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苦恼(摘录)——叔本华
人生的苦恼(摘录)
叔本华
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也既在于痛苦。因而,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其本性逃不出痛苦之股掌。相反,假若人可以轻易地获得满足,既消除他的可欲之物,那么,随着他欲求的对象的消失,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乘机而入。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成为他难以忍受的煎熬。由此看来,人生,像钟摆一样梭巡于痛苦和无聊之间。当人们把痛苦和磨难都归之于地狱后,那么,天堂所剩之物就只有无聊了。
人在根本上看,不过是活脱脱的一团欲望和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一身欲望和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前行。万物由天而定,而惟有人自身的欲望和匮乏,是他垂手可取的东西。因此,人活一世,日益操持于欲望需求之中,终日奔走于忧虑烦恼之途,诚惶诚恐地为其生存蝉精蝎虑。他四面受敌,危机四伏,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左顾右盼,提心吊胆,时时防备意外,处处留心暗箭。无论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还是在文明社会的闹市,他都是在这样毫无安全感地踽踽独行。
一切生灵之所以终日疲劳不知所终,原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四处追逐,一旦生存安顿下来,他又不知怎样去生存了。此时,他就产生了第二冲动——消磨时间,以摆脱生存的负担,一逃避生存重负而饱食终日,乐天知命的人,却开始把自身当做负担了。以前他们竭尽全力在生命中争分夺秒以图延长寿命,而现在,他们却以消磨时光为己任。然而空虚无聊,其害匪浅,最终,人们流露出绝望的表情。这就说明,人这种在根本上并不互助互爱的生物,为什么居然会喜爱社交之根源所在。精神上的空虚无聊是上流社会之通病,而市井小民,除了精神空虚无聊外,便是物质的贫乏了。
痛苦最初的形式是缺乏,贫困以及为苟活生命而忧心冲冲。人们消除痛苦的诸多努力,其结果不外乎是改变了痛苦的形式。假如人们成功地消灭了这种形式的痛苦,那么随即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其他形式的痛苦席卷而来。就年龄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变化,有性欲,痴情,嫉妒,情杀,仇恨,恐惧,声名,贪财,病魔等。最后,当痛苦再也找不到其他形式后,它就以使人难受的烦恼和无聊的方式向人们袭来。人们于是又要千方百计地消除空虚和无聊。人生,既抛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人们需要外在的活动,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活动——这个事实解释了那些无所事事的人的焦躁不安,以及他们毫无目标的旅游热。驱使他们结成游手好闲的狐朋狗友的东西,都是同样无聊和乏味。
从肉体上看,生命不过是一再拖延的死亡。我们的每一口喘息都抵御着不断逼近的死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这种方式同死神搏斗着。可最后胜利却依然是死亡。因为我们的诞生,实质上早已落入死亡的股掌。死亡不过是在吞吃其捕获品之前,尽情地游戏人生罢了。不过我们在死神降临之前,还是竭尽全力怀着满腔热忱来延年益寿,企求长命百岁,这就像吹肥皂泡,尽管明知必破无疑,却总想尽力而为地吹多些,吹大些。
倘我们极目眼前那一片纷纭繁复的人生,就会看见,芸芸众生们不是陷于穷困和烦恼,就是饱怀一腔贪得无厌的欲望。虽然人们各尽其能以摆脱各式各样的烦恼,但除了使这个烦恼着的个体继续存在下去之外,不可能有其他办法。然而,就在这乱哄哄毫无意义的人生中,我们仍可以看见男男女女互送秋波,暗传私情。不过,你们可知道,他们的眼光为何总是躲躲闪闪,羞羞答答?这就在于,他们使所有本来应该结束的贫困和苦难又遗传了下去。他们仍将继承他们祖先的家传,去揭开另一场人生的戏幕。
叔本华
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也既在于痛苦。因而,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其本性逃不出痛苦之股掌。相反,假若人可以轻易地获得满足,既消除他的可欲之物,那么,随着他欲求的对象的消失,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乘机而入。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成为他难以忍受的煎熬。由此看来,人生,像钟摆一样梭巡于痛苦和无聊之间。当人们把痛苦和磨难都归之于地狱后,那么,天堂所剩之物就只有无聊了。
人在根本上看,不过是活脱脱的一团欲望和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一身欲望和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前行。万物由天而定,而惟有人自身的欲望和匮乏,是他垂手可取的东西。因此,人活一世,日益操持于欲望需求之中,终日奔走于忧虑烦恼之途,诚惶诚恐地为其生存蝉精蝎虑。他四面受敌,危机四伏,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左顾右盼,提心吊胆,时时防备意外,处处留心暗箭。无论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还是在文明社会的闹市,他都是在这样毫无安全感地踽踽独行。
一切生灵之所以终日疲劳不知所终,原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四处追逐,一旦生存安顿下来,他又不知怎样去生存了。此时,他就产生了第二冲动——消磨时间,以摆脱生存的负担,一逃避生存重负而饱食终日,乐天知命的人,却开始把自身当做负担了。以前他们竭尽全力在生命中争分夺秒以图延长寿命,而现在,他们却以消磨时光为己任。然而空虚无聊,其害匪浅,最终,人们流露出绝望的表情。这就说明,人这种在根本上并不互助互爱的生物,为什么居然会喜爱社交之根源所在。精神上的空虚无聊是上流社会之通病,而市井小民,除了精神空虚无聊外,便是物质的贫乏了。
痛苦最初的形式是缺乏,贫困以及为苟活生命而忧心冲冲。人们消除痛苦的诸多努力,其结果不外乎是改变了痛苦的形式。假如人们成功地消灭了这种形式的痛苦,那么随即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其他形式的痛苦席卷而来。就年龄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变化,有性欲,痴情,嫉妒,情杀,仇恨,恐惧,声名,贪财,病魔等。最后,当痛苦再也找不到其他形式后,它就以使人难受的烦恼和无聊的方式向人们袭来。人们于是又要千方百计地消除空虚和无聊。人生,既抛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人们需要外在的活动,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活动——这个事实解释了那些无所事事的人的焦躁不安,以及他们毫无目标的旅游热。驱使他们结成游手好闲的狐朋狗友的东西,都是同样无聊和乏味。
从肉体上看,生命不过是一再拖延的死亡。我们的每一口喘息都抵御着不断逼近的死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这种方式同死神搏斗着。可最后胜利却依然是死亡。因为我们的诞生,实质上早已落入死亡的股掌。死亡不过是在吞吃其捕获品之前,尽情地游戏人生罢了。不过我们在死神降临之前,还是竭尽全力怀着满腔热忱来延年益寿,企求长命百岁,这就像吹肥皂泡,尽管明知必破无疑,却总想尽力而为地吹多些,吹大些。
倘我们极目眼前那一片纷纭繁复的人生,就会看见,芸芸众生们不是陷于穷困和烦恼,就是饱怀一腔贪得无厌的欲望。虽然人们各尽其能以摆脱各式各样的烦恼,但除了使这个烦恼着的个体继续存在下去之外,不可能有其他办法。然而,就在这乱哄哄毫无意义的人生中,我们仍可以看见男男女女互送秋波,暗传私情。不过,你们可知道,他们的眼光为何总是躲躲闪闪,羞羞答答?这就在于,他们使所有本来应该结束的贫困和苦难又遗传了下去。他们仍将继承他们祖先的家传,去揭开另一场人生的戏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17篇内容 · 98.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8.9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01篇内容 · 150.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151篇内容 · 63.8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94篇内容 · 84.6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71篇内容 · 68.8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33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2篇内容 · 23.1万次浏览
请问一下这是出自叔本华,那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