,讲的是坐头等舱的人的习惯和特点。其中有一点是,大多数人都是爱书家。这些人多是企业经营者,或是各界名人,生活非常繁忙,可是都爱挤时间看书。其中有个人,从东京到纽约的航程中,看了八九本书。
之前有2个日本同事,一个每天看4本书,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比我还多。另一个每天看2本,他每次从连锁的2手书店买一摞书回来,各种类型,每晚挤睡觉时间来看。对他来说,看书是解压的一种方式。
国内也有不少爱书家.曾在豆瓣上碰到一些真正的读书人,他们看的书范围很广,很有深度,很多我连书名都没听过.
当然,现在网络把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了,看书的人比以前少了,年轻人很多沉迷于游戏。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之前和同事讨论买书和买衣服的事,我说我每年买的书比衣服多。有些女同事觉得有钱应该买衣服。看书去图书馆就好了。不过对有洁癖的人来说,我还是宁愿少买点衣服。
国内似乎流行一种说法,女孩要富养。我不以为然。
所谓富养的目的,是要让女孩见世面,以后不被花花世界所迷惑。而这种富养的方法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弄不好还适得其反,误入歧途。女孩要用好书养。这样她会有独到见解,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独立的人格、灵魂。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她都有自己的原则,在滚滚红尘中不会迷失了自己。世间万事,她都能参透其本质,那些物质的东西在她眼中不过是工具,而不会成为这些物质的奴隶。不会因为一个包包,一栋别墅,就把自己给丢了。浮躁世界的浮躁人们就是可怜的被物质俘虏了。
人类不思考,猪都会笑了,因为他们和猪还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要是有女儿,不会让她有珠光宝气的铜臭味,而是一身书香气。儿子亦然。
说到这里,想起以前在家,父母给我的最好的习惯可能就是读书了。爸妈都习惯在睡觉前躺着看书,我也如此。不过我家都不近视。看来科学有时候并不都正确。不过老爸老妈现在要戴老花镜看了。
前几年上幼儿园的表妹去家里玩,中午和我妈一起睡午觉。看我妈看书,她也拿本唐诗大声读起来,我妈一听,甚为感叹,这么小,就认识这么多字了。回头一看,她把书还拿倒了。原来不过是在背唐诗。装装样子也是好的嘛。
爱书的人,大都爱逛书店。
但是最近国内书店,进去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书变得越来越大,标题字体也越来越大,封面内容越来越“吓人”。价格也越来越贵了。尤其成功学,健康类,教育类,琳琅满目。出版行业是不是也是暴利了?现在回去都不敢买半箱子书了,买不起了。。。
但最恐惧的还是机场的书店,触目惊心就罢了,还有聒噪的成功学砖家的音像在播放。那架势估计不逊于70年代农村的洗脑大喇叭广播。
这些都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产物, 包括女孩富养这种畸形的想法.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时代, 不乏暴发户式的审美和价值观. 等N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些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风物誌吧。
本想抱怨一下"洛阳纸贵",唠叨这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诸君共勉。
歪在沙发上,半个晚上就解决了一本. 倒不是我看得异常之快,而是这书虽然有200页,但是字体和行间距都不小, 浓缩一下也就150页,而且虽然不是速食类的书,可是内容也没想像的深刻.
这让我觉得性价比不高. 我花日元买的,价格不表,毕竟是舶来货. 我好奇地是在国内的价格.扯掉日元价格标签, 看到36元, 我小吃一惊,因为按我以前的理解, 也就十几块的样子. 看来国内的CPI真是跑得够快的。
日本的书一直都很贵。一般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平均来看,大约100多元RMB的算正常。但是和昨晚的书相比,我觉得性价比还好。
日文书的排版有两种。一种和中国一样。另一种是竖排的,从右看到左。就像中国古代的线装书。 开始我还以为这些都是古书,后来发现新书也很多是这样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看得头昏脑大,一目2行,经常串列。不过习惯了就好了。 这类书大都比较小,适合装在口袋里,移动的时候看,而且字体较小,排版紧凑,价格也比现代排版的书便宜。一般不超过80元RMB,所以性价比不错。当然内容水平各异。
这种排版方式可能也反映了现代日本有很多传承传统文明的地方,还都是中国的传统文明。
但比较起来还是中国的书便宜,所以每次回国我都会带半箱子书过来。
不过买书的时候日本和国内有个很大的不同,在日本的书店支付时,店员会问你要不要包书皮。他们会免费提供包书皮的服务。为什么会有这项服务呢?可能和日本内向而又注重隐私的国民性以及生活习惯有关。日本人喜欢在电车上看书,或咖啡馆之类的。在这种公共场所看书,他们不希望被别人看到自己在看什么书。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结果在国内买书,没给包书皮的时候,就感觉好像自己没穿衣服一样。。。不过这样也不太环保,在家看的书,我都会要求不包书皮。
因为这个习惯,催生了一种产品---书套。这样就不用包书皮,而是给书套上就好。根据书的大小,书套的大小也各种各样。材质也各式各样。有纸质的,塑料的,布质的,木头屑的,等等。设计和图案也五花八门。 试想一个神情闲定的老太太,捧着一本套着精美书套的书看,是一副多么优雅的画面啊。
日本人算是爱读书的。公立图书馆也是人们常去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出,不需要证件。电车上,巴士上看书的人很多。之前在电车上看到旁边的小学生拿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大书认真地看,自惭形秽的我也赶紧从包里扯本书出来.
