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之电影
一京味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96年左右,中央电视台上放的电影的宣传片,那充满青春迷离的画面让我不谙忧伤的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部电影.不过当时并没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后来高中时迷上了王朔小说,看了《动物凶猛》,才知道电影《阳光灿的日子》是根据的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一直到现在我也纳闷,为什么同样的青春,王朔起名叫"动物凶猛"而姜文却起名为阳光灿的日子".
影片描绘了马小军、米兰等一群少年在迈向青春时的心理与胜利的躁动——当整个国家的人民在投人革命的时候,他们却被其他烈火困扰着。他们就这样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
本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美国《时代周刊》在95年底将其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榜首.
《长大成人》
讲述音乐青年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成长经历,十几年时间终于使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寄托,成长的污浊最终被荡涤得干干净净。像所有弘扬主旋律的影片那样告诉青年人:人无论在什么样困境中都应该有追求、有信仰。但它所带有的浓厚浪漫气息和淡淡怀旧色彩丝毫不带有说教的压迫。
作为宏大意识形态锻造出来的最后一代人,周青猝不及防地与他所不能了解的商品时代遭遇。不管情不情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痛楚逼迫他必须要搞清楚:在这个连摇滚乐都成了商业骗局的物欲世界里,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哪里才能获得勇气?周青的惶惑是许多“柒零”年代人所共同面临的精神危机。虽然每个人借以建构生命意义的资源不同,使得周青的苦旅与跋涉无法成为普适的样本,但《长大成人》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孤身追索的可能性以及获得后的喜悦,并为无凭的生命启示:投身宗教之外,我们依然有别样的道路可达彼岸吗?
电影《长大成人》里面的男主角是郑钧的第一张专辑《赤裸裸》的吉他手朱洪茂,拍过电影之后就了无音讯。
女主角是朱洁,是爱新觉罗的后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朱洁假戏真做,染上毒瘾,结果电影还没上映,她已因吸毒过量而踏上了不归路。一场明星梦变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恶梦。
《北京杂种》
[url=http://media.netandtv.com/uppic/pic2004-8/small2004812112340609528.jpg][/url]
摇滚乐手们(崔健、窦唯饰)为他们热爱的音乐而奔波,没钱买乐器,到处被赶着搬家,甚至住到建筑工地上;乐手之一的卡子四处寻找已怀孕的女友,自己沉泯于混乱的两性关系中,精神上承受着折磨;大庆的钱被骗,自己也欠了朋友的钱,到处追债和被追债。而他的朋友们也困顿窘迫,黄耶鲁被人瞧不起,酒后还让胖子(臧天朔饰)打了一顿,沮丧失落。周明没什么可靠收入和正经事做,老婆还怀孕了;金玲面临毕业,想留在北京但困难重重。
另一位女性李钰是某摇滚乐手的妻子,过着没着没落的生活。卡子终于找到了女友毛毛,毛毛没堕胎。卡子在婴儿的啼哭声和崔健那铿锵有力的歌声的背景音乐下神情忧郁而振奋地大步走在人流。
《北京杂种》被认为是中国首部独立创作的影片,主题集中在一批交杂着现实与幻想又充满着怀旧心理的年轻北京人身上,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悲凉感和残酷感,在这群北京青年身上流露着被社会排斥和混乱的人际关系的强烈孤独...
