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已随暮光去——《我的宝贝》
在与她同一代的女作家中,我是偏爱三毛的。知道的早,主要是和她那引人注目的笔名,但真正开始了解却是在高三的暑假。去清家的时候,看到她书架上一套漂亮的《三毛》全集,便让她推荐了几本,拿来看看,《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还有《滚滚红尘》。只是很喜欢她叙事的方式,文字所给人的感觉,不像张爱玲精湛比喻的华丽。
在晴的书架上 几本几米画册中找到这本书,或者说,发现这个宝
书本封条上写着三毛“缘起”的文字,心里就软软的被触动了——
我有许多平凡的收藏,它们在价格上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在数量上也抵不过任何一间普通的古董店,可是我深深地爱着它们。之所以如此爱悦着这一批宝贝,实在是因为,当我与它们结缘的时候,每一样东西来历的背后,多多少少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
——三毛
这样的缘起,便是可以轻易吸引人的,何况我是个爱故事人,恋物癖嘛,也是有些的。
这书中的插图,是三毛宝贝的亮相,在我看来,这些藏品的共同特点是,浓郁的文化内涵,我是说各地特色风格的东西,以及古老的,有让人难忘故事的。
要是归类的话,一类便是街上淘来的“破烂”。
各色各样银质的,钴质的项链,项圈,耳环,别针都是有着民族气息的,我盯着照片在想,不知道这样美丽的东西亲眼见识该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一个女人的生命中承受了这么美丽,会不会重的让她早早凋亡?更何况这美丽的本身背后有着更加美丽的故事。
“没有什么人能真正地拥有什么,让美丽的东西属于它自己吧,事实上它本来就是如此”——<守财奴>
很多人看到美的东西都是止不住的赞叹,再来就想占为己有。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致美的东西是让人无欲无望的。我一直相信没有什么东西是由于她本身的物质形态而美的,她之所以美,就是在她之中所蕴藏的故事,为人知或是不为人知的,再来就是看向她的人此刻的心情吧。即使是同样的事物,在眼中投射出的不同光辉之下也会反射不不同的映像来。
“那双深黑的大眼睛里,好似藏着一个前生的故事”——<印第安人的娃娃>
粗制的亚麻布,算不上精细的手工娃娃,却透着显而易见的印第安风情。我是特别喜欢手制娃娃的。从有温度的人手中出来的东西就是比冰冷机器生产线上下来的东西有人情味。有的时候,复杂点的手工娃娃不是一天能做好的,我就在猜测,这一个娃娃身上承受了主人变换了多少次的心情?那一针一线缝进娃娃里的,是贫穷的无奈,是创造的快乐,还是平淡的麻木?
“那次的中南美之旅,到了玻利维亚,算是投降,把那颗漂泊的心,交给了这些小摊子。”
——<银器一大把>
在我看来,银器是最有价值的金属了。我不是说那种制作精美的假情假意,摆在玻璃柜子里出售的那些。最爱的是苗银和藏银。有过一个藏银的镯子,是去西藏出差的伯伯送我的,无扣的镯子,大约半指的宽度,上面有两颗小小的红色石头,其中一颗上还有黑色的裂纹,复杂的藏文看不懂,到现在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算了,就当时西藏神圣净土的祝福吧。一直觉得藏传佛教是个神秘不可知的东西,那在风中飘舞的幡,喇嘛红色的袍子,都有着圣洁的光芒,佛教的很多东西是藏银制成的,这种能够成为佛教选择的物质载体,自然也是圣洁的。藏银是越戴越黑的,就像是不断向前的人生,黑透了也就到头了。每当在街上看到那些微微发黑的藏银,指尖触过时总在想,多少时光曾在上面静静流淌。
苗银则不同。它是越戴越亮的,就像是越活越明白的人生,开始时是迷糊的,后来就越来越清楚了。这么看来的话,那些作为苗女最美丽饰品的苗银,倒是世俗的平易近人了。
“我是喜欢它的,因为它很静很静。”——<时间的去处>
首先是很喜欢这件东西的样子,透明,人工琥珀的颜色,一看就是因为时间长了而发出淡淡的黄色。被压缩进去的是一组拆散了的手表零件。
