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经历变成人生沉淀
逗雅儿
克里二十多岁,在一家企业的下属子公司做学徒。小伙子虽不善言谈,但聪明好学。 同一个工厂的千石是个中年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车间生产线上,重复三个动作:接零件,拧螺丝,送工件。这三个动作他已做了十年。 克里手脚勤快,做事既快又好,第二年开始做了师傅,也带起了徒弟。他还把怎样教徒弟、每次生产效果的好坏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并形成了一套生产教课书。而千石还是三个动作,没有变化。 又过一年,克里的车间主任出了车祸,他成功补缺做了新的车间主任。他发现,原来的老主任遇车祸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安全问题。正因如此,车间里也是一样处处存在安全隐患,所幸还没出现大的安全事故,必须赶紧加强补救。于是,克里着手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流程,并坚持落到实处,确保了“安全生产无事故”。这中间,克里曾就安全事宜,去找千石询问,但千石说:我只会拧螺丝,不知道机器会伤到人,更不知道其它什么危险。 新的安全生产方法,给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带来了更高经济效益,克里在企业影响日甚一日。他做车间主任第二年,就破格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主抓安全生产。就在这时,车间传来消息——千石的手被机器划了道口子,鲜血直流。当克里赶到时,千石正捂着流血的伤口。看到新副总来了,千石感激地说:谢谢克里副总,是公司安全措施改进了设备,不然我的手就保不住了。 望着眼前这些,克里心中已有了下一步的打算:整理一套企业安全与生产的良性循环系统教程,帮助更多企业与员工走出误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年轻的克里,短短几年内从员工干到副总,实现了职场人生的跨越式发展。他在实际的工作中,把做过的事情,进行总结提炼,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让企业获益,同时也让自己获益。而同公司的千石,做同样的工作,只是像机器一样,简单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碌碌无为。按理说,他按时完成任务,没有调皮捣蛋,不可谓不勤快,算得上是好员工,可成不了优秀的职场达人。原因就在于,这种人没有把宝贵的工作经历变成沉淀,没有整明白其中的道理。 很多职场人在工作中,只会做,在他的概念中,把事情做完,就算任务结束。只低头拉车,却不知抬头看路,不问成败的原因,不去思考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总结与概括,就如同案例中的千石。正因为缺少这种意识,缺少这样的习惯,导致工作浮于表面,没有对工作的本质认识。同样是做销售的,有的人,把每天工作的客户做数据化、技巧化的记录:拜访的客户数,实际成交的客户数;客户年龄、性格特征;客户会提哪些问题,要怎么回答;以及没有成交的原因,下次要注意什么……对这一系列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形成系统的经验、方法,在脑袋里留下一本书般的印象。等到下一次自然轻车熟路,也会做得好上加好,这样的人也会得到重用,升职加薪也不远了,就如同案例中的克里。而对于业绩一般的人来说,销售只是让对方刷卡,只关注到成交的单数,却不思考背后的问题。结果只能是稀里糊涂地工作,疲于奔命,看上去很努力、很用心,成效却并不大。因此,要将自己的经历变成沉淀,就要对它进行总结概括,包括流程、经验、心得、体会等等,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如此沉淀下来的,才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将经历变成人生沉淀,还要把这种沉淀系统化、标准化,提炼成普遍适应的“套路”。不光是自己可以用,还可以被无限复制,推广到更大的群体中去。这样就可以产生强大的能量,1不再是1,可以裂变为2、4、8……成几何形式递增。这个时候,你的经验让别人减少了探索的时间,被他人所信奉,你就成了师傅。你也不再是一个人在干,而是带着一帮人干,你的价值就被无限放大,地位自然就高了。比方说,在一个公司里,不仅仅把事情做好;而且,你把工作中的事情都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总结,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方法体系。即使自己离职后,这套规则依然被使用,公司还是按照这套方法去运作。这才是你给公司留下的沉淀,给自己留下的沉淀,也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价值所在。 将经历变成人生沉淀,就要反对那些,在职场上漂浮任性混日子的员工;事情做过了,但是没有留下沉淀,做过就算了。经历只代表你曾经做过,甚至重复做而已,没有营养。只有把自己有价值的经历不断沉淀,提升职业技能,拔高人生境界,把正能量传送给更多的人,最终才会后来居上,捷足先登。 转载于“杨斌Voice”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职场新人努力不被看见、搞不懂老板,该怎么办? (赫斯-Coach)
- 小红书互暖群 要用关键词互暖 (Ddddd1111)
- 想提高情商和人际关系的可以看看 (王云鹏)
- 论一个合格牛马的自我修养:该省省,该花花 (笑看风云)
- 入党自传社会关系要写不是自己孩子的信息吗?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