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职业规划咨询:出国留学后,我依然很迷茫
COCO
现在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来做咨询。留学生多了,海归就业竞争也不断加剧。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也同样会遇到。这些年也接到不少海归的咨询案例。有个最新的海归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女孩计算机本科毕业后直接去英国读人力资源管理的硕士。英国硕士是一年制,客户现在已经在写论文的阶段了。 她来寻求的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如果拿不到学位证书,对回国找工作有影响吗? 二是,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都挺让我惊诧的。没有顺利毕业Q微五四一五二零一五七不过咨询慢慢进行下去,我就不惊奇了。 在做自我探索中,问到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时,客户说: “在他们眼中,我就是非常乖,很听话,不让他们操心。”来咨询的客户,不少都是乖乖女。 “那你的专业选择是你自己选的吗?”一般的话,这么乖,重大事情上做主的也都是别人。 “不是,计算机专业是父母帮选的,其实我也不知道选择哪个,就上了呗。上完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爸爸说那就出国留学,我觉得也行。然后急急忙忙地选择学校,考雅思。因为提前没准备过,雅思考了2次,才刚刚及格。” “那人力资源这个专业是你选的吗?” “也是中介说这个专业比较好,我虽然是学工科出身,但这四年计算机专业我也没学到什么,我也没有信心去读工科了。”她被外力推着走。 当咱们转到自我评价时, “我觉得自己没有个性。”她很坦诚。 “为什这样说?” “我来到英国读书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这里上课需要学生讨论,给出观点,这是我最害怕的部分。” 这是国内和国外教育方式的差别。国内喜欢给答案,国外倾向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那你和当地的生活融入如何?” “我们的学校在一个很偏远的小镇上,而且中国学生偏多,基本都不需要说英语。说是留学,就是换了各地方,周围还是中国人。” 这算是留学生目前面临的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国人本来就喜欢扎堆,如果英语不是那么好,就更喜欢在熟悉的中国人圈子里混了。 记得2012年给中国银行做总行的校园招聘时,面试的一位也是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她面试环节的英语自我介绍都有些结结巴巴。我们一群考官很好奇,问她在国外留学怎么生活。她说都是和中国学生一起。那些其他国家的学生看到你老是和中国学生在一起,人家也就不主动靠近,所以自己的英语也没提升。 而我的本科同学,在美国留学十年,也是因为长期和国人在一起,他在找工作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也非常不自信。他后来在一个大学找到讲师的工作,教的学生也多来自中国。 “我出国后才感觉自己的思想其实挺禁锢的。”她补充。 还好,她也在慢慢觉醒。因为以前自己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服从就好了。 当换到一个地方需要你思考时,就会有些措手不及。 “这些年虽然独立,但是内心其实一直很紧张。而最近因为论文的问题,我都睡不好觉。”我们也谈到学位的问题。 “这个导师是个印度人,喜欢别人听他的。之前在他手下有好几个中国学生都因为论文没过,而没拿到学位证书。” “没过的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希望他们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写,他们没按照老师的意思来写。“ 遇到这样的老师也没有办法。个性强的人选择导师还真得慎重。 “那你听他的吗?” “你知道我是很听话的人,按照他说的,但是我写一点就写不下去了。” 确实,每个人的思路不一样。 “如果这样的话,我可能拿不到我的学位证书。” 学位证书还是很重要的,花了不少费用和精力,没有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很是可惜。 我的建议是争取和老师多沟通。老师知道他听话,还不会太为难,在目前状况下。 她也觉得通过沟通是有解决的办法。 她能很好地察言观色,人际沟通中也很圆融。 “如果没有拿到怎么办?“ 她还是很担心地说出来-她每天在这样的焦虑中。 “拿不到,那就下年再重修。” 达不到,那就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她也认可。 真的没有学位证书,可能会影响到找很好的工作,但工作还是能找到的。毕竟本科毕业,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还是有些竞争力的。 接下来谈兴趣。 客户似乎对什么都不是很感兴趣。连一个理想的职业都没有。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个情况。一般大家都会写几个幻想的职业啊! “我没有自己想干的职业,而且对现在社会上的职业设置不了解,不知道每一种职业是做什么内容,所以目前我也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 听了这句话也很心酸。 她这些年没做过实习,连学校的社团也很少参加。对外界的信息了解太少。 她霍兰德兴趣量表的结果显示,各个兴趣点都不太高。而稍微高的,技能很弱。兴趣点低的,但是技能却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她一直在做不喜欢的事情,而感兴趣的却极少投入。这样时间长了,人会很消极,也会很累。 我们的咨询建议,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方向,但具体做哪个模块,需要自己给自己时间去探索。她没有经历过一个职业探索的阶段,对职场没有概念,不能急急忙忙就确定一个工作。 下一步建议她到企业里去实习。因为是人力资源专业,从人力资源部门去实习,这个入口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实习的过程中,她可以了解企业运作,再进一步了解自己。 不得不说实习对于求职是非常重要。也许你的学校背景不是特别好,但你实习的公司平台很棒,你就有加入这个公司的可能性。即使没有加入,这段经历也会为你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打下基础。 所以建议她回到北京,可以寻找一些外企或者上市公司的做实习,这时候所有的资源都需要调动起来。 因为她对人际非常敏感的特点,在中国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匹配性。她最感兴趣的艺术型工作,技能却很弱。 “在业余时间,多在创新或者艺术型相关的领域投入。” “比如可以去学习一门音乐或者画画,或者设计。自己想学的就去学,等技能提升了,自己的一部分潜能也就发挥出来了。即使不作为职业,也可以作为释放自己的窗口。她的紧张和压力,可能也会被释放出来。” 对此她也很想尝试。 希望她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上能更好地探索自我,释放自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新建的闲置,租房群 (Rachel777)
- 【新】建立的多伦多“吃喝玩乐唱撸”微信群,欢迎小伙伴踊跃... (大幻想家)
- 大一或者新生宝子们看过来~ (阿克汉的方式)
- 北美学术交流qun来啦! (阿克汉的方式)
- 加拿大财务总监(12万加币) (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