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做梦,要么去死。
“或许最悲伤的部分是在梦想成真那一刻你才发现自己对它早就不在意,并且发现它的实相其实跟生命中诸多猥琐细节毫无分别。而在此之后,你再也无梦可做了。”——《昨日书》
要我怎么说马世芳写的这句话呢。短短一句话,透露着深深地无奈,如何才能要一个人无梦可做,真是让人喟叹,所谓的昨日书,正是书写着那些与过去做着艰苦告别的人们吧。比如,曾经的梦想,曾经的爱情,曾经的坚持,如今却被生活的琐碎细节无情埋葬。眼前仿佛出现一位高昂着头颅的人,曾经也有着小小的抱负和理想,却被现实一次一次地击打着最后的信心,不得不降服于现实,低下头颅,融入社会大潮流,随波逐流就过起了波澜不惊的日子。曾经喜欢穿鲜艳颜色的上衣,让人在人群中一人就分别出来的人,转瞬间而立之年,已成为穿着灰黑色上衣,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生命的存在。马世芳要人绝望了,或许是这句话,他是要人有所反省吗?这难道是悲观主义最后的悲鸣和愤慨,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个曾高昂头颅的家伙,是否还会抬起折损过度的颈椎,做最后的挣扎,即使与过去告别艰苦,却也应该快乐着的抓住未来改变的可能。
再次说到梦想,或许是,曾经一直想说,却不敢说。马世芳的《昨日书》要我反省,这句话,某日喝的微醉时,随手在书架上取出来看到。身边放着Nat king Cole的Too Young,年轻的时候,因为年少轻狂或是说少不更事,犯下许多如今看来可耻的错。如今,已快而立之年,却连犯错的勇气都没有,选择了随波逐流和安逸的生活,却不是真满足。又过了几日,这句话在我心中硬硬地横亘着,就是抹不掉,像无声的黑白电影般,说了很多没有具体情节的故事,一帧又一帧的画面闪过,最后没有结局,只有马世芳这句话作结,久久不曾消失的黑底白字的字幕,在心中无法落幕。也许,也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真切地了解并感慨这句话对于我的威力。年轻的时候,喜欢喝酒或是说容易喝醉,是因为很开心或是因为很难过。到了26岁的关口,喜欢喝酒,红酒,却不再因为任何激烈的情绪,乃是一种逃避心态吗,我说不清楚。一日的劳碌过后,不知道为了什么,唯有酒精让人可以彻底脱离凡尘,或是说可以让我快速入睡,一夜无梦,只求内心能够彻底地安静下来。
可是,再次提起梦想,内心却无法再安静。梦想到底对于我和你们来说,仅仅是无生命的名词还是有生命的动词?梦想,我曾经的梦想是什么。答案在时光隧道的深处,深不见底,很难再寻得。或许是,真的拥有了自己想要的,即使曾经如何努力去得到,当一得到,才发现不过如此,而所谓的真正的梦想早在这个过程中就走丢了。
我是一个懒惰和贪图享乐的人,这世界上,我最佩服的人是有梦想,肯为了梦想坚持,为了梦想头破血流的人。也因此无法理解,那些为了梦想的人,是怎么可以放弃安逸的生活,放弃稳定的收入,投身到未知的追寻之旅中去。到陌生的大城市,与陌生人竞争,寄人篱下,大夏天挤在拥挤的地铁车厢中,又是怎样带着失败的梦想回到长大的城市,继续努力,东山再起。
今日,与大学的班主任闲聊。说起大学时一位同学,此人比我稍长一岁。记忆中,我只记得他长得帅气,有那么些颓废艺术家的感觉,还有些像金城武。在其后上学的日子里,发现这家伙确实有那么些艺术家的潜力,很有能力也很实干。和他大概合作过几个剧本,一起演过几个课堂训练小品,就再也没有了。今日再说起他,班主任说,还记得此人过去多么贫困潦倒嘛,家里给不出多少学费,都靠自己打工挣钱。后来,毕业了去北京广州闯荡,混了几个剧组,做过场务导演助理,还写过几个最终没有人买的剧本,最后在广州帮一家公司做了一本杂志的策划,对方很满意,杂志定位很好很有市场,于是给了他大笔钱。他就这样端着这笔钱回到了昆明,开了一家影视传媒公司,还是想拍自己的电影,或是先给别人拍着广告片赚点钱。班主任和他两人在某茶室,畅谈至第二天,我这同学想找人才,在他公司做导演和策划总监,老师就想起了我,又说了些关于我的事,对方就激动地想要立刻约我见面。这位颓废艺术家同学的形象再次在我眼前浮现,这家伙,代表着梦想,它真的是活生生的动词。
