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Vertigo》中“变焦镜头”的运用分析
编辑:Vini_Kazma
豆瓣电影:迷魂记 Vertigo (1958) by Alfred_Hitchcock
相关影片:Obsessed with Vertigo (1997)
阅读材料:镜头焦距
【全文】 文/周传基
变焦镜头使用得当是很有力的表现手段,以下为两个运用得精彩片段:
———————————————————【动态图_1】———————————————————
———————————————————【动态图_2】———————————————————
希区柯克在《Vertigo》(1958)一片把两种不同的空间透视关系的变化结合起来使用造成了十分特殊的视觉效果。具体地说,他把变焦与移动镜头结合起来从上往下拍摄一个楼梯井的镜头,成功地造成了主人公恐高症的晕眩的心理感觉。
他的做法是把楼梯井的模型侧放,摄影机对准楼梯井口,处于远处慢慢推向模型,而变焦镜头开始时处于长焦(望远镜头)慢慢拉成广角,要求是模型的大小在银幕上必须保持不变。这个持续仅几秒钟的镜头花去了$19,000。
希区柯克给我们的启发是,把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近、中、远和焦距的变化广角、普通、望远结合起来使用,三的三次乘方,至少有九种基本的空间关系的变化。在这之后,连一般的影片都这会这样的使用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
THE END
![]() |
声明:此为个人拉片日记,请勿转载。 |
豆瓣电影:迷魂记 Vertigo (1958) by Alfred_Hitchcock
相关影片:Obsessed with Vertigo (1997)
阅读材料:镜头焦距
【全文】 文/周传基
变焦镜头使用得当是很有力的表现手段,以下为两个运用得精彩片段:
———————————————————【动态图_1】———————————————————
![]() |
Time:01:16:13-01:16:18 说明:第一次到钟塔 |
———————————————————【动态图_2】———————————————————
![]() |
Time:02:02:50-02:02:55 说明:第二次到钟塔 |
希区柯克在《Vertigo》(1958)一片把两种不同的空间透视关系的变化结合起来使用造成了十分特殊的视觉效果。具体地说,他把变焦与移动镜头结合起来从上往下拍摄一个楼梯井的镜头,成功地造成了主人公恐高症的晕眩的心理感觉。
![]() |
镜头拆分 |
他的做法是把楼梯井的模型侧放,摄影机对准楼梯井口,处于远处慢慢推向模型,而变焦镜头开始时处于长焦(望远镜头)慢慢拉成广角,要求是模型的大小在银幕上必须保持不变。这个持续仅几秒钟的镜头花去了$19,000。
![]() |
这就是倒放的模型——截取自《Obsessed with Vertigo》(1997) |
希区柯克给我们的启发是,把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近、中、远和焦距的变化广角、普通、望远结合起来使用,三的三次乘方,至少有九种基本的空间关系的变化。在这之后,连一般的影片都这会这样的使用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
THE END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229篇内容 · 34.6万次浏览
- 分享你夏天珍藏的一抹绿244篇内容 · 8.5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42篇内容 · 64.3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467篇内容 · 32.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26.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168篇内容 · 464.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487篇内容 · 710.3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44篇内容 · 129.2万次浏览
唯一两部只给胖子两颗星的片之一。。。
這個鏡頭的確很牛逼!上課時老師就是拿這個當範例的!在《我的野蠻女友》里也有一個類似的鏡頭,但難度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