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这件事儿
![]() |
最近在豆瓣上骚扰了很多人屏幕,原因是我开始大肆mark读过的书。
对当当上的书评越来越质疑,相比较而言豆瓣上的中肯些,毕竟当当有销售压力嘛- -
一直爱读书。
小学时候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为了满足虚荣,读的大多是老师推荐的书籍,写一些自以为深奥的东西,迫切希望老师赞赏我的读书笔记。其实当时完全一知半解。留下的不过是当时炫耀自己的阅读量多少罢了。
初中时候,不免俗地迷恋上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在豆瓣上都不好意思标出来。那个时候最喜欢在书中幻想一些虚无缥缈的情节,这样一来,那些无处安放的情愫就顺理成章地献给了小说的主人公们。直至今日,市面上永远最不缺乏的,就是这一类书。尽管现在的我们都会觉得那些文字矫情而幼稚,若是重回十三岁,仍然是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陷入那些老套情节。
高中时候,有个逆反心理,越是“必读书单”我越觉得不屑。我一直觉得“人一生中一定要读的XX本书”这样的东西毫无意义,每个人要读什么其他人是没有资格说必须之类的。那个时候受同桌影响,开始大举进攻网络文学和穿越小说(当我上了大学看见姑娘们开始迷恋穿越,老实说心里还是在偷偷笑的)。当然,学校的要求还得遵循。为了应付读书笔记,只是囫囵吞枣读文学名著,东拼西凑完成读后感。学生时代的读书笔记大多是形式主义,真要我谈自己对书的见解,肯定是遭老师批的。主流观点认为这本书反应了XX意义,那就顺着这个思路下去才安全。
我一直秉持的读书理论就是,顺着你内心暗示自己的方向去探索。如今看来是对的,那些在特定年代背景和经历下的文字,十七岁的人怎么能摸得透。你要我当时去读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我会吐血的。
上了大学,终于不用被要求读什么,读书时间多得很,我读的很杂。每每在书中触碰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便开始自省自己的才疏浅薄。至于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我不会给自己预设目标,也很少摘抄,更愿意让书里面的东西自然而然在脑海中安置(如果是为了写作业的学术书另谈)。如果真的抄下来我所爱的文字,我所享受的是抄写那一句话的心情,读书笔记写完便安静尘封起来,实际上,看了那么多书,只有半本笔记,还未再次翻阅过。
我读的天南地北,上天下地的,每次舍友看见我带回来的新书都感叹,怎么会看这个。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天文和计算机(看过现在也忘了)或是一些重口味的书(有时候总被吓一跳),只不过在那个时的冲动下,想读便读而已。
有些知识,并非是要钻研,而是想换个角度看待事物罢了。
看似不想联系的片段,总会有一天成为某个决定背后的暗示。
我相信,读什么样的书是一种选择和态度,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然就慢慢会舍弃掉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牵引你去找到自己想要的。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74篇内容 · 71.2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60篇内容 · 2.2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62篇内容 · 1.6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87篇内容 · 118.6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89篇内容 · 24.4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24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75.9万次浏览
- 推荐一本轻松有趣又能涨知识的书23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是这样的~
you are what you read
有些知识,并非是要钻研,而是想换个角度看待事物罢了。 +10086~`
有些东西就是莫名奇妙的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