二唯美、纯情——《情书》
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竟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
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情书》正象普鲁斯特那本小说的名字,追忆着似水的年华。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才逐渐清晰、复活。与现实相比,影片中的过去更为明快优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片片樱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唤起我们的无限遐想。而《情书》中所构筑的那个美好的中学时代,可能也正是岩井俊二和很多人最为温馨纯洁的回忆。
《情书》中对过去的追忆和有关生死的描绘都极具东方气质,含蓄优美、感而不伤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爱情。看到博子站在皑皑白雪中面对深山大声呼唤的时候,藤井树最后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我想有关生命和爱情的一切争论已没有意义。
“午后倾斜
照进来的光
和你已经告终
我不能告诉你
这一季存留多少美丽
我选择绝对或者零
不要一些或者中间
假如还有回忆
留给你自己
过去在你身边
犹如沉默的影子
这一季已经结束
梦也该醒了
过去在你身边
犹如沉默的影子
这一天已经结束
我也该走了。。。”
三迷惘、浮躁——《猜火车》
电影开场是一大段的独白“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放浪形骸的青春,一切都无所顾忌。吸毒、暴力、性交、疯狂迷恋音乐、咖啡、足球、电影、化妆品、香水、工作狂,逃避,这个世界里只有自我,只有快乐,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既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他们鄙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
《猜火车》讲述的是一群英国青年人的故事,他们吸毒、抢劫、破坏、无所事事,但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既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他们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他们鄙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者。但在这群人中,马克称得上是一个异数,他是一个融颓废思想和未泯良知于一身的矛盾体,毒品带给他的快感让他沉迷以致无法自拔,而同时他又在不断地审视内心,随时准备摆脱毒品。于是这种自我斗争让马克疲惫不堪,当马克准备戒毒时,平庸生活向他伸出了宽容的大手。其实我们每个人到最后都要步入平庸,这是谁都逃避不了的归宿。
戒毒之后的马克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空虚和无聊让他开始面对现实的生活,他回不去了,他已经长大了,他不再青春了。所以,他在每天充满着欺骗和被欺骗的成人世界里去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成人的世界里,马克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可以混得如鱼得水。他开始不再留恋青春,那都已经过去了,没什么值得继续留恋。
所以当年少时的伙伴再次出现在他眼前时,马克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不属于那个年轻的世界了,他已经和他们格格不入了。所以他选择了背叛,其实谁都会走到这一步,就看谁成熟得更快,谁更容易被这个世界接纳。
没什么对错,背叛不可耻,可耻的是停留在过去的人们。
马克最后是靠出卖朋友才得以彻底解脱的,这或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也许这正是影片为了表达对迷途知返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因而给予了马克这种人无限的机会和希望。但一个人通过道德真正的堕落却赢得了社会的认同,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
影片似乎已经把人搞糊涂了,在后现代社会中,到底什么是真实的?是对逝去时光的依恋,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亦或是那段不堪回首的青春?
四苦闷、绝望---《青春》
花绽放的冬末初春,一个转学少年杰游爱上了班里漂亮的女生何娜,在成熟的何娜的诱惑下,很快偷吃禁果。在被何娜的母亲撞破他们的第一次之后,影片安排他们的欢爱在大棚里完成,颇有点行为艺术的荒诞。也许导演就想表明这样的性爱本来就是荒诞的,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是一个少年脸上的青春痘就这样褪去了,然而他反而陷入了恐慌,他开始了躲避,最终深感伤害的女孩何娜选择了跳楼。
杰游年轻的心顿如自由落体,身体,精神,相伴堕落。
他的朋友,另一个少年苏勇则有着别样的情感,他爱上了自己的老师正旋。然而师生之间的鸿沟并不仅限于年龄,就算正旋在苏勇读上大学后因为他的执着而感动,两人发生了关系,但是她依然没有答应他俩的爱情。于是痛苦的苏勇和一位大学师姐在没有爱情的性中纵声大喊:把我一切都拿去吧!
青春原来只是一场绝望的放纵,一路高叫着“够了”的苏勇栽入深渊!
梅花凋谢,青春散场。
原来导演心中的青春如此残酷,原来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在一幕幕情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兔子找不到青春的路只能在性中寻找安慰的无助,脸上不安分的青春痘,不由自主地绽放着,最终痘儿褪去,脸上光洁如新,然而青春也不知所终。
目睹两场死亡的杰游,一度也失去了活着的勇气,然而影片毕竟还想给青春一点希望,毕竟让观众在失落中郁闷半天也不是件好事,虽然大家都明白只是在看别人的青春,可是谁又没有过坑洼如痘的青春呢?
于是,导演安排了一次救赎,一个可爱活泼的女护士娜茉的爱让杰游逐渐摆脱了堕落,阴影散去,青春重回。
不过,这部冠以《青春》之名的韩国电影,想要负载“青春”这样的主题,还是稍显单薄了些。影片中火车进山洞象征杰游陷入青春(性)的困惑---“二十岁,因为性一切都变的不同寻常了。”,火车出山洞象征着杰游的豁然开朗,这样的意象也太具符号意义。倒是影片中最后停车场缓缓驶出两部车子,又缓缓驶入两部车子来填补刚才空车位的场景有些耐人寻味:这样的痘褪去的痛楚,绝对不会只有杰游和苏勇两个人才有。世间有多少青春,就可能有多少痘褪的痛苦,虽然有大有小,有轻有重。
五躁动、欲望----《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因为这个电影喜欢上了莫尼卡·贝鲁奇,她在影片中的表演只能用“女神”来形容她!
