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我需要一种平衡,一种对称的格局,像昼与夜、虚与实、快与慢、现实与梦游、勤奋和慵散……生活始终诱导我做一个有内心时空的人,一个立体和多维的人,一个胡思乱想、心荡神驰之人。而新闻,恰恰是我心性的天敌,它关注的乃当代截面上的事,最眼前和最峻急的事,永远是最新、最快、最理性。
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会憎恶自己。
我对单极的东西有呕吐感。
• 我察觉到这样的症状:今人的生命注意力,正最大化地滞留在当代截面上,像人质一样被扣压了,缚绑在电子钟上。
那些万众瞩目、沸煮天下的广场式新闻,那些“热辣”“火爆”“闪亮登场”的人和事,几乎洗劫了民间全部神经,瓜分了每个人每一天。今人的心灵和思绪,鲜有出局、走神和远走高飞的,鲜有离开当代地盘和大队人马去独自跋涉的,所有人都挤在大路上,都涌向最人山人海的地点,都被分贝最高的声响所吸引。新闻节奏,正成为时代节奏,正成为社会步履和生活的心电图。人们已惯于用公共事件(尤其娱乐事件)来记录和注册岁月,比如奥运会、国庆盛典、世博会,比如李宇春、张艺谋、小沈阳,比如《暗算》《潜伏》《蜗居》,它们已担负起“纪年”的光荣任务。再比如,某大导演拍一贺岁片,哪怕粗滥至极,也有人趋之若骛,明明一张垃圾海报,但应召者并无怨言,为什么?因为消费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是众人拾柴的热情,是你被邀请了,是投身于公共集会和时代运动中去,是回复“你看了没有”这个传染性问号。而且,你通过“运动”找到了归属——“岁末”之时间归属、“新潮”之族群归属——既认领了光阴,又认领了身份。
你无力拒绝,懒得拒绝,也不想拒绝。拒绝多累啊。
大家无不过着“进行时”“团体操”式的人生——以眼花缭乱的新闻、日夜更新的时尚为轴、为节拍、为消费核心的生活。
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真正的题目少了。欲望的体积、目标的吨位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质地雷同。
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
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
打量人生,我常想起幼儿园排队乘滑梯的情景:这头爬上,那头坠落。目标、原理、进程、快感、欢呼都一样,小朋友们你追我赶,不知疲倦。
•有时候,你会觉得爱一个当代人是件很吃力、很为难的事。
除物理差异,此人和另者没大区别。其所思所想、心内心外,其喜怒、追逐、情态、欲望、口头禅、价值观、注意力……皆堪称这个时代的流行货色和标准件,乃至色相都是统一美容之果。总之,人复制人,人生复制人生,连“一方水土一方人”都难成立了。
那么,你非此人不爱不嫁不娶的理由是什么呢?其价值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在哪儿呢?你又是怎样“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呢?不错,爱不讲理,但日久天长,你还是会暗暗和自己讲理的。何以当代男女间的背叛如此容易和盛行(甚至无须理由,给个机会就成)?我想,根源恐于此。
夸张点说:这个时代,有异性,无异质。有肉身之异体,无精神之异态。
只求物理性感,不求灵魂性感,恐才是真正的爱情危机。不仅爱情,友谊的处境也差不多,因为在发生原理上,二者都是献给个体的,都基于个体差异和吸引,所以麻烦一样。
一位我欣赏的朋友,乃古典音乐发烧友,酷爱巴赫、马勒、勃拉姆斯。她说过一段让我吃惊又马上领会的话,她说:“与音乐为伴,你很难再爱上别人,你会觉得自己很完整,什么也不缺,不再需要别的男人或女人,尤其他或她出自眼前这个世界,这个和音乐格格不入的世界……”
我说,我明白。
••夜和黑夜,是两样事物。
夜是个时段,乃光阴的运行区间;黑夜不然,是一种境,一种栖息和生态美学。一个是场次,一个是场。
••纪念虫鸣文化 夜晚,虫子在吹口哨。而世间,人在大声争吵,乃至什么也听不见。
宋时,人们管睡眠叫“黑甜”,入梦即“赴黑甜”。意思是说,又黑又甜才算好觉,睡之酣,须仰赖夜之黑:夜色浅淡,则世气不宁;浮光乱渡,则心神难束。所以古代养生,力主“亥时”(约晚10点)前就寝,惟此,睡眠才能占有夜的深沉部分。
现代人的“黑甜”,只好求助于厚厚窗帘了,人工围出一角来。
伪造黑夜,虚拟黑夜……难怪窗帘生意如此火爆。
我觉得,人类应干好两件事——一是点亮黑夜。一是修复黑夜。
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会憎恶自己。
我对单极的东西有呕吐感。
• 我察觉到这样的症状:今人的生命注意力,正最大化地滞留在当代截面上,像人质一样被扣压了,缚绑在电子钟上。
