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那些13事——足球(1)
非球迷,非男人,没有一个男人不是球迷。
前几天瞄到个新闻标题:中国足球闹运夺冠的话可以拿800万奖金。我一开始以为地震局那帮人跑去体育总局了,中国男足拿金牌这种事只有地震术士才预测的出来。后来一想,也很有可能请了高丽棒子做参谋,使点阴招、下点泻药,800万的梦想也是可以照进现实的。
我这么说,好像显得跟中国足球(特指中国男足,不作赘述)有仇。王Z老师画外音飘来:“别文绉绉了,还好像呢,就是TMD跟中国足球有仇!”是的,Fuck 中国足球!
在中国足协把职业化联赛作为欢迎我们入学的仪式后,我们和中国足球渡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岁月。当时的谈话内容除了游戏,就是足球。96年亚洲杯预选赛,学校把全部电教室提供给了饥渴的球迷同学们,每个电教室都水泻不通,挤满了浑身臭汗的学习疯子和不学习疯子。
甲A联赛当初热闹异常,是个球员就可以叫球星,同学们对每支球队的球员名单如数家珍。彭伟国、范志毅、高峰、曹限东、成耀东、王涛等等等等等等,这些当年的当家花旦不那么般配地享受着巨星的光环。同学们根据地域的不同,很明显分成了不同的派别,支持不同的家乡球队。可怜我们这些来自江苏的同学,跟现在看人家的欧洲杯一个德性。全国的球迷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球迷皇帝”罗西同学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足球之夜》这时候粉墨登场,像民工群里的芙蓉JJ一样遭受万人膜拜。这让我一度产生这样的错觉:中国足球很黄金岁月终于来临了。
在我还没来得及脱下裤子,足球的高潮就结束了,96年的亚洲杯,中国男足黯然出局。全国人民的怒气撒到了一个叫刘越的年轻人身上,山东球员成了出气筒,甚至山东人在当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自齐鲁大地。另一个替罪羊是戚务生,这个人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中国足球的五个代表(五个代表,同学可以自主填入五个最恶毒的骂人词汇)遭受反复的嘲笑与辱骂。
自此,我们和中国足球渐行渐远,形同陌路。我们可以很欣慰,因为再也不用承受中国足球带来的无缘、无故、无尽的痛苦和憋屈。但实际上,表面豁达的自得其乐所包裹着的,其实是一颗破碎的心。
还好,我们有意甲。
在中国足球卯足了劲非要冲向世界,死皮赖脸要求别人羞辱自个的时候,中国的球迷早已冲出亚洲,走向意甲了。中国球迷对意甲的迷恋基本都从“荷兰三剑客”开始,噢,那梦幻般的“红黑军团”。
《足球之夜》和《体坛周报》的出现,终于让我们在某方面具备了世界性眼光(某=足球),让我们可以中距离看一下传说中的意甲长相。《足球之夜》的开场音乐和画面相当动人,很让人坐不住,黄健翔、刘建宏、张斌这三人自打在《足球之夜》亮相后,就在我们的看球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便经常受到俺们的嘲笑。另外一个足球砖业人士叫张路,人称“张指导”,后来又来了个老头当花瓶,叫张慧德。
我们这代看意甲成长起来的球迷都对意甲有种说不清楚的感情,做个不太形象的比喻,意甲就像我们的奶妈。谁让中国足球没奶水呢?有人说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挤挤总会有的,可是,奶水就不是那么容易挤了,中国足球就是挤破了皮恐怕也挤不出半点汤汁,要有,也是毒奶水。
对意甲的依恋后来发展到意大利国家队、意大利队服的蓝色,甚至带意的任何物品:意粉、意思、意淫。谁都记得罗伯特巴乔同学98年射失点球后孤单落寞的背影,双手叉腰,高傲的头颅低垂着,背景是狂喜的巴西人。这张图片使当时无数资深美女伪球迷深深爱上了巴乔同学,这就是“伟大的母性气息”。
2000年左右,在网络科技泡泡糖膨胀到最大的时候,有个词经常出现在网络人士的嘴边,这个词是“偏执狂”,用来形容当时很多的高科技吹牛逼人士。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喝意甲奶长大的球迷,确实是“意甲偏执狂”,典型代表就是黄健翔同学。黄同学除了有点托大,本质上还是个有趣的人,该同学后来因为意大利队失声、失礼、失态、湿身,完全湿透。除了我们这些从小缺奶,长大缺妞的孩子,谁还能理解黄同学呢?不说也罢。
现在,你从我们中间随便拉出一个人,他都能给你报出一长串当年意甲球员的名单,以及各队的战术风格。记得博班吗?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前南斯拉夫人,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皮耶罗区域”知道吧?托蒂同学,王Z老师的最爱并由他一手发掘,走上了巨星之路。该死的国米,虽然花钱无数,却总也硬不起来,标准的球星黑洞,“外星人”来了也重伤而去。
前几天瞄到个新闻标题:中国足球闹运夺冠的话可以拿800万奖金。我一开始以为地震局那帮人跑去体育总局了,中国男足拿金牌这种事只有地震术士才预测的出来。后来一想,也很有可能请了高丽棒子做参谋,使点阴招、下点泻药,800万的梦想也是可以照进现实的。
我这么说,好像显得跟中国足球(特指中国男足,不作赘述)有仇。王Z老师画外音飘来:“别文绉绉了,还好像呢,就是TMD跟中国足球有仇!”是的,Fuck 中国足球!
