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004
来自:阿森ASUM
我们从9月15日开始在微信群共读《传习录》,每天一段,轮流领读,一起探讨。以下是发言摘要,记录内容包括:领读人和日期、共读段落、组员发言。 领读人和日期:阿力塔20150919 共读段落: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却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发言摘要 吴迪 10:49 今天的文段,我的理解是:阳明先生在这里承接昨天的讨论,进一步区分本末。何为本呢?即“此心存乎天理之极”,且加之“精一”之训。何为末呢?即所谓温清奉养之类的礼节。阳明先生认为,后者一天两天即可阐明,至于此心存乎天理之极,才是需要修炼的,那怕圣人也是需要的。因此,回到昨天的讨论,至善非向外求,实乃内求功夫。“惟精惟一“的训则,值得好好讨论钻研。 阿力塔 11:28 不过我还是有点不理解,为什么孝顺父母的时候讲究内心纯然天理需要慎思明辨,而且需要纯然天理达到极点?求教各位[抱拳] 维尼熊 11:31 父母是根。 吴迪 11:36 阳明先生说,心之纯然天理而至极,即为至善。孝顺父母,需以此至善之心来行温情奉养。至于慎思明辨,即是格物功夫,是具体的行为举止。两者结合,才是最好的。 吴迪 11:37 至善之心乃本心,本性。慎思明辨乃”惟精惟一“的修养功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共读《传习录》20160131 (Jane)
- 读传习录 1103 (Jane)
- 读《传习录》20151030 (Pink Star)
- 传习录 1028 (何评时代)
- 读传习录1028 (何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