凝固了的时间。不知道有没有看过一种表,只转一圈,它转完一圈,你的一生也就到头了。总觉得时间是个神秘的东西,从远古来,向未来去,以波澜不惊的速度匀速向前。现在用手表的人不多了,几乎都用上了手机,但是对手表的情节总是难以退却的,不然瑞士钟表业早就萧条了。
古时用的称为为晷,用时间来记录时间,无痕的影子一圈圈划过,远古就没有了。民国时期权归人家的大座钟,来来回回的摇摆着,黄铜的钟摆,总是见证着富家的沧桑。文人从怀里掏出的怀表也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滴滴答答在怀里配合着怦怦的心跳,书卷气还是浓重的。
“什么时候,才能够丢开一切的一切,去做一个做陶看野花的人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大概才算快乐和自由的开始吧。”——<华陶窑>
我一直分不清陶和瓷的区别,是不是就是多了一层釉呢?大概是这样吧,我们撇开什么温度,技术不谈,陶和瓷都是泥土的艺术,只不过少了那么层釉,陶比瓷就多了一口呼吸,一口呼吸一丝灵气。陶多为罐,碗,壶,算是我国最古老的泥土艺术了,那艺术品身上绘着的简单花纹,给了我们窥望远古的一只眼。中国真的是个很务实的国家,自古就是了,相比于西方来说,他们的泥土艺术大多是些雕塑,而我们的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则也注重着它的实用。放在那看的总归没有拿来用的更美。想象一下细颈青花瓷品上插枝白色海棠,这该是多么的艺术。喜欢看人做陶胚的时候,总是那么静谧和安详,与世无争的样子,底下的转盘匀速的转动着,戴着沾满黄色泥巴的老人慢慢的用同样沾着黄泥的手抚摸着陶胚,想摸着过去美好的岁月,一把黄泥,就这样在做陶人的手中有了生命的意义。
我想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恋物情节,无论是爱她故事,还是爱看她时的心情,即使没有原因,也是可以放心爱的。
在晴的书架上 几本几米画册中找到这本书,或者说,发现这个宝
书本封条上写着三毛“缘起”的文字,心里就软软的被触动了——
我有许多平凡的收藏,它们在价格上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在数量上也抵不过任何一间普通的古董店,可是我深深地爱着它们。之所以如此爱悦着这一批宝贝,实在是因为,当我与它们结缘的时候,每一样东西来历的背后,多多少少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
——三毛
这样的缘起,便是可以轻易吸引人的,何况我是个爱故事人,恋物癖嘛,也是有些的。
这书中的插图,是三毛宝贝的亮相,在我看来,这些藏品的共同特点是,浓郁的文化内涵,我是说各地特色风格的东西,以及古老的,有让人难忘故事的。
要是归类的话,一类便是街上淘来的“破烂”。
各色各样银质的,钴质的项链,项圈,耳环,别针都是有着民族气息的,我盯着照片在想,不知道这样美丽的东西亲眼见识该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一个女人的生命中承受了这么美丽,会不会重的让她早早凋亡?更何况这美丽的本身背后有着更加美丽的故事。
“没有什么人能真正地拥有什么,让美丽的东西属于它自己吧,事实上它本来就是如此”——<守财奴>
很多人看到美的东西都是止不住的赞叹,再来就想占为己有。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致美的东西是让人无欲无望的。我一直相信没有什么东西是由于她本身的物质形态而美的,她之所以美,就是在她之中所蕴藏的故事,为人知或是不为人知的,再来就是看向她的人此刻的心情吧。即使是同样的事物,在眼中投射出的不同光辉之下也会反射不不同的映像来。
“那双深黑的大眼睛里,好似藏着一个前生的故事”——<印第安人的娃娃>
粗制的亚麻布,算不上精细的手工娃娃,却透着显而易见的印第安风情。我是特别喜欢手制娃娃的。从有温度的人手中出来的东西就是比冰冷机器生产线上下来的东西有人情味。有的时候,复杂点的手工娃娃不是一天能做好的,我就在猜测,这一个娃娃身上承受了主人变换了多少次的心情?那一针一线缝进娃娃里的,是贫穷的无奈,是创造的快乐,还是平淡的麻木?
