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文化,吃的精髓
吃的文化,吃的精髓
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与吃有关,并强调“民以食为天”。如把人称为“口”,称职业为“饭碗”,称不受欢迎为“吃不开”,受欢迎为“吃香”,支撑不下去为“吃不消”,拿不定主意为“吃不准”,被控告或进监狱为“吃官司”,产生嫉妒情绪为“吃醋”,费力气为“吃力”,被人打了嘴巴为“吃耳光”,被人拒之门外为“吃闭门羹”,称辨不清是非的人为“吃了迷魂汤”,称领财政工资为“吃皇粮的”,称教师为“吃粉笔末的”。此外还有所谓“吃闲饭”(游手好闲)、“吃洋饭”(服务于外企),体验叫“品味”,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学风浮躁叫“浅尝辄止”,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深知熟记叫“烂熟于心”,学习知识叫“汲取营养”,改变处境叫“苦尽甘来”等等。这表明了“吃”在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不易被人察觉,尤其不易被外国人所理解。
人们盼望“丰衣足食”、“家给人足”、“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渴望“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对“餐风宿露”、“箪食瓢饮”的艰苦生活人们同样能够处之泰然,“举案齐眉”在表示相敬如宾的同时,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进食方式;从“沉李浮瓜”我们知道了古人的饮食习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枵腹从公”、“宵衣旰食”、“桃李满天下”、“匕篦不惊”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肯定,足见古人以小见大,以平常“吃”叙说深刻的事理。从相关的饮食文化中我们仅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画面,还能感受到人们对饮食问题的思索。人们看到的是形象化的一幅幅社会风俗画,有声有色的饮食文化,它弥散着汉民族浓郁的文化气息。用一个个具体的饮食事理来表述一般的理念,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是语言实际运用的结果,当然还有语言自身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本义和比喻义之间联系的认同,否则也不会达到这种效果和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与吃有关,并强调“民以食为天”。如把人称为“口”,称职业为“饭碗”,称不受欢迎为“吃不开”,受欢迎为“吃香”,支撑不下去为“吃不消”,拿不定主意为“吃不准”,被控告或进监狱为“吃官司”,产生嫉妒情绪为“吃醋”,费力气为“吃力”,被人打了嘴巴为“吃耳光”,被人拒之门外为“吃闭门羹”,称辨不清是非的人为“吃了迷魂汤”,称领财政工资为“吃皇粮的”,称教师为“吃粉笔末的”。此外还有所谓“吃闲饭”(游手好闲)、“吃洋饭”(服务于外企),体验叫“品味”,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学风浮躁叫“浅尝辄止”,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深知熟记叫“烂熟于心”,学习知识叫“汲取营养”,改变处境叫“苦尽甘来”等等。这表明了“吃”在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不易被人察觉,尤其不易被外国人所理解。
人们盼望“丰衣足食”、“家给人足”、“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渴望“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对“餐风宿露”、“箪食瓢饮”的艰苦生活人们同样能够处之泰然,“举案齐眉”在表示相敬如宾的同时,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进食方式;从“沉李浮瓜”我们知道了古人的饮食习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枵腹从公”、“宵衣旰食”、“桃李满天下”、“匕篦不惊”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肯定,足见古人以小见大,以平常“吃”叙说深刻的事理。从相关的饮食文化中我们仅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画面,还能感受到人们对饮食问题的思索。人们看到的是形象化的一幅幅社会风俗画,有声有色的饮食文化,它弥散着汉民族浓郁的文化气息。用一个个具体的饮食事理来表述一般的理念,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是语言实际运用的结果,当然还有语言自身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本义和比喻义之间联系的认同,否则也不会达到这种效果和作用。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84.6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58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41篇内容 · 1.7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183篇内容 · 15.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607.9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71篇内容 · 12.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71.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505篇内容 · 807.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