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眉湖】《沙恭达罗的爱——男权主义下的呐喊与妥协》
关关没有蓝胖子
沙恭达罗的爱——男权主义下的呐喊与妥协 《沙恭达罗》中男女主角的地位的设定十分巧妙,迦梨陀娑笔下的沙恭达罗是一个在静修林长大的女孩,不沾染一丝世俗,既纯真又热情,既勇敢又冷静。她的身份是天女之女,地位高贵,代表着纯净之美,高贵之美。而豆扇陀,作为国王,世俗权力的象征;作为男人,在男权社会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可以说他们两人,分别是最理想状态下的男性和女性,而从他们的恋爱,更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男女婚恋情况。加上迦梨陀娑文笔功力深厚,在描写静修林的环境时清新自然;描写人物内心独白时优美细腻,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十分深刻到位。季羡林先生也在他的译本中提到“迦梨陀娑笔下的梵文都是淳朴而不枯槁,流利而不油滑,雍容而不靡丽。谨严而不死板。”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对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的研究者络绎不绝,多少人还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营养。 一、 天然与世俗的相遇 迦梨陀娑笔下的沙恭达罗是自然的女儿,她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在自然间无忧无虑地成长。她活得简单纯粹,没有尘世俗人的丑陋与缺点。净修林就是她全部的世界,“我爱这些花木像爱我的姊妹一样。”她把小鹿当坐孩子,为林中的芒果和藤蔓相爱而高兴。她实在活得太干净了,所以当她遇到心动的人,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热烈,灿烂,无所顾忌地去爱豆扇陀。“这个身材苗条的女郎走了还没有几步,忽然就站住,说:‘我的脚给拘舍叶子刺伤’,她的脸转向后面,装着去扯树皮衣,虽然她的树皮衣并没有挂在树枝上。”沙恭达罗的爱是很简单的,羞涩却不做作。然而她所遇到的却是世俗权力的最高掌控者,是一个拥有无数女人的男人,正如丑所说的“正如一个厌恶了枣子的人想得到罗望子一般,万岁爷享受过后宫的美女,现在又来打她的主意。”这是个站在权利巅峰的男人,就对感情的忠贞度而言,豆扇陀是配不上沙恭达罗的,而在男权社会中,男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更何况是作为国王的豆扇陀呢。所以,沙恭达罗接受了这个国王的求爱,这个单纯的少女,不在意心上人的权利与地位,她纯粹的爱他,爱他爱得纯粹。而豆扇陀初见沙恭达罗时马上就想到“她无疑可以跟一个刹帝利结婚。”可见,豆扇陀的爱是要求门当户对的,在后来得知沙恭达罗是天女的女儿时他更是欢喜,在和丑倾诉时也强调沙恭达罗的身份。我们不妨假设,沙恭达罗没有这么高的身份地位,假如她只是一介平民,豆扇陀还会为了这一时的心动而不顾种族阻碍,依旧愿意和沙恭达罗结婚吗?由此可见,在这场爱情中,沙恭达罗无疑是受到不平等的对待的。 二、 苍白的控诉与无助的哀求 豆扇陀离开净修林,回到王国。而沙恭达罗由于过分思念豆扇陀,怠慢了一位大仙人达罗婆娑。达罗婆娑下了诅咒,诅咒“你那个人决不会再想起你来,即使有人提醒。”仙人诅咒在印度文学中时常出现,在这个情节安排下,豆扇陀就失去了关于沙恭达罗的所有记忆。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此时女性的地位如此低下。由于思念爱人而受到诅咒,完全是莫名其妙地被抛弃,被遗忘。仙人之女尚且如此,何况是平民之妻。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所有品,她可以轻而易举地被遗忘,失去了丈夫就无所依靠。沙恭达罗决定离开净修林,怀着身孕走上寻夫之路。当她面对豆扇陀赤裸裸的抛弃时,当她的真心被所以扔弃时,她将愤怒呐喊出来,“谁还能像你这样披上一件道德外衣实在是一口盖着草的井。”“我受了补卢子孙口蜜腹剑的话的诱骗,相信了他,以身相许。现在我反而成了一个荡妇了。”然而她的呐喊是苍白的,丝毫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豆扇陀的回答更是让人心寒“住口,住口!你处心积虑想尽办法来污蔑我的家声,毁坏我的名誉。”天意弄人,此时沙恭达罗偏偏还把信物弄丢了。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被伤透了心的沙恭达罗想起了家人朋友的温暖,她想回到净修林去。然而得到的回答是“假如你真像国王所说的那样坏,你堕落家声,父亲该如何对待?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行为纯洁无暇,在丈夫家里作奴隶也可以忍耐。”女人的命运就是如此无常,任由男人随意摆布。作为男人的附庸,她们没有任何权利,除了忍受别无他法。像一件物品一样被抛弃,甚至没有得到任何解释,在爱情失意之时还遭受了家人的抛弃。面对沙恭达罗的哀求,她的亲人回绝得如此冷酷无情。于他们而言,女儿一旦嫁出去,就是别人的人了。因此在干婆送别沙恭达罗时再三嘱咐她要遵从妇道,“要服从长辈,对其他女人要和蔼可亲!即使丈夫虐待你,也不要怀恨在心!对底下人永远要和气,享受也要有节制,这才算得是一个主妇,不然就是家庭祸根。”