马世芳的一句话和我这颓废艺术家同学,像双重的警示,提醒着我,喂喂,有志啊,你曾经好歹还有梦想吧,现在呢?连要不要辞掉一份工作都难做决定,在别人眼里,你好歹还算有那么点才气吧,干嘛要这样沉溺于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被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框住自己,还要抱怨呻吟着不爽,却不敢勇于说一句FUCK,再见呢?你不是不可以要人养你,可是,这是你吗?你是一个脆弱的,没有一点抱负心和事业心的小媳妇吗?你是不是要等到你的才华全部被磨掉的时候,还只是抱怨着脸上的皱纹?你确定这是你要的生活吗?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在强奸自己吧。对于现在的生活,要么忍,要么滚,要么闭嘴。
也许,一年前我会选择,忍和闭嘴,可是现在,我会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皮球,狠狠地踢出去,必须滚!只有滚,就算屁滚尿流。泄气了,给我再充气,继续滚!
就这样,再次与梦想直面相对,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失败的一塌糊涂。也许,有的人天生命好,可以选择继承父母造就的大笔资产,接着做父母要他们做的事情,然后在安逸和纸醉金迷寻花问柳的日子里迷失自我却还洋洋得意,金钱能随便浪费时间却不是你有很多钱就能买回来的。也许,他们也曾经有过小小的梦想,可是却碍于父母的阻拦,最终选择了妥协。于是,我们按着所有人的人生轨迹来。出生,吃奶,长大,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死掉,没了。我父母那个时代的人,都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如果都没有一点事业心,那就算平平淡淡也没有得钱给你平淡了。
所以,要么做梦,要么去死。当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整天为了各种情感琐事,一副哀怨的模样,写了那么多字,为了一些臭感情和混蛋。当我已经不可能再是小姑娘的时候,我头一次为了梦想这二字而伤感。我感谢我的父母,并幸运他们为我未来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我丰厚和安逸的生活条件,而这些东西是别人至少要奋斗三十年才有。我也可以,因此做着眼下的工作,拿着安稳的工资,成为普通的人妻,再成为普通的人母。但是,现在我真的不可以。我本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很俗气,很世俗,我需要很有钱,有优渥的生活条件,而且必须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是别人的给予,这才是最真实的我。当我是别人的孩子时,因为父母的努力我才得以安逸。我可不想当我是别人的父母的时候,因为懒惰而不能给我的孩子优于他人的生活。
那就真的不如去死。没有一点梦想,哪怕仅仅是简单的追求。那么活着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吧。
总是在回望过去的时候伤感和于心有愧,所以,我的昨日书里,不应该出现那么一个,低着头颅郁郁寡欢少年不得志的形象吧?必须逼自己,不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感谢,红酒夜光杯,马世芳的《昨日书》和颓废艺术家少年。
还有什么比放弃命运的洪流,执着追逐梦想的人更可爱的人呢?我可以不可以,这不应该是一个未知数。
要我怎么说马世芳写的这句话呢。短短一句话,透露着深深地无奈,如何才能要一个人无梦可做,真是让人喟叹,所谓的昨日书,正是书写着那些与过去做着艰苦告别的人们吧。比如,曾经的梦想,曾经的爱情,曾经的坚持,如今却被生活的琐碎细节无情埋葬。眼前仿佛出现一位高昂着头颅的人,曾经也有着小小的抱负和理想,却被现实一次一次地击打着最后的信心,不得不降服于现实,低下头颅,融入社会大潮流,随波逐流就过起了波澜不惊的日子。曾经喜欢穿鲜艳颜色的上衣,让人在人群中一人就分别出来的人,转瞬间而立之年,已成为穿着灰黑色上衣,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生命的存在。马世芳要人绝望了,或许是这句话,他是要人有所反省吗?这难道是悲观主义最后的悲鸣和愤慨,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个曾高昂头颅的家伙,是否还会抬起折损过度的颈椎,做最后的挣扎,即使与过去告别艰苦,却也应该快乐着的抓住未来改变的可能。