“那次的中南美之旅,到了玻利维亚,算是投降,把那颗漂泊的心,交给了这些小摊子。”
——<银器一大把>
在我看来,银器是最有价值的金属了。我不是说那种制作精美的假情假意,摆在玻璃柜子里出售的那些。最爱的是苗银和藏银。有过一个藏银的镯子,是去西藏出差的伯伯送我的,无扣的镯子,大约半指的宽度,上面有两颗小小的红色石头,其中一颗上还有黑色的裂纹,复杂的藏文看不懂,到现在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算了,就当时西藏神圣净土的祝福吧。一直觉得藏传佛教是个神秘不可知的东西,那在风中飘舞的幡,喇嘛红色的袍子,都有着圣洁的光芒,佛教的很多东西是藏银制成的,这种能够成为佛教选择的物质载体,自然也是圣洁的。藏银是越戴越黑的,就像是不断向前的人生,黑透了也就到头了。每当在街上看到那些微微发黑的藏银,指尖触过时总在想,多少时光曾在上面静静流淌。
苗银则不同。它是越戴越亮的,就像是越活越明白的人生,开始时是迷糊的,后来就越来越清楚了。这么看来的话,那些作为苗女最美丽饰品的苗银,倒是世俗的平易近人了。
“我是喜欢它的,因为它很静很静。”——<时间的去处>
首先是很喜欢这件东西的样子,透明,人工琥珀的颜色,一看就是因为时间长了而发出淡淡的黄色。被压缩进去的是一组拆散了的手表零件。
凝固了的时间。不知道有没有看过一种表,只转一圈,它转完一圈,你的一生也就到头了。总觉得时间是个神秘的东西,从远古来,向未来去,以波澜不惊的速度匀速向前。现在用手表的人不多了,几乎都用上了手机,但是对手表的情节总是难以退却的,不然瑞士钟表业早就萧条了。
古时用的称为为晷,用时间来记录时间,无痕的影子一圈圈划过,远古就没有了。民国时期权归人家的大座钟,来来回回的摇摆着,黄铜的钟摆,总是见证着富家的沧桑。文人从怀里掏出的怀表也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滴滴答答在怀里配合着怦怦的心跳,书卷气还是浓重的。
“什么时候,才能够丢开一切的一切,去做一个做陶看野花的人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大概才算快乐和自由的开始吧。”——<华陶窑>
我一直分不清陶和瓷的区别,是不是就是多了一层釉呢?大概是这样吧,我们撇开什么温度,技术不谈,陶和瓷都是泥土的艺术,只不过少了那么层釉,陶比瓷就多了一口呼吸,一口呼吸一丝灵气。陶多为罐,碗,壶,算是我国最古老的泥土艺术了,那艺术品身上绘着的简单花纹,给了我们窥望远古的一只眼。中国真的是个很务实的国家,自古就是了,相比于西方来说,他们的泥土艺术大多是些雕塑,而我们的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则也注重着它的实用。放在那看的总归没有拿来用的更美。想象一下细颈青花瓷品上插枝白色海棠,这该是多么的艺术。喜欢看人做陶胚的时候,总是那么静谧和安详,与世无争的样子,底下的转盘匀速的转动着,戴着沾满黄色泥巴的老人慢慢的用同样沾着黄泥的手抚摸着陶胚,想摸着过去美好的岁月,一把黄泥,就这样在做陶人的手中有了生命的意义。
我想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恋物情节,无论是爱她故事,还是爱看她时的心情,即使没有原因,也是可以放心爱的。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57篇内容 · 42.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50.7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91篇内容 · 67.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56篇内容 · 489.1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74篇内容 · 137.3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70篇内容 · 169.3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11.5万次浏览
- 重启人生第一天61篇内容 · 3.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