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书店
来自:吾诗已成
前天出行,绕道到蓝色书店。 这家书店几年前位于人民路文化宫,地理位置优越。苏州人民路的前身卧龙街是很多藏书家熟悉的街名。一家书店位于这里,也是我在中学期间经常去的几家书店之一,特别喜欢里面的氛围、书籍的选题和书店的布置。四周的书墙建成两层,由于建筑本身的一些梁和柱,上层的过道有些地方需要俯身而行。原来的大梁上仔细地包裹着防撞的材料,为书籍知识而屈身,似乎不是读书人的禁忌。 零六年年底回国就发现蓝色书店已经搬家,搬到靠近苏州大公园附近一条幽静的小巷。距离苏州大学不远,估计也是经营和租金以外的另外的考虑。那一次旧店已关,新店似乎还在装修,书籍尚未整理,堆砌在各个角落。这次回国时间上似乎有些紧凑,终于找到一次机会去了一趟蓝色书店,算是故地重游。已经不再像三年前的那般凌乱,书籍分门别类整理,数量也是可观的,不输于当年人民路老店。然而空间上则远不及老店。现在书店有两层,一层还如老店的设计,有个略高的环形的上层过道,只不过走一圈下来,需要俯身而行的地方很多,而且空间有点局促了。书店二层则是古籍和艺术类书籍。蓝色书店从热闹的市口搬到这里,空间上尚有缩减,想见书店的经营也只是勉强维持而已。所谓文化古城,一家书店的生存,似乎不应如此。这次还是苏州读书节,所有的书籍七折。想起十年前,苏州很多有特色的书店,例如苏州古旧书店、企鹅书店、古香阁、新苏州书城等等,还有很多的特价书店。如今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反而书店寥寥。或许是当当卓越等在线书店的冲击,使得传统书店行业面临变革。或许是有时间读书的人,没有实力买书;有实力买书的人,又没有时间读书…… 很久没有读到中文新书的书评,只是在书店里乱翻。见到不少书有了塑封,不让读者翻阅内页。现在的新作者新书无数,如此又如何能识别好坏,难道如购买彩票完全靠运气?传统书店的优势,想来也就有乱翻的乐趣,另外比较容易在同类书籍中找到“惊喜”。塑封以后,则不如在网上书店购买。 由于读英文原文书籍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比较关注非英语文学,看到几本希腊作家作品的中译,一翻还是从英文译本转译过来的。这样的翻译作品实际犹如被咀嚼两次的食物,原味尽失。遇到负责的翻译者尚且如此,一些应景翻译的文字简直无法再看。想到当年看到比较多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作品,质量尚佳,也是与精通俄文的翻译者有关的。 本想买几册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左挑右旋还是买了商务印书馆的几册翻译书籍: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托克维尔《l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链接:http://drgan.net/2009/1050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在苏州开个书吧 (Little Pea)
- 众筹一座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一份投入,坐拥一个图书馆,你有... (欧贝司)
- 又热又冷的苏州 (大眼)
-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 (zhaodalu)
- 克利:面对彩色世界张开你嘹亮歌喉 (昌明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