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
来自:sandra(在路上)
“彖”(tuàn)即材,通“裁”,有裁断之义。裁断一卦之义的文辞,叫彖辞。彖辞也叫卦辞。 “彖辞”,就是古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开头的卦辞。它与“爻辞”相对而言。例如乾卦,“元亨利贞”就是彖辞或者卦辞;其余六爻的筮辞就是爻辞。 爻辞只断定该爻的吉凶,彖辞则断定整卦的吉凶。 古人把“彖”解释为“断”,就是“断定”(吉凶)的意思。这种断定是根据整个卦象来进行的,所以《系辞上》说:“彖者,言乎象者也。” 彖辞是对卦象的吉凶断定,而《彖传》则应该是为彖辞作的“传”,也就是对彖辞的解释。但实际上它也直接解释卦义:“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 试以需卦为例: 彖辞为:“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传为:“需,须也(解释卦名), 险在前也(解释卦象:下坎)。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根据卦象上乾下坎解释卦德)。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解释彖辞亦即卦文);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释彖辞)。” a chapter of generalization on divination on the Book of Changes; a work expounding the Book of Changes 彖辞:《易经》中说明各卦义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