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仍是一片宁和,这里正是男孩雷纳托的家乡。他和所有13岁的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不安分,对生活充满幻想。终于有一天遇到了永远改变他生活的女人——梅琳娜。这位漂亮的寡妇令所有的男人着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因为她,男孩进入了一个生命的新天地……
电影用一辆自行车来开头,在美丽的西西里岛小镇上,少年雷纳多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那天他们的领袖宣布对法国和英国开战,而那辆在整部影片里自始至终都出现的自行车,在阳光下穿梭。然后玛琳娜款款地出现了,玛琳娜出现在情窦初开的一群少年的目光中,于是,口哨声四起,兼具怀旧色彩和露骨笑话的启蒙性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拉开帷幕。
影片告诉我们这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影片还告诉我们这是西西里岛小镇。成年男子都响应号召上了战场,年仅十二岁半的雷纳多迷恋上了他们美艳的拉丁语老师玛琳娜。他骑着脚踏车到处跟踪玛琳娜,喜怒哀乐仿佛完全由她主宰。当前方传回玛琳娜的丈夫战死的消息后,成为寡妇的玛琳娜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跟镇上的多名男人亲近并沦为妓女,并且陪德国兵睡觉。战争结束了,当地的太太们趁机狠狠教训了玛琳娜一顿,因为她的美貌,因为她们的男人的目光都停留在她的身上了,因为她陪德国兵睡觉。她们拳打脚踢把她逐出了小镇。雷纳多一直看着心爱的人无奈地堕落和受伤,只能把少年泪一滴一滴滴在那一片心地。这种性启蒙的故事,三十年前美国名导演劳勃·莫里根就曾经拍成为一部叫做《初渡玉门关》的电影,在当年触动了无数青少年的心。而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种无比美丽的镜头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带着人们走进了电影一起体会那个时代的孤独。雷纳多和一群少年一起骑着自行车巡行在海边的大路上,海鸥在飞翔,沙滩上有斑驳破旧的船,海风吹起了少年的思绪。小主人公雷纳多是无比寂寞的,少年特有的忧伤和纯真不知所措地深埋在心底。他成长中的寂寞和每天晚上看盗版碟片消磨时光的马达的寂寞是不一样的。小演员盖斯比·苏法洛忧伤的眼神将这部影片演染得每一个章节都让人在轻喜剧式的笑声中感受一种酸楚的疼痛。影片中大量充斥着战后废墟、散不尽的硝烟以及没完没了的高音喇叭,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的某个特定时代。片中出现的意大利少年的粗俗语言,这样的语言和玛琳娜充满性感和挑逗的身体,让我们感受着电影里的意乱情迷。那种蠢蠢欲动的情欲在每一个角落里无处不在,落地开花。
导演赛贝·托纳多雷自始至终采用热情爽朗得几近夸张的节奏来铺叙这个故事,它不仅仅描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性意识,它唤起了人们对人性之中最丑陋一面的深层次挖掘。
影片的结尾雷纳多帮玛琳娜捡拾撒了一地的西红柿,并且对着那款款动人的背影说,谢谢你的帮忙。 那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无意之中伴随着一个时刻关注着她的少年,走过他的性意识最迷乱的年代的过程。一声衷心的“谢谢”以后,一个少年, 走过了他的孤独.
六 《毕业生》彷徨 迷茫
达斯汀-霍夫曼对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向往,以及那个洋溢着激情和冲动的结尾,都一丝不差地契合了毕业生的心情。当然,还有那首广为传唱的插曲---保罗西蒙的《The Sound Of Silence》,它会适时地荡起你心中淡淡的离愁。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96年左右,中央电视台上放的电影的宣传片,那充满青春迷离的画面让我不谙忧伤的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部电影.不过当时并没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后来高中时迷上了王朔小说,看了《动物凶猛》,才知道电影《阳光灿的日子》是根据的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一直到现在我也纳闷,为什么同样的青春,王朔起名叫"动物凶猛"而姜文却起名为阳光灿的日子".
