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抬杠-回访新芽三之农耕
在美水村的砖窑边,R先生让我看一种他在浙江没有见过的犁地方式,他还录了影。李书记说这叫“二牛抬杠”。
在网还搜索了一下什么叫“二牛抬杠”: "二牛抬杠"是南詔時期的一種特殊耕作方式,也稱"二牛三夫"耕作法。耕作時,兩牛相距約七八尺,中間橫抬一"杠","杠"後接續轅犁。一人在前牽牛;一人坐於"杠"上,腳踏轅犁,控制犁鏵入土深淺;一人在後扶持犁把。此一耕作方式,至今仍可在雲南的一些地方見到。
Ref:http://hk.chiculture.net/1705/html/d20/1705d20.html#
在汉代至魏晋的壁画和画象砖石刻中有不少“牛耕图”(主要是东汉时代的),从中可以看到汉犁的整体结构和牵引方式。完整的汉犁,除了铁铧外,还有木质的犁底、犁梢、犁辕、犁箭、犁衡等部件。犁底(犁床)较长,前端尖削以安铁铧,后部拖行于犁沟中以稳定犁架。犁梢倾斜安装于犁底后端,供耕者扶犁推进之用。犁辕是从犁梢中部伸出的直长木杆。犁箭连结犁底和犁辕的中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犁衡是中点与犁辕前端连结的横杆。以上各部件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故中国传统犁又称“框形犁”。这种犁用两条牛牵引,犁衡的两端分别压在两头牛的肩上,即所谓“肩轭”。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
《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末年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与代田法相配合,“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用耦犁,二牛三人”。所谓“耦犁”,当指以二牛牵引为动力,以舌形大铧和犁壁为主要部件的框形犁。正如先秦时代称二人并耕为“耦耕”一样,汉代也把二牛拉犁称为“耦犁”。至于为什么要“二牛三人”,根据民族志的材料分析,是因为耦犁发明之初,犁箭是固定的,从而犁辕与犁底之间的夹角也是固定的,不能起调节耕地深浅的作用,所以耕作时除了牵牛人和掌犁人外,还要有站在犁辕旁或坐在犁衡上以掌握调节耕深的压辕人。后来发明了活动犁箭或功能相似的装置,耕牛也调教得更为驯熟,压辕人和牵牛人就可以省掉,因此,我们在东汉的牛耕图中看到,一般只要两牛两人或两牛一人就可以了。由此可见,耦犁是包括改进了的犁铧、与之相配合的犁壁、结构比较完整的犁架,以及双牲牵引等内容的一个完整的牛耕体系。耦犁既区别于人工操作的耒耜,也区别于亦耒亦犁、亦锸亦铧的古犁;它的出现,使我国的耕犁最终告别了耒耜,发展到了真犁、即正式犁的阶段。采取耦犁等便巧农器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二牛三人可耕田五顷(大亩),相当于“一夫百亩(小亩)”的十二倍。正因为使用耦犁的劳动生产率大大超越了耒耜,牛耕才在黄河流域获得真正的普及,铁犁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
Ref:http://202.201.109.15/czshang/jxzy/lishi/c1/ls11/rj/kzzl4.htm
![]() |
二牛抬杠 |
在网还搜索了一下什么叫“二牛抬杠”: "二牛抬杠"是南詔時期的一種特殊耕作方式,也稱"二牛三夫"耕作法。耕作時,兩牛相距約七八尺,中間橫抬一"杠","杠"後接續轅犁。一人在前牽牛;一人坐於"杠"上,腳踏轅犁,控制犁鏵入土深淺;一人在後扶持犁把。此一耕作方式,至今仍可在雲南的一些地方見到。
![]() |
古书上的二牛抬杠 |
![]() |
儿童读物上的二牛抬杠 |
Ref:http://hk.chiculture.net/1705/html/d20/1705d20.html#
在汉代至魏晋的壁画和画象砖石刻中有不少“牛耕图”(主要是东汉时代的),从中可以看到汉犁的整体结构和牵引方式。完整的汉犁,除了铁铧外,还有木质的犁底、犁梢、犁辕、犁箭、犁衡等部件。犁底(犁床)较长,前端尖削以安铁铧,后部拖行于犁沟中以稳定犁架。犁梢倾斜安装于犁底后端,供耕者扶犁推进之用。犁辕是从犁梢中部伸出的直长木杆。犁箭连结犁底和犁辕的中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犁衡是中点与犁辕前端连结的横杆。以上各部件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故中国传统犁又称“框形犁”。这种犁用两条牛牵引,犁衡的两端分别压在两头牛的肩上,即所谓“肩轭”。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
![]() |
石刻中的“牛耕图” |
《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末年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与代田法相配合,“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用耦犁,二牛三人”。所谓“耦犁”,当指以二牛牵引为动力,以舌形大铧和犁壁为主要部件的框形犁。正如先秦时代称二人并耕为“耦耕”一样,汉代也把二牛拉犁称为“耦犁”。至于为什么要“二牛三人”,根据民族志的材料分析,是因为耦犁发明之初,犁箭是固定的,从而犁辕与犁底之间的夹角也是固定的,不能起调节耕地深浅的作用,所以耕作时除了牵牛人和掌犁人外,还要有站在犁辕旁或坐在犁衡上以掌握调节耕深的压辕人。后来发明了活动犁箭或功能相似的装置,耕牛也调教得更为驯熟,压辕人和牵牛人就可以省掉,因此,我们在东汉的牛耕图中看到,一般只要两牛两人或两牛一人就可以了。由此可见,耦犁是包括改进了的犁铧、与之相配合的犁壁、结构比较完整的犁架,以及双牲牵引等内容的一个完整的牛耕体系。耦犁既区别于人工操作的耒耜,也区别于亦耒亦犁、亦锸亦铧的古犁;它的出现,使我国的耕犁最终告别了耒耜,发展到了真犁、即正式犁的阶段。采取耦犁等便巧农器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二牛三人可耕田五顷(大亩),相当于“一夫百亩(小亩)”的十二倍。正因为使用耦犁的劳动生产率大大超越了耒耜,牛耕才在黄河流域获得真正的普及,铁犁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
Ref:http://202.201.109.15/czshang/jxzy/lishi/c1/ls11/rj/kzzl4.htm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89.9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76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60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 秋分至,丰收时8357篇内容 · 1281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202篇内容 · 17.8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623.0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80篇内容 · 14.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78.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