在中国足协把职业化联赛作为欢迎我们入学的仪式后,我们和中国足球渡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岁月。当时的谈话内容除了游戏,就是足球。96年亚洲杯预选赛,学校把全部电教室提供给了饥渴的球迷同学们,每个电教室都水泻不通,挤满了浑身臭汗的学习疯子和不学习疯子。
甲A联赛当初热闹异常,是个球员就可以叫球星,同学们对每支球队的球员名单如数家珍。彭伟国、范志毅、高峰、曹限东、成耀东、王涛等等等等等等,这些当年的当家花旦不那么般配地享受着巨星的光环。同学们根据地域的不同,很明显分成了不同的派别,支持不同的家乡球队。可怜我们这些来自江苏的同学,跟现在看人家的欧洲杯一个德性。全国的球迷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球迷皇帝”罗西同学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足球之夜》这时候粉墨登场,像民工群里的芙蓉JJ一样遭受万人膜拜。这让我一度产生这样的错觉:中国足球很黄金岁月终于来临了。
在我还没来得及脱下裤子,足球的高潮就结束了,96年的亚洲杯,中国男足黯然出局。全国人民的怒气撒到了一个叫刘越的年轻人身上,山东球员成了出气筒,甚至山东人在当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自齐鲁大地。另一个替罪羊是戚务生,这个人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中国足球的五个代表(五个代表,同学可以自主填入五个最恶毒的骂人词汇)遭受反复的嘲笑与辱骂。
自此,我们和中国足球渐行渐远,形同陌路。我们可以很欣慰,因为再也不用承受中国足球带来的无缘、无故、无尽的痛苦和憋屈。但实际上,表面豁达的自得其乐所包裹着的,其实是一颗破碎的心。
还好,我们有意甲。
在中国足球卯足了劲非要冲向世界,死皮赖脸要求别人羞辱自个的时候,中国的球迷早已冲出亚洲,走向意甲了。中国球迷对意甲的迷恋基本都从“荷兰三剑客”开始,噢,那梦幻般的“红黑军团”。
《足球之夜》和《体坛周报》的出现,终于让我们在某方面具备了世界性眼光(某=足球),让我们可以中距离看一下传说中的意甲长相。《足球之夜》的开场音乐和画面相当动人,很让人坐不住,黄健翔、刘建宏、张斌这三人自打在《足球之夜》亮相后,就在我们的看球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便经常受到俺们的嘲笑。另外一个足球砖业人士叫张路,人称“张指导”,后来又来了个老头当花瓶,叫张慧德。
我们这代看意甲成长起来的球迷都对意甲有种说不清楚的感情,做个不太形象的比喻,意甲就像我们的奶妈。谁让中国足球没奶水呢?有人说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挤挤总会有的,可是,奶水就不是那么容易挤了,中国足球就是挤破了皮恐怕也挤不出半点汤汁,要有,也是毒奶水。
对意甲的依恋后来发展到意大利国家队、意大利队服的蓝色,甚至带意的任何物品:意粉、意思、意淫。谁都记得罗伯特巴乔同学98年射失点球后孤单落寞的背影,双手叉腰,高傲的头颅低垂着,背景是狂喜的巴西人。这张图片使当时无数资深美女伪球迷深深爱上了巴乔同学,这就是“伟大的母性气息”。
2000年左右,在网络科技泡泡糖膨胀到最大的时候,有个词经常出现在网络人士的嘴边,这个词是“偏执狂”,用来形容当时很多的高科技吹牛逼人士。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喝意甲奶长大的球迷,确实是“意甲偏执狂”,典型代表就是黄健翔同学。黄同学除了有点托大,本质上还是个有趣的人,该同学后来因为意大利队失声、失礼、失态、湿身,完全湿透。除了我们这些从小缺奶,长大缺妞的孩子,谁还能理解黄同学呢?不说也罢。
现在,你从我们中间随便拉出一个人,他都能给你报出一长串当年意甲球员的名单,以及各队的战术风格。记得博班吗?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前南斯拉夫人,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皮耶罗区域”知道吧?托蒂同学,王Z老师的最爱并由他一手发掘,走上了巨星之路。该死的国米,虽然花钱无数,却总也硬不起来,标准的球星黑洞,“外星人”来了也重伤而去。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76.6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143篇内容 · 8.8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16篇内容 · 3361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11篇内容 · 9422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581.5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58篇内容 · 10.4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50.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431篇内容 · 791.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