影片描绘了马小军、米兰等一群少年在迈向青春时的心理与胜利的躁动——当整个国家的人民在投人革命的时候,他们却被其他烈火困扰着。他们就这样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
本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美国《时代周刊》在95年底将其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榜首.
《长大成人》
讲述音乐青年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成长经历,十几年时间终于使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寄托,成长的污浊最终被荡涤得干干净净。像所有弘扬主旋律的影片那样告诉青年人:人无论在什么样困境中都应该有追求、有信仰。但它所带有的浓厚浪漫气息和淡淡怀旧色彩丝毫不带有说教的压迫。
作为宏大意识形态锻造出来的最后一代人,周青猝不及防地与他所不能了解的商品时代遭遇。不管情不情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痛楚逼迫他必须要搞清楚:在这个连摇滚乐都成了商业骗局的物欲世界里,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哪里才能获得勇气?周青的惶惑是许多“柒零”年代人所共同面临的精神危机。虽然每个人借以建构生命意义的资源不同,使得周青的苦旅与跋涉无法成为普适的样本,但《长大成人》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孤身追索的可能性以及获得后的喜悦,并为无凭的生命启示:投身宗教之外,我们依然有别样的道路可达彼岸吗?
电影《长大成人》里面的男主角是郑钧的第一张专辑《赤裸裸》的吉他手朱洪茂,拍过电影之后就了无音讯。
女主角是朱洁,是爱新觉罗的后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朱洁假戏真做,染上毒瘾,结果电影还没上映,她已因吸毒过量而踏上了不归路。一场明星梦变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恶梦。
《北京杂种》
[url=http://media.netandtv.com/uppic/pic2004-8/small2004812112340609528.jpg][/url]
摇滚乐手们(崔健、窦唯饰)为他们热爱的音乐而奔波,没钱买乐器,到处被赶着搬家,甚至住到建筑工地上;乐手之一的卡子四处寻找已怀孕的女友,自己沉泯于混乱的两性关系中,精神上承受着折磨;大庆的钱被骗,自己也欠了朋友的钱,到处追债和被追债。而他的朋友们也困顿窘迫,黄耶鲁被人瞧不起,酒后还让胖子(臧天朔饰)打了一顿,沮丧失落。周明没什么可靠收入和正经事做,老婆还怀孕了;金玲面临毕业,想留在北京但困难重重。
另一位女性李钰是某摇滚乐手的妻子,过着没着没落的生活。卡子终于找到了女友毛毛,毛毛没堕胎。卡子在婴儿的啼哭声和崔健那铿锵有力的歌声的背景音乐下神情忧郁而振奋地大步走在人流。
《北京杂种》被认为是中国首部独立创作的影片,主题集中在一批交杂着现实与幻想又充满着怀旧心理的年轻北京人身上,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悲凉感和残酷感,在这群北京青年身上流露着被社会排斥和混乱的人际关系的强烈孤独...