在当时的社会,只有男人才有做人的权利,女人就得依附男人,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服侍他们,完全没有做人的尊严。我们看到,作为沙恭达罗的义父,干婆还叮嘱她如果丈夫对她家暴,就让她忍耐并且不能怨恨。这个社会已经把女人逼到一个什么境地了,无论是父亲还是女儿都默认这种不平等地位的存在,并积极地遵循着不平等的社会规则,这个倒和中国的封建社会差不多,一样不够尊重妇女的人格一样是把妇女压制得死死的,从身体到精神,肆意地,无孔不入地进行压迫和戕害。她们甚至没有话语权,只能默默地忍受男人们施加于她们的一切。哪怕是贵如天女之女的沙恭达罗,也只能被动地接受被抛弃的现实。面对舍楞伽罗婆的指责,豆扇陀甚至厚颜无耻地说:“就算我承认,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我欺骗她,又会怎么样呢。”可以说,沙恭达罗的命运就此被改变,她不再是那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不再能无忧无虑地在静修林漫步。她领略了爱情的甜蜜,也感受到世界的残酷。当初信誓旦旦,如今却将自己和孩子抛之脑后,静修林也不再欢迎她,她瞬间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一切。而这跌宕起伏的命运的起由,就是因为这个男人的一时心动。他放弃了,而后果却全都要她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子承担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谈爱情显得尤为可笑。沙恭达罗所幻想的美好的未来,她憧憬的一切全部破碎,最终只能成为撕心裂肺的呐喊,没有一丝回响。 三、 死心还是原谅,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沙恭达罗被天女接回天上,并为豆扇陀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母子两就一直在天上等着豆扇陀的回心转意,完全被动地听任命运的安排。当豆扇陀在天上和他们相遇相认时,一家人喜极而泣,以后等待他们的就是美好的生活了。这是个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于沙恭达罗而言,这就是她一直所希冀的美满人生。沙恭达罗与豆扇陀重聚的反映就体现在她的内心独白上“我的心哪,你要安静,你要安静呀!我现在苦尽甘来,转了运了。这真是我的丈夫。”她甚至欣喜若狂,丝毫没有生豆扇陀的气,就轻而易举地原谅了他。甚至谈不上原谅,因为她的愤怒早已烟消云散,只要豆扇陀愿意认她,她就感激涕零地投入他的怀抱。我实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是沙恭达罗,她是干净的自然之女,她是不受俗世凡尘的规定所羁绊的。我们知道,当时的法律《摩奴法典》也写得清清楚楚:“出卖和遗弃都不能使妇女有脱离丈夫的权利;我们是这样认识过去由造物主公布的法律的”,“丈夫操行虽有可指责,虽另有新欢和品质不好,但有德的妻子应经常敬之如神。”正是由于现实对妇女极度不平等,我才希冀在自然的孕育中成长的沙恭达罗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可以不被世俗的限制,对豆扇陀死心。然而迦梨陀娑残酷地打碎了我的幻想,他毫不留情地塑造出沙恭达罗感恩戴德地回到豆扇陀身边。这个曾经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女子,在遇到豆扇陀后经历了伤悲喜乐,她如同一叶漂浮在汪洋的小舟,她完全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豆扇陀随意地举动都可以彻底地改变她的人生,而沙恭达罗除了接受,毫无反抗之力。豆扇陀的喜怒就是刮过汪洋的风,任意改变小舟的去向,无论沙恭达罗多么迷茫无助能做的都只有紧紧抓住船舷,防止自己跌落,至于小舟的去向,她完全一无所知。因此,面对豆扇陀的回心转意,沙恭达罗的回答其实是毫无悬念的,她最终选择了妥协,只是不知道是向世俗规则妥协还是向爱情妥协。 可以这么说,沙恭达罗命运的曲折无常,在当时男权社会下再寻常不过。男人掌握着权利,制定对他们有利的规则,处于弱势的妇女只能接受和忍耐,任何所谓的抗争实质上都是软弱的另一种体现。她们身不由己,在当时的社会下她们很难脱离男人的掌控,因此只能选择妥协和低头,委曲求全。几百年的封建社会中,印度和中国一样,忽视妇女的尊严并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来彻底禁锢妇女的思想,使她们沦为男人的附庸,成为为男人生男育女的工具。何其可悲,《沙恭达罗》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却是用沙恭达罗的爱情和妥协换来的。
最新讨论 ( 更多 )
- No.2【眉湖】赵丽君 等不到的等待 (想你个啥)
- No.6【眉湖】孙若浛《失乐园》下 (三水含)
- No.11[眉湖]何墨南《浅谈基层法治》——不纯的真相 (豆友NThkNebgNs)
- No.10[眉湖]何墨南《生死疲劳》用笔墨浓淡去触摸黑暗 (豆友NThkNebgNs)
- NO.5【眉湖】孙若浛 《失乐园》——在爱的极致中疯狂死去 (上) (三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