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材出版说明(未刊)
国学教材说明
国学者,顾名思义,一国之学问也。然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本无国界之别。国学之名,起于近代,晚近以来,西学东渐,为区别输入的西学,遂将中国原有的学问称之为国学。最先使用国学这个名词的,是章炳麟和刘师培,他们在留学日本期间,分别组织有国学讲习会和国学保存会。章、刘二位,都是古文派的经学大师,他们所谓的国学,大概是以经学为中心的传统思想文化。我们今天的国学概念,远比他们的定义宽泛,中国学问,举凡儒、释、道、兵、法、墨等等,诸子百家,五术六艺,荦荦大端,无不囊括。一言以蔽之,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国之民,自有了解其固有文化之义务。国学包罗万象,不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当下一些文明礼仪的渊源。然而由于古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分途发展,后人已经不大能读懂古代的经典著作了。宋代的朱熹,于是便选编先秦儒家要籍,编注“四书”,作为读书人习经的入门读物,后来《四书章句集注》成了官方通行的小学教科书。又有发蒙之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古代儿童,自幼即习,风靡近千年。这些书讲的都是一些过去的历史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它们和其它经典书籍一道承担起规训人生,启迪智慧的作用。
自然,到了今天,这些传统的教科书已经不适应了,其中的一些伦理文化观念也和当今人类普世之价值观念乖违背离,我们需要对其有选择地吸收继承。因之,结合当下实际和学校语文教育情况,我们编选了这套国学教材,供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选用。
六七十年前,语文教育先驱朱自清先生曾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这句话道出了国学教育的宗旨。我们希望这套教材对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健全心智,塑造人格有所帮助。
2010年3月
国学者,顾名思义,一国之学问也。然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本无国界之别。国学之名,起于近代,晚近以来,西学东渐,为区别输入的西学,遂将中国原有的学问称之为国学。最先使用国学这个名词的,是章炳麟和刘师培,他们在留学日本期间,分别组织有国学讲习会和国学保存会。章、刘二位,都是古文派的经学大师,他们所谓的国学,大概是以经学为中心的传统思想文化。我们今天的国学概念,远比他们的定义宽泛,中国学问,举凡儒、释、道、兵、法、墨等等,诸子百家,五术六艺,荦荦大端,无不囊括。一言以蔽之,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国之民,自有了解其固有文化之义务。国学包罗万象,不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当下一些文明礼仪的渊源。然而由于古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分途发展,后人已经不大能读懂古代的经典著作了。宋代的朱熹,于是便选编先秦儒家要籍,编注“四书”,作为读书人习经的入门读物,后来《四书章句集注》成了官方通行的小学教科书。又有发蒙之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古代儿童,自幼即习,风靡近千年。这些书讲的都是一些过去的历史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它们和其它经典书籍一道承担起规训人生,启迪智慧的作用。
自然,到了今天,这些传统的教科书已经不适应了,其中的一些伦理文化观念也和当今人类普世之价值观念乖违背离,我们需要对其有选择地吸收继承。因之,结合当下实际和学校语文教育情况,我们编选了这套国学教材,供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选用。
六七十年前,语文教育先驱朱自清先生曾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这句话道出了国学教育的宗旨。我们希望这套教材对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健全心智,塑造人格有所帮助。
2010年3月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41篇内容 · 73.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2.5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58篇内容 · 148.1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81篇内容 · 81.9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57篇内容 · 61.1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15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7篇内容 · 22.2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11.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