二唯美、纯情——《情书》
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竟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
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情书》正象普鲁斯特那本小说的名字,追忆着似水的年华。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才逐渐清晰、复活。与现实相比,影片中的过去更为明快优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片片樱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唤起我们的无限遐想。而《情书》中所构筑的那个美好的中学时代,可能也正是岩井俊二和很多人最为温馨纯洁的回忆。
《情书》中对过去的追忆和有关生死的描绘都极具东方气质,含蓄优美、感而不伤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爱情。看到博子站在皑皑白雪中面对深山大声呼唤的时候,藤井树最后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我想有关生命和爱情的一切争论已没有意义。
“午后倾斜
照进来的光
和你已经告终
我不能告诉你
这一季存留多少美丽
我选择绝对或者零
不要一些或者中间
假如还有回忆
留给你自己
过去在你身边
犹如沉默的影子
这一季已经结束
梦也该醒了
过去在你身边
犹如沉默的影子
这一天已经结束
我也该走了。。。”
三迷惘、浮躁——《猜火车》
电影开场是一大段的独白“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放浪形骸的青春,一切都无所顾忌。吸毒、暴力、性交、疯狂迷恋音乐、咖啡、足球、电影、化妆品、香水、工作狂,逃避,这个世界里只有自我,只有快乐,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既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他们鄙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
《猜火车》讲述的是一群英国青年人的故事,他们吸毒、抢劫、破坏、无所事事,但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既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他们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他们鄙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者。但在这群人中,马克称得上是一个异数,他是一个融颓废思想和未泯良知于一身的矛盾体,毒品带给他的快感让他沉迷以致无法自拔,而同时他又在不断地审视内心,随时准备摆脱毒品。于是这种自我斗争让马克疲惫不堪,当马克准备戒毒时,平庸生活向他伸出了宽容的大手。其实我们每个人到最后都要步入平庸,这是谁都逃避不了的归宿。
戒毒之后的马克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空虚和无聊让他开始面对现实的生活,他回不去了,他已经长大了,他不再青春了。所以,他在每天充满着欺骗和被欺骗的成人世界里去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成人的世界里,马克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可以混得如鱼得水。他开始不再留恋青春,那都已经过去了,没什么值得继续留恋。
所以当年少时的伙伴再次出现在他眼前时,马克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不属于那个年轻的世界了,他已经和他们格格不入了。所以他选择了背叛,其实谁都会走到这一步,就看谁成熟得更快,谁更容易被这个世界接纳。
没什么对错,背叛不可耻,可耻的是停留在过去的人们。
马克最后是靠出卖朋友才得以彻底解脱的,这或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也许这正是影片为了表达对迷途知返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因而给予了马克这种人无限的机会和希望。但一个人通过道德真正的堕落却赢得了社会的认同,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
影片似乎已经把人搞糊涂了,在后现代社会中,到底什么是真实的?是对逝去时光的依恋,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亦或是那段不堪回首的青春?
四苦闷、绝望---《青春》
花绽放的冬末初春,一个转学少年杰游爱上了班里漂亮的女生何娜,在成熟的何娜的诱惑下,很快偷吃禁果。在被何娜的母亲撞破他们的第一次之后,影片安排他们的欢爱在大棚里完成,颇有点行为艺术的荒诞。也许导演就想表明这样的性爱本来就是荒诞的,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是一个少年脸上的青春痘就这样褪去了,然而他反而陷入了恐慌,他开始了躲避,最终深感伤害的女孩何娜选择了跳楼。
杰游年轻的心顿如自由落体,身体,精神,相伴堕落。
他的朋友,另一个少年苏勇则有着别样的情感,他爱上了自己的老师正旋。然而师生之间的鸿沟并不仅限于年龄,就算正旋在苏勇读上大学后因为他的执着而感动,两人发生了关系,但是她依然没有答应他俩的爱情。于是痛苦的苏勇和一位大学师姐在没有爱情的性中纵声大喊:把我一切都拿去吧!
青春原来只是一场绝望的放纵,一路高叫着“够了”的苏勇栽入深渊!
梅花凋谢,青春散场。
原来导演心中的青春如此残酷,原来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在一幕幕情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兔子找不到青春的路只能在性中寻找安慰的无助,脸上不安分的青春痘,不由自主地绽放着,最终痘儿褪去,脸上光洁如新,然而青春也不知所终。
目睹两场死亡的杰游,一度也失去了活着的勇气,然而影片毕竟还想给青春一点希望,毕竟让观众在失落中郁闷半天也不是件好事,虽然大家都明白只是在看别人的青春,可是谁又没有过坑洼如痘的青春呢?
于是,导演安排了一次救赎,一个可爱活泼的女护士娜茉的爱让杰游逐渐摆脱了堕落,阴影散去,青春重回。
不过,这部冠以《青春》之名的韩国电影,想要负载“青春”这样的主题,还是稍显单薄了些。影片中火车进山洞象征杰游陷入青春(性)的困惑---“二十岁,因为性一切都变的不同寻常了。”,火车出山洞象征着杰游的豁然开朗,这样的意象也太具符号意义。倒是影片中最后停车场缓缓驶出两部车子,又缓缓驶入两部车子来填补刚才空车位的场景有些耐人寻味:这样的痘褪去的痛楚,绝对不会只有杰游和苏勇两个人才有。世间有多少青春,就可能有多少痘褪的痛苦,虽然有大有小,有轻有重。
五躁动、欲望----《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因为这个电影喜欢上了莫尼卡·贝鲁奇,她在影片中的表演只能用“女神”来形容她!
