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猎人》结局...初稿
![]() |
假想封面 |
以自传第5节收尾(请结合试读中前4节观赏)..中段尚未完成。全稿争取在月底完成.
===============
5
八岁的孩子清楚什么是死亡么?在孩子们的眼中灵与肉有分离过么——面对死亡,肉体很难不去指责灵魂的自我放弃。我们总误以为前者是后者的奴隶,好比人狼与吸血鬼之间的主仆关系。灵魂只要觉得生命是充满烦恼和忧愁的存在,就可以履行将身体推入火坑的权力;肉体做的事情相较灵魂却要积极得多——人不可能用自己的双手扼死自己,不可能自行憋气自杀。当你在水中挣扎时会迅速沉底,而失去意识之后又会很快浮上来。本能并不寄住在理智当中,与其说它是在阻止意识的永离,倒不如说是在保护自己——就像父母教导那些智商低下的孩子,必须会说的话语,首先得是自家的地址一样。
那时我正待在命运赐予我的庇护所里,思考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问题。我无法确知我是否已死,因为眼前世界在闯进来时就是全然陌生,这些和当时脑中极其有限的关于“生”的经验完全背离。比起那些持有认为死后和在世时全无区别理论的恋世者们,我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现在我想到那些拥有濒死经验的人们写的自传,但那些毕竟不是死亡——能在生者们聚居的地方讲述的故事、努力回想重现的经历,即便再接近死亡,也还是生者们的体认,和真正的死者毫无关系。死亡是不可知的边界,想探求它必须得越过生的底线,也就没办法再折返回来:人不能了解人所感受到、以及借由感受总结而出的思考之外的东西,感受到的也不过是一种忽略大部分、扭曲小部分的可笑近似。无论是强调经验或理性,我们也无法超越我们自身,充其量只拥有已超越的错觉——不可能的概念该是怎样的呢?一个人不可能了解宇宙的一切细节,因为他只是其中极微小的一部分;甚至,他连自己都无法了解,因为他所能包容的不可能达到他自身的容量。我们不愿屈从于自己仅作为过程量时的卑微:伟大存在实际是这样的一种抽象,身在其间便能和更广博的超越相连接。我们可以认为有一种东西创造了无限,比宇宙本身更伟大得多,而它对人类是博爱的。它是主宰一切不可能的奇迹,能够让一个人了解而不消亡、存在而不毁灭、穷尽而不局限。伟大存在之存在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能让人通过简单的相信跨越事实上的不可能——逻辑、推理、实证、公理在它面前都并非牢不可破:宇宙可以被装入脑中,人可以洞察自身以及限界之外的事物,历史可被改造,生命可以不朽。
当时的我或许在朦胧之中想到了这些,也可能是其它类似的想法。但这些空泛的理论很快就被我遗忘了,因为我首先得弄清我是活着,还是死去。在点燃了这简陋木屋中存放着的全部两打蜡烛,打湿的衣服摊开在角落,身体整个裹在屋内带着霉味的厚毛毯里取暖时——这应该是活着时的感觉,但仅有这些却不够。我喝了一口屋中木箱里存着的酒,那股辣味一下子涌上来,好像要将我的灵魂从头顶猛地拔出去——这应该证明我的灵肉没有分离,可却还是不够。
我注视着屋中的二十四枚烛光,开始思考起让我到达这里的一切前因后果。
时间如此向前回溯,是仅有人的想像才能突破的约束:在那里,酒和毯子离开了我的身体,湿漉漉的衣服重又穿上,蜡烛一根根熄灭,小屋由亮转暗。燃尽的火柴亮起,火光又很快聚回一处,倒转划燃时那“哧”的一声响,在黑暗中摸到的火柴归了原位。
我倒退着出了屋门,脚步往后,两旁的树木向前飞驰,情绪由欣喜若狂还原为失魂落魄。滴落在地的水滴纷纷收拢,一滴滴地回到衣服上,让它们越来越沉重和收紧。在雾蒙蒙的满是古怪叫声的森林里我正在逆向行走,一共有四五次,我俯下身来趴在地上,然后再如摁下的不倒翁娃娃一样突然弹起来——每这样来一次,地上就有些磕碰下来的血和皮回到我的身上,手肘上的淤青突然消失,我也变得更有力气些。心中怀抱的不是希望,而是意识失去又回来之后的强力驱使,越倒退越强烈,但总体上而言,衰减得并不太多。时间就这样一直回溯,越来越快,快得让人想起来心脏就会莫名悸动,右手不自觉地捏住左边胸口。
