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凌志军文集--总序》

k-pax k-pax 2011-06-14 00:05:29
k-pax
k-pax作者(Keep looking, d...)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个人简介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资深记者 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 凌志军 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没读过中学,也没读过大学。30岁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在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代表作品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   

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写作思想

  如同之前的《交锋》、《变化》、《联想风云》,凌志军仍然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我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我一定要让读者能看出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原则。”他的第二个原则是,那些他赞成的人,干了蠢事,他照记不误,他不赞成的,他也把其观点表达出来,不去歪曲他们。   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写作者,“这是一本没有人‘认可’的书,中关村的官员们是和所有的读者一起读到它的。”而他在自序中也提到,在采访和写作中,没有人来告诉他应该写什么和不应该写什么。   他不曾离开过这个体制,现在仍然是《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体制内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受体制的限制,够不到天花板,但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很多东西没有发挥出来,“即便是在体制外,写作也应该是负责的”。他羡慕新一代的阳光与积极,“以至于把我也改变了不少……我们这一代,抱怨得比较多,总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从《交锋》《变化》到《联想风云》再到《中国的新革命》,他转变得很自然。他相信,如果今天还写《交锋》这样纯政治的题目,影响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人们现在更关注经济、技术的领域。

这些年对他触动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我们这一代可能更像我们的父辈,你们这一代就和我们更远了,这是社会前进的标志。刺激人的行为的最原始的动机跟我们那时候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这个动机可能更物质化一些。”

k-pax
k-pax (广东深圳)

你虚度的今天正是昨天死去的人无限向往的明天 机会时常伪装成困难来敲门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