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面
另一面
参差多态,乃美之源,这句话本来是罗素说的,但很多人把它归结到王小波名下,原因无他,是因为王小波在中国名气更大,用现在的说法是粉丝更多,很多话经他一转述,就有了放大效应。
这样的事情很多,也很有趣。
譬如,鲁迅说过一句话,但很多人以为是王朔说的,把本来是鲁迅的知识产权,归属为王朔所有。这句话是:
孔雀开屏的时候,从正面看,固然好看,但转到后面,就是屁股眼了。
对于人生,也是这样,有人只喜欢看正面开屏的那一面,这样的人固然该幸福;有的人,喜欢看后面,这样的人,照例该痛苦;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应该是既看到正面,又看到后面,这才是正常的人生。
这又应了鲁迅的一句话,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人生呢,其实应该是正剧,悲喜交加,悲也是一辈子,喜也是一辈子。
所以,人,在看到一面的时候,应该能看到另一面,悲亦欣然,喜亦欣然,才是大智慧。但做到这样很难,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的弘一大师,就是俗名叫李叔同的那个,也是在临死前才悟出这个,写下了四个字的偈子:
悲欣交集
说了那么多很玄的话,说点实在的。
比如,用手机,有人喜欢滑盖的,我就不喜欢。为什么,因为我常常看见滑开以后那不好看或者做工不精致的那一面。我喜欢用翻盖手机,这可能暴露的我的内心世界,我追求完美,喜欢把不好的一面掩盖起来,或者进一步是不是可以这样分析:我不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呵呵,这样分析下去似乎很可怕,就此打住。
再比如,有的女性朋友喜欢穿坡跟鞋,好象我也见有男士穿过。这种鞋,从正面看,好象很好看,但从后面或者侧面呢,就不好看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这种厚厚的坡跟让人觉得特别蠢笨,给人木木楞楞的感觉。
一个很美的人,常常因为穿了坡跟鞋,在我心里就打了折扣。呵呵,我是不是个很奇怪的人,是不是不应该这样想问题?
当然,这是我的偏见,不足成为评判别人的标准,特别是这个坡跟的观点,我一直不敢说出来,怕得罪人。因为我注意到我身边真有朋友穿这种鞋,而且也在看我写的文字。我估计在看的时候,一面对号入座,一面骂:该死的掌心,这不是说我嘛!
很多年前,看过一则小故事,一直忘不掉。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叫《感谢上帝,让我又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 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 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 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参差多态,乃美之源,这句话本来是罗素说的,但很多人把它归结到王小波名下,原因无他,是因为王小波在中国名气更大,用现在的说法是粉丝更多,很多话经他一转述,就有了放大效应。
这样的事情很多,也很有趣。
譬如,鲁迅说过一句话,但很多人以为是王朔说的,把本来是鲁迅的知识产权,归属为王朔所有。这句话是:
孔雀开屏的时候,从正面看,固然好看,但转到后面,就是屁股眼了。
对于人生,也是这样,有人只喜欢看正面开屏的那一面,这样的人固然该幸福;有的人,喜欢看后面,这样的人,照例该痛苦;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应该是既看到正面,又看到后面,这才是正常的人生。
这又应了鲁迅的一句话,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人生呢,其实应该是正剧,悲喜交加,悲也是一辈子,喜也是一辈子。
所以,人,在看到一面的时候,应该能看到另一面,悲亦欣然,喜亦欣然,才是大智慧。但做到这样很难,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的弘一大师,就是俗名叫李叔同的那个,也是在临死前才悟出这个,写下了四个字的偈子:
悲欣交集
说了那么多很玄的话,说点实在的。
比如,用手机,有人喜欢滑盖的,我就不喜欢。为什么,因为我常常看见滑开以后那不好看或者做工不精致的那一面。我喜欢用翻盖手机,这可能暴露的我的内心世界,我追求完美,喜欢把不好的一面掩盖起来,或者进一步是不是可以这样分析:我不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呵呵,这样分析下去似乎很可怕,就此打住。
再比如,有的女性朋友喜欢穿坡跟鞋,好象我也见有男士穿过。这种鞋,从正面看,好象很好看,但从后面或者侧面呢,就不好看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这种厚厚的坡跟让人觉得特别蠢笨,给人木木楞楞的感觉。
一个很美的人,常常因为穿了坡跟鞋,在我心里就打了折扣。呵呵,我是不是个很奇怪的人,是不是不应该这样想问题?
当然,这是我的偏见,不足成为评判别人的标准,特别是这个坡跟的观点,我一直不敢说出来,怕得罪人。因为我注意到我身边真有朋友穿这种鞋,而且也在看我写的文字。我估计在看的时候,一面对号入座,一面骂:该死的掌心,这不是说我嘛!
很多年前,看过一则小故事,一直忘不掉。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叫《感谢上帝,让我又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 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 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 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89.5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74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59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 秋分至,丰收时8334篇内容 · 791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202篇内容 · 17.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622.3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80篇内容 · 14.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78.0万次浏览
呵呵,看了,很有意思的主人。坡跟鞋,我不高,所以我绝大多数鞋子都有跟,但却没有坡跟的鞋,至于没有的原因似乎与你的理由差不多。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很早就将你加为豆友,一直未打招呼,借着《另一面》说声hello! 文字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字面意思,重要的是表达的思想和作者当时的状态,喜欢《另一面》,喜欢事物每一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