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三月的尾巴上
it must have been a purely oversight that debate is still left untouched and quite capable of constantly harassing us.
还记得刚入校的时候,外交部一位外交学院出身的官员叛逃到大洋彼岸某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了。于是在开学典礼上,某位领导在致辞中特意强调“。。一向以培养政治可靠,专业水平过硬的外语人才为目标……”当时便心下暗自纳罕,这边政治觉悟怎么这么高。后来逐渐发现,这话绝对是一语成谶。思修,法基,马哲,军理,毛邓三,紧邻的大学不是大一就以开卷考试的方式全部搞定,就是老师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大家心理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边倒好,特立独行一枝花,温吞吞煮青蛙似的一学期一门;同时本着以广大。。学人为上的人本主义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整不死乃们也要恶心一下下的原则,绝对闭卷。这样一来,学生即使上课不听期末为求过也要强忍恶心再背一遍。绝对的变相brainwashing。另有些unstated principles,,,哎,淡定之。
言归正传。讲了这么多无关紧要的废话,纯粹是为表达对辩论这朵奇葩仍能开在英院且肆意妖娆的惊讶做铺垫。
辩论绝对能够开启民智。尤其是当吾辈同侪里有善于思考的佼佼者时,这种催人潜心静气,深入分析的外因就更强力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THW Criminalize Human Flesh Search”的那场辩论。当正方反驳反方提出的论据“人肉搜索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而高效的民间舆论监督方式,从而帮助遏制官员贪腐,促进民主化进程”时,竟然放弃用“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这样的经典的驳斥,转而提出“政府能够如何如何”,言下之意,些小吾曹莫要杞人忧天,应当交给政府去处理,要相信政府有能力解决这一阶级内部矛盾。这时,华丽丽的opposition whip 同学就登场了。在她的summary of clashes 中,极其犀利地指出,“all the arguments given by the proposition side have been based on your fundamental asser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represent and guarantee our right.”
当时在下面坐观辩论的我突然有种被点醒的感觉。从小到大,且不说党和政府的关系这种敏感词,单是政府的职责这种基本政治概念都很少主动去想。至于像政府在公民生活中的权利,义务,职责这种一直听惯了一家之言的东西,更是鲜少接触。除了思修马哲课,唯一只在讲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时碰到过。所谓民主政治,于我而言,不过是模糊的概念,口号而已。最可怕的是,我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fundamental assertion。
其实仔细想想,辩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若按三种思考者的划分体系,辩论应当是第二类思考者用以唤醒第三类思考者最有利的工具。其要义在于破,在于不懈追问,在于敢于质疑。许多看似合理或是外力引导下伪装合理的东西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它打破了人们的盲目,把偏见和臆断逐出人们的思考方式,试图寻求一种真正公正有效地辨别是非的方法。
反观这几次辩论motion,
“THW legalize euthanasia”
“THW allow asisted-suicide”
“THW criminalize human flesh search”
“THW require online website users to reveal their identity”
不变的原则性议题总是那么几个:
政府职责,法律的意义,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etc.
原来一无所知的领域现在需要我去了解,思考,分析。最富挑战性的是我还要自己剔除思考体系中的思维盲区和武断偏执。这才是辩论好玩而有意义的地方。一些political science里的名词,如 the third party, power corruption,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等等,社会伦理学里的模型、价值判别方法,如生命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哲学里探讨的一些命题,如your feeling of freedom is actually a philosophical illusion,
辩论不是让人图一时口舌之快的地方,而是expose you to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issues,然后逼你去思考,去判断,去从烟花缭乱的表面现象中深入分析,试图探究问题症结。之后,你把自己苦思冥想得出的最佳逻辑思路放在辩论场上,在与人你来我往的交锋中检验你的思维方式,找出漏洞甚至于fundamental assertions。
而这个时候,帕斯卡那句“人不过是一根芦苇,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就突然清晰起来了。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不是故作深沉,而是当人真正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格物致知时,生命的脉络才变得清晰可辨起来。不然,“人行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蜉蝣般渺小的个人,终不免湮没在时空的洪荒里,无力自持。更如何妄言自己的存在呢?