再次说到梦想,或许是,曾经一直想说,却不敢说。马世芳的《昨日书》要我反省,这句话,某日喝的微醉时,随手在书架上取出来看到。身边放着Nat king Cole的Too Young,年轻的时候,因为年少轻狂或是说少不更事,犯下许多如今看来可耻的错。如今,已快而立之年,却连犯错的勇气都没有,选择了随波逐流和安逸的生活,却不是真满足。又过了几日,这句话在我心中硬硬地横亘着,就是抹不掉,像无声的黑白电影般,说了很多没有具体情节的故事,一帧又一帧的画面闪过,最后没有结局,只有马世芳这句话作结,久久不曾消失的黑底白字的字幕,在心中无法落幕。也许,也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真切地了解并感慨这句话对于我的威力。年轻的时候,喜欢喝酒或是说容易喝醉,是因为很开心或是因为很难过。到了26岁的关口,喜欢喝酒,红酒,却不再因为任何激烈的情绪,乃是一种逃避心态吗,我说不清楚。一日的劳碌过后,不知道为了什么,唯有酒精让人可以彻底脱离凡尘,或是说可以让我快速入睡,一夜无梦,只求内心能够彻底地安静下来。
可是,再次提起梦想,内心却无法再安静。梦想到底对于我和你们来说,仅仅是无生命的名词还是有生命的动词?梦想,我曾经的梦想是什么。答案在时光隧道的深处,深不见底,很难再寻得。或许是,真的拥有了自己想要的,即使曾经如何努力去得到,当一得到,才发现不过如此,而所谓的真正的梦想早在这个过程中就走丢了。
我是一个懒惰和贪图享乐的人,这世界上,我最佩服的人是有梦想,肯为了梦想坚持,为了梦想头破血流的人。也因此无法理解,那些为了梦想的人,是怎么可以放弃安逸的生活,放弃稳定的收入,投身到未知的追寻之旅中去。到陌生的大城市,与陌生人竞争,寄人篱下,大夏天挤在拥挤的地铁车厢中,又是怎样带着失败的梦想回到长大的城市,继续努力,东山再起。
今日,与大学的班主任闲聊。说起大学时一位同学,此人比我稍长一岁。记忆中,我只记得他长得帅气,有那么些颓废艺术家的感觉,还有些像金城武。在其后上学的日子里,发现这家伙确实有那么些艺术家的潜力,很有能力也很实干。和他大概合作过几个剧本,一起演过几个课堂训练小品,就再也没有了。今日再说起他,班主任说,还记得此人过去多么贫困潦倒嘛,家里给不出多少学费,都靠自己打工挣钱。后来,毕业了去北京广州闯荡,混了几个剧组,做过场务导演助理,还写过几个最终没有人买的剧本,最后在广州帮一家公司做了一本杂志的策划,对方很满意,杂志定位很好很有市场,于是给了他大笔钱。他就这样端着这笔钱回到了昆明,开了一家影视传媒公司,还是想拍自己的电影,或是先给别人拍着广告片赚点钱。班主任和他两人在某茶室,畅谈至第二天,我这同学想找人才,在他公司做导演和策划总监,老师就想起了我,又说了些关于我的事,对方就激动地想要立刻约我见面。这位颓废艺术家同学的形象再次在我眼前浮现,这家伙,代表着梦想,它真的是活生生的动词。
马世芳的一句话和我这颓废艺术家同学,像双重的警示,提醒着我,喂喂,有志啊,你曾经好歹还有梦想吧,现在呢?连要不要辞掉一份工作都难做决定,在别人眼里,你好歹还算有那么点才气吧,干嘛要这样沉溺于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被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框住自己,还要抱怨呻吟着不爽,却不敢勇于说一句FUCK,再见呢?你不是不可以要人养你,可是,这是你吗?你是一个脆弱的,没有一点抱负心和事业心的小媳妇吗?你是不是要等到你的才华全部被磨掉的时候,还只是抱怨着脸上的皱纹?你确定这是你要的生活吗?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在强奸自己吧。对于现在的生活,要么忍,要么滚,要么闭嘴。
也许,一年前我会选择,忍和闭嘴,可是现在,我会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皮球,狠狠地踢出去,必须滚!只有滚,就算屁滚尿流。泄气了,给我再充气,继续滚!
