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可以理解但不能苟同
又是出奇的点名,又是为了学生着想。睡懒觉、打游戏、出去玩等等这些标签自动被贴在逃课学生的身上。点名是为了学生好,可是他们又曾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推出一项“史上最严”举措:拍照点名查学生缺课。每天上课前,由学习委员拍摄教室里老师和到课同学360度的全景照,如此方便学院根据照片“揪出”缺课的同学。
不得不说这种新型点名措施,具有针对性和震慑性。让很多惯于逃课的同学又一次头疼。对于大学而言,学生逃课缺课确实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而各大高校为了防止大学生逃课,试用的方法也可谓绞尽脑汁。此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系老师研发出一套蓝牙点名系统;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的老师同样依靠计算机,采取某种编程方法抽奖式点名;青岛某高校的老师下课前让全体同学排队点名;当然在早年间还有学校发动“先进学生”上课偷偷记考勤下课偷偷向老师汇报逃课名单这种搞“潜伏”的做法。招数层出不穷;学生见招拆招,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狠招怪招奇招……招招重现江湖。各式各样的点名方式频频爆出,却又不断失灵。
其实对于老师的点名留住学生,希望学生可以多学点东西,这种的想法可以理解。同时也为了自己的课堂可以多一些人的尊严。毕竟面对一个人授课和一群人授课的感觉的不一样的。
始终不能苟同这种行为。让学生们都来上课,单纯靠各种点名手段来实现不对,其实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听进去,喜欢上课,首先就要求老师的讲课方式要与时俱进,不能太古板,只有把课讲得生动有趣,或者很有个性,相信同学们还是会准时来上课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老师。
大学是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学习的地方。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去不去是他们的权利,不能通过点名留住学生。网友有调侃到,老师用点名的方式留住学生,就好像女人用身体留住男生。点名这样的举措再严密,再疏而不漏,最多只能确保大学生身在课堂上,谁又能确保他们的心神和身体高度统一,同样留在课堂上呢。也许,他人在课堂心早已驰向千里之外了。很多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等。老师费心的把学生留在课堂上,却还需要费力的却维持课堂的一些纪律,何必这样,双方都受累。不如让那些愿意听课的好好听,不喜爱的同学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何况大学生毕业之后找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很少。
同样的老师有的选择点名留在学生,有的对面几个人的教室依然认真讲课。去年10月南大天文学史选修课在座仅六七人,七旬教授仍坚持认真授课,网帖引发热议。那位老师表示,“我挺理解他们的,上了十来年的课了,这种情况也还是常见。我还碰见过好几次只有一个学生的情况,但只要有学生在,我就会坚持把课上完。”还有去年9月辽宁大学方凯老师对着3个人的课堂上课说到:“就算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认真完整地把课上完。”
笔者也是大学生,我们上课遇到过特别喜欢点名的老师,几乎每节课不定时的点名。也遇到过不喜欢点名,尊重学生的选择,还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和电影。希望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建议我们多读书,养成独立的思想和人格。钱理群曾对大学生的箴言说到,青年人在大学里,主要应该自由阅读中外经典,形成终身成长的精神家园,还有通过参加公益性活动,深入底层了解中国国情,打好做人的基础。在大学,最宝贵的是我们获得更多自由的空间,寻找自身的爱好和做想做的。始终认为那些有独立思想的“差生”要比成绩第一的“好生”强很多。反对任何以为学生为借口的点名,请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一些措施。请尊重我们的兴趣和选择的权利。
不得不说这种新型点名措施,具有针对性和震慑性。让很多惯于逃课的同学又一次头疼。对于大学而言,学生逃课缺课确实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而各大高校为了防止大学生逃课,试用的方法也可谓绞尽脑汁。此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系老师研发出一套蓝牙点名系统;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的老师同样依靠计算机,采取某种编程方法抽奖式点名;青岛某高校的老师下课前让全体同学排队点名;当然在早年间还有学校发动“先进学生”上课偷偷记考勤下课偷偷向老师汇报逃课名单这种搞“潜伏”的做法。招数层出不穷;学生见招拆招,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狠招怪招奇招……招招重现江湖。各式各样的点名方式频频爆出,却又不断失灵。
其实对于老师的点名留住学生,希望学生可以多学点东西,这种的想法可以理解。同时也为了自己的课堂可以多一些人的尊严。毕竟面对一个人授课和一群人授课的感觉的不一样的。
始终不能苟同这种行为。让学生们都来上课,单纯靠各种点名手段来实现不对,其实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听进去,喜欢上课,首先就要求老师的讲课方式要与时俱进,不能太古板,只有把课讲得生动有趣,或者很有个性,相信同学们还是会准时来上课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老师。
大学是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学习的地方。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去不去是他们的权利,不能通过点名留住学生。网友有调侃到,老师用点名的方式留住学生,就好像女人用身体留住男生。点名这样的举措再严密,再疏而不漏,最多只能确保大学生身在课堂上,谁又能确保他们的心神和身体高度统一,同样留在课堂上呢。也许,他人在课堂心早已驰向千里之外了。很多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等。老师费心的把学生留在课堂上,却还需要费力的却维持课堂的一些纪律,何必这样,双方都受累。不如让那些愿意听课的好好听,不喜爱的同学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何况大学生毕业之后找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很少。
同样的老师有的选择点名留在学生,有的对面几个人的教室依然认真讲课。去年10月南大天文学史选修课在座仅六七人,七旬教授仍坚持认真授课,网帖引发热议。那位老师表示,“我挺理解他们的,上了十来年的课了,这种情况也还是常见。我还碰见过好几次只有一个学生的情况,但只要有学生在,我就会坚持把课上完。”还有去年9月辽宁大学方凯老师对着3个人的课堂上课说到:“就算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认真完整地把课上完。”
笔者也是大学生,我们上课遇到过特别喜欢点名的老师,几乎每节课不定时的点名。也遇到过不喜欢点名,尊重学生的选择,还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和电影。希望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建议我们多读书,养成独立的思想和人格。钱理群曾对大学生的箴言说到,青年人在大学里,主要应该自由阅读中外经典,形成终身成长的精神家园,还有通过参加公益性活动,深入底层了解中国国情,打好做人的基础。在大学,最宝贵的是我们获得更多自由的空间,寻找自身的爱好和做想做的。始终认为那些有独立思想的“差生”要比成绩第一的“好生”强很多。反对任何以为学生为借口的点名,请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一些措施。请尊重我们的兴趣和选择的权利。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90.1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77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61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 秋分至,丰收时8393篇内容 · 1663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203篇内容 · 17.9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623.6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80篇内容 · 14.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78.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