那些万众瞩目、沸煮天下的广场式新闻,那些“热辣”“火爆”“闪亮登场”的人和事,几乎洗劫了民间全部神经,瓜分了每个人每一天。今人的心灵和思绪,鲜有出局、走神和远走高飞的,鲜有离开当代地盘和大队人马去独自跋涉的,所有人都挤在大路上,都涌向最人山人海的地点,都被分贝最高的声响所吸引。新闻节奏,正成为时代节奏,正成为社会步履和生活的心电图。人们已惯于用公共事件(尤其娱乐事件)来记录和注册岁月,比如奥运会、国庆盛典、世博会,比如李宇春、张艺谋、小沈阳,比如《暗算》《潜伏》《蜗居》,它们已担负起“纪年”的光荣任务。再比如,某大导演拍一贺岁片,哪怕粗滥至极,也有人趋之若骛,明明一张垃圾海报,但应召者并无怨言,为什么?因为消费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是众人拾柴的热情,是你被邀请了,是投身于公共集会和时代运动中去,是回复“你看了没有”这个传染性问号。而且,你通过“运动”找到了归属——“岁末”之时间归属、“新潮”之族群归属——既认领了光阴,又认领了身份。
你无力拒绝,懒得拒绝,也不想拒绝。拒绝多累啊。
大家无不过着“进行时”“团体操”式的人生——以眼花缭乱的新闻、日夜更新的时尚为轴、为节拍、为消费核心的生活。
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真正的题目少了。欲望的体积、目标的吨位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质地雷同。
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
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
打量人生,我常想起幼儿园排队乘滑梯的情景:这头爬上,那头坠落。目标、原理、进程、快感、欢呼都一样,小朋友们你追我赶,不知疲倦。
•有时候,你会觉得爱一个当代人是件很吃力、很为难的事。
除物理差异,此人和另者没大区别。其所思所想、心内心外,其喜怒、追逐、情态、欲望、口头禅、价值观、注意力……皆堪称这个时代的流行货色和标准件,乃至色相都是统一美容之果。总之,人复制人,人生复制人生,连“一方水土一方人”都难成立了。
那么,你非此人不爱不嫁不娶的理由是什么呢?其价值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在哪儿呢?你又是怎样“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呢?不错,爱不讲理,但日久天长,你还是会暗暗和自己讲理的。何以当代男女间的背叛如此容易和盛行(甚至无须理由,给个机会就成)?我想,根源恐于此。
夸张点说:这个时代,有异性,无异质。有肉身之异体,无精神之异态。
只求物理性感,不求灵魂性感,恐才是真正的爱情危机。不仅爱情,友谊的处境也差不多,因为在发生原理上,二者都是献给个体的,都基于个体差异和吸引,所以麻烦一样。
一位我欣赏的朋友,乃古典音乐发烧友,酷爱巴赫、马勒、勃拉姆斯。她说过一段让我吃惊又马上领会的话,她说:“与音乐为伴,你很难再爱上别人,你会觉得自己很完整,什么也不缺,不再需要别的男人或女人,尤其他或她出自眼前这个世界,这个和音乐格格不入的世界……”
我说,我明白。
••夜和黑夜,是两样事物。
夜是个时段,乃光阴的运行区间;黑夜不然,是一种境,一种栖息和生态美学。一个是场次,一个是场。
••纪念虫鸣文化 夜晚,虫子在吹口哨。而世间,人在大声争吵,乃至什么也听不见。
宋时,人们管睡眠叫“黑甜”,入梦即“赴黑甜”。意思是说,又黑又甜才算好觉,睡之酣,须仰赖夜之黑:夜色浅淡,则世气不宁;浮光乱渡,则心神难束。所以古代养生,力主“亥时”(约晚10点)前就寝,惟此,睡眠才能占有夜的深沉部分。
现代人的“黑甜”,只好求助于厚厚窗帘了,人工围出一角来。
伪造黑夜,虚拟黑夜……难怪窗帘生意如此火爆。
我觉得,人类应干好两件事——一是点亮黑夜。一是修复黑夜。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从明星那学到的保养思路23篇内容 · 72.8万次浏览
- 每到周一我就烦110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已经完全失去囤东西的欲望了1.0万+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活动|大家是因为什么原因把对象pass的14篇内容 · 10.1万次浏览
- 你是如何在一段关系里维护主体性的?1.0万+篇内容 · 8.1万次浏览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邪修省钱法1.0万+篇内容 · 14.2万次浏览
- 辞家千里,不必争气争气再争气12篇内容 · 1597次浏览
- J人给P人的亿点小震撼180篇内容 · 138.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