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仍是一片宁和,这里正是男孩雷纳托的家乡。他和所有13岁的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不安分,对生活充满幻想。终于有一天遇到了永远改变他生活的女人——梅琳娜。这位漂亮的寡妇令所有的男人着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因为她,男孩进入了一个生命的新天地……
电影用一辆自行车来开头,在美丽的西西里岛小镇上,少年雷纳多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那天他们的领袖宣布对法国和英国开战,而那辆在整部影片里自始至终都出现的自行车,在阳光下穿梭。然后玛琳娜款款地出现了,玛琳娜出现在情窦初开的一群少年的目光中,于是,口哨声四起,兼具怀旧色彩和露骨笑话的启蒙性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拉开帷幕。
影片告诉我们这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影片还告诉我们这是西西里岛小镇。成年男子都响应号召上了战场,年仅十二岁半的雷纳多迷恋上了他们美艳的拉丁语老师玛琳娜。他骑着脚踏车到处跟踪玛琳娜,喜怒哀乐仿佛完全由她主宰。当前方传回玛琳娜的丈夫战死的消息后,成为寡妇的玛琳娜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跟镇上的多名男人亲近并沦为妓女,并且陪德国兵睡觉。战争结束了,当地的太太们趁机狠狠教训了玛琳娜一顿,因为她的美貌,因为她们的男人的目光都停留在她的身上了,因为她陪德国兵睡觉。她们拳打脚踢把她逐出了小镇。雷纳多一直看着心爱的人无奈地堕落和受伤,只能把少年泪一滴一滴滴在那一片心地。这种性启蒙的故事,三十年前美国名导演劳勃·莫里根就曾经拍成为一部叫做《初渡玉门关》的电影,在当年触动了无数青少年的心。而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种无比美丽的镜头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带着人们走进了电影一起体会那个时代的孤独。雷纳多和一群少年一起骑着自行车巡行在海边的大路上,海鸥在飞翔,沙滩上有斑驳破旧的船,海风吹起了少年的思绪。小主人公雷纳多是无比寂寞的,少年特有的忧伤和纯真不知所措地深埋在心底。他成长中的寂寞和每天晚上看盗版碟片消磨时光的马达的寂寞是不一样的。小演员盖斯比·苏法洛忧伤的眼神将这部影片演染得每一个章节都让人在轻喜剧式的笑声中感受一种酸楚的疼痛。影片中大量充斥着战后废墟、散不尽的硝烟以及没完没了的高音喇叭,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的某个特定时代。片中出现的意大利少年的粗俗语言,这样的语言和玛琳娜充满性感和挑逗的身体,让我们感受着电影里的意乱情迷。那种蠢蠢欲动的情欲在每一个角落里无处不在,落地开花。
导演赛贝·托纳多雷自始至终采用热情爽朗得几近夸张的节奏来铺叙这个故事,它不仅仅描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性意识,它唤起了人们对人性之中最丑陋一面的深层次挖掘。
影片的结尾雷纳多帮玛琳娜捡拾撒了一地的西红柿,并且对着那款款动人的背影说,谢谢你的帮忙。 那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无意之中伴随着一个时刻关注着她的少年,走过他的性意识最迷乱的年代的过程。一声衷心的“谢谢”以后,一个少年, 走过了他的孤独.
六 《毕业生》彷徨 迷茫
达斯汀-霍夫曼对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向往,以及那个洋溢着激情和冲动的结尾,都一丝不差地契合了毕业生的心情。当然,还有那首广为传唱的插曲---保罗西蒙的《The Sound Of Silence》,它会适时地荡起你心中淡淡的离愁。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14篇内容 · 50.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81.1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37篇内容 · 49.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32篇内容 · 508.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6篇内容 · 180.0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96篇内容 · 140.5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25.5万次浏览
- 重启人生第一天68篇内容 · 4.3万次浏览
mark https://www.douban.com/note/171310364/ https://www.douban.com/note/171307655/ https://www.douban.com/note/17130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