之前,日本有本畅销书,讲的是坐头等舱的人的习惯和特点。其中有一点是,大多数人都是爱书家。这些人多是企业经营者,或是各界名人,生活非常繁忙,可是都爱挤时间看书。其中有个人,从东京到纽约的航程中,看了八九本书。
之前有2个日本同事,一个每天看4本书,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比我还多。另一个每天看2本,他每次从连锁的2手书店买一摞书回来,各种类型,每晚挤睡觉时间来看。对他来说,看书是解压的一种方式。
国内也有不少爱书家.曾在豆瓣上碰到一些真正的读书人,他们看的书范围很广,很有深度,很多我连书名都没听过.
当然,现在网络把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了,看书的人比以前少了,年轻人很多沉迷于游戏。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之前和同事讨论买书和买衣服的事,我说我每年买的书比衣服多。有些女同事觉得有钱应该买衣服。看书去图书馆就好了。不过对有洁癖的人来说,我还是宁愿少买点衣服。
国内似乎流行一种说法,女孩要富养。我不以为然。
所谓富养的目的,是要让女孩见世面,以后不被花花世界所迷惑。而这种富养的方法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弄不好还适得其反,误入歧途。女孩要用好书养。这样她会有独到见解,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独立的人格、灵魂。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她都有自己的原则,在滚滚红尘中不会迷失了自己。世间万事,她都能参透其本质,那些物质的东西在她眼中不过是工具,而不会成为这些物质的奴隶。不会因为一个包包,一栋别墅,就把自己给丢了。浮躁世界的浮躁人们就是可怜的被物质俘虏了。
人类不思考,猪都会笑了,因为他们和猪还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要是有女儿,不会让她有珠光宝气的铜臭味,而是一身书香气。儿子亦然。
说到这里,想起以前在家,父母给我的最好的习惯可能就是读书了。爸妈都习惯在睡觉前躺着看书,我也如此。不过我家都不近视。看来科学有时候并不都正确。不过老爸老妈现在要戴老花镜看了。
前几年上幼儿园的表妹去家里玩,中午和我妈一起睡午觉。看我妈看书,她也拿本唐诗大声读起来,我妈一听,甚为感叹,这么小,就认识这么多字了。回头一看,她把书还拿倒了。原来不过是在背唐诗。装装样子也是好的嘛。
爱书的人,大都爱逛书店。
但是最近国内书店,进去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书变得越来越大,标题字体也越来越大,封面内容越来越“吓人”。价格也越来越贵了。尤其成功学,健康类,教育类,琳琅满目。出版行业是不是也是暴利了?现在回去都不敢买半箱子书了,买不起了。。。
但最恐惧的还是机场的书店,触目惊心就罢了,还有聒噪的成功学砖家的音像在播放。那架势估计不逊于70年代农村的洗脑大喇叭广播。
这些都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产物, 包括女孩富养这种畸形的想法.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时代, 不乏暴发户式的审美和价值观. 等N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些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风物誌吧。
本想抱怨一下"洛阳纸贵",唠叨这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诸君共勉。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30.2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39篇内容 · 5.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832篇内容 · 835.5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22篇内容 · 6.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59篇内容 · 584.0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10篇内容 · 216.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96.0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89篇内容 · 76.9万次浏览
我觉得小孩子不应该去背唐诗什么的,很多他们不懂,那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