就这样,再次与梦想直面相对,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失败的一塌糊涂。也许,有的人天生命好,可以选择继承父母造就的大笔资产,接着做父母要他们做的事情,然后在安逸和纸醉金迷寻花问柳的日子里迷失自我却还洋洋得意,金钱能随便浪费时间却不是你有很多钱就能买回来的。也许,他们也曾经有过小小的梦想,可是却碍于父母的阻拦,最终选择了妥协。于是,我们按着所有人的人生轨迹来。出生,吃奶,长大,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死掉,没了。我父母那个时代的人,都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如果都没有一点事业心,那就算平平淡淡也没有得钱给你平淡了。
所以,要么做梦,要么去死。当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整天为了各种情感琐事,一副哀怨的模样,写了那么多字,为了一些臭感情和混蛋。当我已经不可能再是小姑娘的时候,我头一次为了梦想这二字而伤感。我感谢我的父母,并幸运他们为我未来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我丰厚和安逸的生活条件,而这些东西是别人至少要奋斗三十年才有。我也可以,因此做着眼下的工作,拿着安稳的工资,成为普通的人妻,再成为普通的人母。但是,现在我真的不可以。我本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很俗气,很世俗,我需要很有钱,有优渥的生活条件,而且必须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是别人的给予,这才是最真实的我。当我是别人的孩子时,因为父母的努力我才得以安逸。我可不想当我是别人的父母的时候,因为懒惰而不能给我的孩子优于他人的生活。
那就真的不如去死。没有一点梦想,哪怕仅仅是简单的追求。那么活着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吧。
总是在回望过去的时候伤感和于心有愧,所以,我的昨日书里,不应该出现那么一个,低着头颅郁郁寡欢少年不得志的形象吧?必须逼自己,不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感谢,红酒夜光杯,马世芳的《昨日书》和颓废艺术家少年。
还有什么比放弃命运的洪流,执着追逐梦想的人更可爱的人呢?我可以不可以,这不应该是一个未知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22篇内容 · 43.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01.4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新31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13篇内容 · 35.3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28篇内容 · 3.2万次浏览
- 那些感觉自己变成大人了的瞬间5051篇内容 · 7.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150篇内容 · 140.9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55篇内容 · 21.2万次浏览
有志的文章,先顶再看。 有志,我最洗翻你了~
给你留不了言。 呵呵~ 其实我注销了一个号,后来为了在豆瓣交易,才申请了这个号。 我在时光网也有加你。 真的很喜欢你,可爱、干净、漂亮又有想法。
有志哪个学校毕业的
梦想有时候其实和平淡的生活并不矛盾,梦想当然应该是激情洋溢的,但是失去的梦想恰恰是因为耐不住必要的平淡,当然这个平淡可能只是别人开来的平淡,但也可能对自己也一样是平淡。随便胡言乱语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