还记得刚入校的时候,外交部一位外交学院出身的官员叛逃到大洋彼岸某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了。于是在开学典礼上,某位领导在致辞中特意强调“。。一向以培养政治可靠,专业水平过硬的外语人才为目标……”当时便心下暗自纳罕,这边政治觉悟怎么这么高。后来逐渐发现,这话绝对是一语成谶。思修,法基,马哲,军理,毛邓三,紧邻的大学不是大一就以开卷考试的方式全部搞定,就是老师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大家心理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边倒好,特立独行一枝花,温吞吞煮青蛙似的一学期一门;同时本着以广大。。学人为上的人本主义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整不死乃们也要恶心一下下的原则,绝对闭卷。这样一来,学生即使上课不听期末为求过也要强忍恶心再背一遍。绝对的变相brainwashing。另有些unstated principles,,,哎,淡定之。
言归正传。讲了这么多无关紧要的废话,纯粹是为表达对辩论这朵奇葩仍能开在英院且肆意妖娆的惊讶做铺垫。
辩论绝对能够开启民智。尤其是当吾辈同侪里有善于思考的佼佼者时,这种催人潜心静气,深入分析的外因就更强力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THW Criminalize Human Flesh Search”的那场辩论。当正方反驳反方提出的论据“人肉搜索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而高效的民间舆论监督方式,从而帮助遏制官员贪腐,促进民主化进程”时,竟然放弃用“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这样的经典的驳斥,转而提出“政府能够如何如何”,言下之意,些小吾曹莫要杞人忧天,应当交给政府去处理,要相信政府有能力解决这一阶级内部矛盾。这时,华丽丽的opposition whip 同学就登场了。在她的summary of clashes 中,极其犀利地指出,“all the arguments given by the proposition side have been based on your fundamental asser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represent and guarantee our right.”
当时在下面坐观辩论的我突然有种被点醒的感觉。从小到大,且不说党和政府的关系这种敏感词,单是政府的职责这种基本政治概念都很少主动去想。至于像政府在公民生活中的权利,义务,职责这种一直听惯了一家之言的东西,更是鲜少接触。除了思修马哲课,唯一只在讲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时碰到过。所谓民主政治,于我而言,不过是模糊的概念,口号而已。最可怕的是,我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fundamental assertion。
其实仔细想想,辩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若按三种思考者的划分体系,辩论应当是第二类思考者用以唤醒第三类思考者最有利的工具。其要义在于破,在于不懈追问,在于敢于质疑。许多看似合理或是外力引导下伪装合理的东西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它打破了人们的盲目,把偏见和臆断逐出人们的思考方式,试图寻求一种真正公正有效地辨别是非的方法。
反观这几次辩论motion,
“THW legalize euthanasia”
“THW allow asisted-suicide”
“THW criminalize human flesh search”
“THW require online website users to reveal their identity”
不变的原则性议题总是那么几个:
政府职责,法律的意义,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etc.
原来一无所知的领域现在需要我去了解,思考,分析。最富挑战性的是我还要自己剔除思考体系中的思维盲区和武断偏执。这才是辩论好玩而有意义的地方。一些political science里的名词,如 the third party, power corruption,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等等,社会伦理学里的模型、价值判别方法,如生命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哲学里探讨的一些命题,如your feeling of freedom is actually a philosophical illusion,
辩论不是让人图一时口舌之快的地方,而是expose you to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issues,然后逼你去思考,去判断,去从烟花缭乱的表面现象中深入分析,试图探究问题症结。之后,你把自己苦思冥想得出的最佳逻辑思路放在辩论场上,在与人你来我往的交锋中检验你的思维方式,找出漏洞甚至于fundamental assertions。
而这个时候,帕斯卡那句“人不过是一根芦苇,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就突然清晰起来了。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不是故作深沉,而是当人真正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格物致知时,生命的脉络才变得清晰可辨起来。不然,“人行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蜉蝣般渺小的个人,终不免湮没在时空的洪荒里,无力自持。更如何妄言自己的存在呢?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测测你的精神住宅区1899篇内容 · 4.3万次浏览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41.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480.5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021篇内容 · 718.4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021.8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154篇内容 · 7.4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15篇内容 · 2597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46.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