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班长,学习委员和数学课代表——孩子有很多种
和老妈聊天时,她总是对别人的孩子作如此的评价:“那孩子聪明是真的聪明,就是不会读书。”这种论断我听到过无数次,尤其是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不会读书,那肯定是不用功而不是不聪明,听到这种评价,我总是觉得甚是可笑,每每想反驳,却也总是无从说起,毕竟现在的舆论氛围是对教育体制颇多诟病,错都不在孩子,在教育,因此聪明的人读不好书在这个语境之下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那天我回想了一些自己接触过的各种小学生,从自己的同学到邻家的孩子,我觉得小学生中有这么几类孩子颇值得关注:
班长型的孩子——如黄艺博
他们学习刻苦,理想远大;一定当班干部而且往往是带着几道杠的班长,深受老师喜爱,帮助老师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比较自律却难以很同学打成一片。
我有个小范围的归纳——这类人成绩往往不是太好,也算优秀但不出类拔萃,尤其是到中学之后,包括黄艺博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孩子获得的赞许来自于他们心理与年龄的错位,本应玩耍,他们却学会了自律,本应稚气未脱,他们却学会了在班会上装腔作势,本应天真烂漫,他们却学会了在国旗下慷慨激昂地讲话。这类孩子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种超于周围的成熟,乃至被评价为大智慧。然而,这种错位带来的优势却不能保持太久,尤其到了初中,高中,这种优势往往消失殆尽,剩下一点不甘和落寞。
学习委员型的孩子
他们学习努力,未必有什么令人乍舌的远大抱负,成绩优秀却对班级活动,大队委竞选之类的事情不那么热心。对于他们而言,好好学习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而不是什么远大理想推搡下的产物。他们和周围的同学关系一般很和谐。 他们一般是学习委员。
数学课代表型的孩子
他们非常聪明,成绩优秀,但甚至不愿意好好做作业,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对他们而言是个joke,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多半数学很好,作文却未必写得过班长;他们往往不爱遵守纪律,总是淘气捣蛋,让老师非常愤恨,却因为成绩不错让老师也爱恨交加。他们往往不会当班长,不会去国旗下讲话,会当个数学课代表,或者当个纪律委员(因为老师想让他们自己遵守纪律)。
同桌甲型的小学生
他们往往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品质和特点,学习马马虎虎,对班级活动也不太热心。很少去老师办公室,很少被全班人共同注意,老师给他们写成绩单评语时总是只能写几句泛泛的评论。有些人直到自信被消磨也不曾发现自己原也有不少值得称道的方面。他们往往不会是班干部,有时会当个小组长。
当然,我无意用这么单薄的描述去涵盖小学生那一张张各不相同、天真烂漫的脸,但上述几种类型确实有一定的典型性。我们对教育制度的抨击基本成了一种全社会的无条件的共识,而遭受枪林弹雨的基本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是家长,老师有着一种畸形的喜爱标准——我们对班长型的孩子有太多不应有的赞誉和认可,我们对学习委员型的孩子太少研究和指引,我们对数学课代表型的孩子太少引导和激发,而对同桌甲类型的孩子,则太少关爱和鼓励。而我并不认为,所谓应试教育,是这种现实的根源。
那天我回想了一些自己接触过的各种小学生,从自己的同学到邻家的孩子,我觉得小学生中有这么几类孩子颇值得关注:
班长型的孩子——如黄艺博
他们学习刻苦,理想远大;一定当班干部而且往往是带着几道杠的班长,深受老师喜爱,帮助老师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比较自律却难以很同学打成一片。
我有个小范围的归纳——这类人成绩往往不是太好,也算优秀但不出类拔萃,尤其是到中学之后,包括黄艺博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孩子获得的赞许来自于他们心理与年龄的错位,本应玩耍,他们却学会了自律,本应稚气未脱,他们却学会了在班会上装腔作势,本应天真烂漫,他们却学会了在国旗下慷慨激昂地讲话。这类孩子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种超于周围的成熟,乃至被评价为大智慧。然而,这种错位带来的优势却不能保持太久,尤其到了初中,高中,这种优势往往消失殆尽,剩下一点不甘和落寞。
学习委员型的孩子
他们学习努力,未必有什么令人乍舌的远大抱负,成绩优秀却对班级活动,大队委竞选之类的事情不那么热心。对于他们而言,好好学习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而不是什么远大理想推搡下的产物。他们和周围的同学关系一般很和谐。 他们一般是学习委员。
数学课代表型的孩子
他们非常聪明,成绩优秀,但甚至不愿意好好做作业,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对他们而言是个joke,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多半数学很好,作文却未必写得过班长;他们往往不爱遵守纪律,总是淘气捣蛋,让老师非常愤恨,却因为成绩不错让老师也爱恨交加。他们往往不会当班长,不会去国旗下讲话,会当个数学课代表,或者当个纪律委员(因为老师想让他们自己遵守纪律)。
同桌甲型的小学生
他们往往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品质和特点,学习马马虎虎,对班级活动也不太热心。很少去老师办公室,很少被全班人共同注意,老师给他们写成绩单评语时总是只能写几句泛泛的评论。有些人直到自信被消磨也不曾发现自己原也有不少值得称道的方面。他们往往不会是班干部,有时会当个小组长。
当然,我无意用这么单薄的描述去涵盖小学生那一张张各不相同、天真烂漫的脸,但上述几种类型确实有一定的典型性。我们对教育制度的抨击基本成了一种全社会的无条件的共识,而遭受枪林弹雨的基本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是家长,老师有着一种畸形的喜爱标准——我们对班长型的孩子有太多不应有的赞誉和认可,我们对学习委员型的孩子太少研究和指引,我们对数学课代表型的孩子太少引导和激发,而对同桌甲类型的孩子,则太少关爱和鼓励。而我并不认为,所谓应试教育,是这种现实的根源。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08篇内容 · 8.2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176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34篇内容 · 10.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18.7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14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69.1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58篇内容 · 49.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047篇内容 · 967.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