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MP
需要IGMP的原因:
-组播流量最后分发到终端到需要交换机的支持,否则前功尽弃
-组播地址不会被交换机通过MAC源地址学习到
-三个方法:静态配置组播MAC地址;CGMP;IGMP Snooping
静态指定的命令
sh mac-add-table dynamic
sh mac-add-table multicast vlan 1
Mac-add static 0100.5e01.0203 vlan 1 drop int fa0/1
int e0/0
ip igmp join-group 224.1.2.3
sh ip igmp group detail
debug ip igmp
mping
-可以ping组播地址
-默认ping 1 次
-任何组播流量,源是单播,目的是组播
-任何回复流量是多个单播,源和目的都是单播地址
CGMP
-二层协议
-01000cdddddd
-通过让路由器学到组成员关系后,叶路由器给交换机发CGMP报文,让交换机能通过CGMP和路由器交换信息,学习组成员关系
-包含:组信息,reporter
-过程:
1.CGMP join |224.1.2.3|1.1.1.1|
2.Router查询ARP表找到1.1.1.1对应MAC地址
3.交换机查MAC地址表,找对应端口和VLAN
-ip cgmp
IGMP Snooping
CGMP的原理是让路由器告诉交换机组成员关系,IGMPsnooping的原理是让交换机具备学习IGMP的能力,在交换机上装一个三层感知芯片AwareChip
ip igmp snooping vlan 1
sh ip igmp snooping group
组播能运作的五个条件:
-有应用层协议支持:PPStream等
-有路由协议:MOSPF,DVMRP,CoreBasedTree,Centre Based Tree,PIM等。思科交换机只支持PIM,其他的组播路由协议都不是完全的支持。
-有运营商搭建组播骨干网:MBONE
-有寻址机制:
-组成员关系:CGMP,IGMP Snooping等
IGMP v1
-周期性查询组成员,目的地址是224.0.0.1
-回复查询的Group Membership Report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该组的组地址。原因是,回复querier的包是由第一个Query Max Time超时的主机发送的。这个Timer是一个随机值,所以由这个组中谁来回复并没确定。但是对于路由器来说,下面有一个成员和100个成员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个路由器还是要继续转发这个组的流量。所以路由器只要收到一个回复就足够了。主机回复给整个组的目的在于通知所有这个组内所有的主机,“我已经通知路由器了,你们都不用再通知了”。
-Version1的问题是,任何主机随时可以加入组,但是离开组的时候不会及时通知路由器。所以当一个组最后一个主机离开这个组以后,路由器只会因为三次组查询都没有任何回复才会停止转发这个组的流量,这样需要浪费带宽整整3分钟的时间。
IGMP v2的4个enhancemet
-Queries 可以发给All Hosts组地址,也可以发给某个确定的组地址成员
-加入了离开消息机制,主机离开时,发leave message给224.0.0.2(All Routers),querier收到这个leave message后,会发一个查询消息给这个组的组地址,看是否还有人在这个组。如果没有回应,就不再转发了。
-Querier选举,IP地址最大者当选
-Query Interval 响应时间,这是一个query消息中新的field。
IGMP v2 向下兼容 v1,但是v1不能看懂v2的消息。
用show ip igmp group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组成员。在显示结果中的最后一列是last reporter。 如果Querier收到的leave message不是last reporter发过来的,就不会查询,因为它会认为至少还有last reporter需要用;但如果是last reporter发的leave,他就会查询了。
IGMP v3
最主要的区别是加入了源参数。主机可以选择请求从指定的源接收流量。所以主要用于SSM(Source Specific Multicast),基于PIM Sparse Mode。
-组播流量最后分发到终端到需要交换机的支持,否则前功尽弃
-组播地址不会被交换机通过MAC源地址学习到
-三个方法:静态配置组播MAC地址;CGMP;IGMP Snooping
静态指定的命令
sh mac-add-table dynamic
sh mac-add-table multicast vlan 1
Mac-add static 0100.5e01.0203 vlan 1 drop int fa0/1
int e0/0
ip igmp join-group 224.1.2.3
sh ip igmp group detail
debug ip igmp
mping
-可以ping组播地址
-默认ping 1 次
-任何组播流量,源是单播,目的是组播
-任何回复流量是多个单播,源和目的都是单播地址
CGMP
-二层协议
-01000cdddddd
-通过让路由器学到组成员关系后,叶路由器给交换机发CGMP报文,让交换机能通过CGMP和路由器交换信息,学习组成员关系
-包含:组信息,reporter
-过程:
1.CGMP join |224.1.2.3|1.1.1.1|
2.Router查询ARP表找到1.1.1.1对应MAC地址
3.交换机查MAC地址表,找对应端口和VLAN
-ip cgmp
IGMP Snooping
CGMP的原理是让路由器告诉交换机组成员关系,IGMPsnooping的原理是让交换机具备学习IGMP的能力,在交换机上装一个三层感知芯片AwareChip
ip igmp snooping vlan 1
sh ip igmp snooping group
组播能运作的五个条件:
-有应用层协议支持:PPStream等
-有路由协议:MOSPF,DVMRP,CoreBasedTree,Centre Based Tree,PIM等。思科交换机只支持PIM,其他的组播路由协议都不是完全的支持。
-有运营商搭建组播骨干网:MBONE
-有寻址机制:
-组成员关系:CGMP,IGMP Snooping等
IGMP v1
-周期性查询组成员,目的地址是224.0.0.1
-回复查询的Group Membership Report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该组的组地址。原因是,回复querier的包是由第一个Query Max Time超时的主机发送的。这个Timer是一个随机值,所以由这个组中谁来回复并没确定。但是对于路由器来说,下面有一个成员和100个成员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个路由器还是要继续转发这个组的流量。所以路由器只要收到一个回复就足够了。主机回复给整个组的目的在于通知所有这个组内所有的主机,“我已经通知路由器了,你们都不用再通知了”。
-Version1的问题是,任何主机随时可以加入组,但是离开组的时候不会及时通知路由器。所以当一个组最后一个主机离开这个组以后,路由器只会因为三次组查询都没有任何回复才会停止转发这个组的流量,这样需要浪费带宽整整3分钟的时间。
IGMP v2的4个enhancemet
-Queries 可以发给All Hosts组地址,也可以发给某个确定的组地址成员
-加入了离开消息机制,主机离开时,发leave message给224.0.0.2(All Routers),querier收到这个leave message后,会发一个查询消息给这个组的组地址,看是否还有人在这个组。如果没有回应,就不再转发了。
-Querier选举,IP地址最大者当选
-Query Interval 响应时间,这是一个query消息中新的field。
IGMP v2 向下兼容 v1,但是v1不能看懂v2的消息。
用show ip igmp group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组成员。在显示结果中的最后一列是last reporter。 如果Querier收到的leave message不是last reporter发过来的,就不会查询,因为它会认为至少还有last reporter需要用;但如果是last reporter发的leave,他就会查询了。
IGMP v3
最主要的区别是加入了源参数。主机可以选择请求从指定的源接收流量。所以主要用于SSM(Source Specific Multicast),基于PIM Sparse Mode。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96篇内容 · 48.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74.6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22篇内容 · 47.8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27篇内容 · 70.6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19篇内容 · 503.6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603篇内容 · 755.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2篇内容 · 178.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92篇内容 · 140.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