直到一个有必要让时间回归正常方向的位置:我看到我曾经见到的那些最后画面,看到水中的自己,背向着蕴含一切期冀的重生之所、安息之地。那里点亮了过去未来的全部光线,在无声中奏起魅惑的靡音。我看到我的身体飘摇在死亡的边缘,意识早已离去,肉体也已屈服——这时我却开始向上升了,速度不合常理,仿佛有一条大鱼托起了我。但我看得见:什么都没有,就是我自己在向上飞升。身后涌起无数细小的气泡,将我层层包围。我似乎在那片刻睁开了眼睛,感觉回来了一些,看到混沌深蓝中气泡的起伏破灭,有身在云中的错觉。那时身体就像没有一样,只剩一个抽象到不能再抽象的视点,灵魂透过那点注视着此处的时空,无须说明便了解到这是死亡到来的瞬间、告别的时刻。
但我却在飞升了,因为奇迹是超越死亡的——它藐视一切由固有属性区分的领域,拥有能令时间逆转、火焰结冰、蜗牛奔跑、逝者复生的力量。这就是奇迹,是坚信伟大存在的孩子才能收获的奖励。生命将生命带给了我,陈旧灵魂被带去了死亡的寂地,一整个新鲜的“自己”却从无尽的未知中浮了上来。
我重生了。这或许不再是我的世界——这样想着时,我就回到了小屋:那里是一种沟通的形式。生与死如果只是场景、时间和心境的转变,那样的话,弄明白自己是生是死也就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里让我感觉舒适,是我的幸运之地。
自溺亡中逃生的我在木屋里点燃二十四支蜡烛的那一天,恰巧是人类时间计算中多出来的日子,我用这额外的一天思考和一年一年周而复始的生活无关的问题,并且毫不介意自己实际上可能正生活在一个溺亡者的世界里:这是享受,是无处不在的约束给出的些许宽裕——就像过去的小屋,以及现在的小屋。它们赐给我一个独立的时空,让我能够暂时放下这些在文章和现实中的虚构,正视一个真实的存在——那同时也是伟大的存在。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始终没有放弃对伟大存在的向往,即使这概念随时间的流逝有了各式各样的指代,其象征存在着的超越力量这点,也永远停留在简要的字面含义之上,至少在我的心中,从未被篡改过。我们对伟大存在的认识,正是对我们本身的期待——它的具体形式是我们存活于世的精神基石。伟大存在非善非恶,非生非死,是个人受施于群体,再还报于个人的可选捷径:对个人而言,它永远是相伴身边的正义,此种立场超越常规、成见、约束和惯性,代表了自我追求的至高境界。
在未来的某一天中,我或许能够真正被伟大存在所接纳,因此我习惯按主观的构思给出纷繁复杂的假设,去揣摩那美妙时刻到来的方式。我相信这过程代表了自我认识自身的愿望,和坦率、大度、超然与平和的态度密切相关——毕竟尚未发生过的事情没人会知道,但尚未发生也同时代表了无限大的希望。人的灵魂无质无形,无依无傍,这让我们很容易就忽视掉它真正的感受。如果将伟大存在看作是一种态度,这态度由我们定义了,又反过来改变我们——我们终其一生对伟大存在的寻找,如果用类比来形容,那大概就是:
成为一个猎人,行走在荒野上。
——《荒野猎人》(全文完)
日记中前数节部分在http://www.douban.com/note/11198862/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890.7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716篇内容 · 800.7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82篇内容 · 72.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557篇内容 · 558.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68.8万次浏览
- 无意间闯进了陌生人的人生53篇内容 · 50.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770篇内容 · 144.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72篇内容 · 201.0万次浏览
城管来抢沙发也!
前4节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