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同题(归因)科普文 (郦卓琦、廖琳、罗丹)
廖琳
恋爱失败后的“归因偏差” 大学四年下来,对于恋爱中的吵闹,分手等现象我们早已经司空见惯。往往在一段恋情结束后,人双方都会去想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并总会试图去找出找出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却并不总是合乎逻辑的,“归因偏差”的出现不可避免。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有归因需求,每个人都想去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做出推理,因为这样可以赋予我们的世界以意义,使之变得清楚、可界定和可预测。那么,何为“归因偏差”呢?归因偏差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作出的一种归因胜过另一种归因的倾向,这样做出的归因大多是非理性的,但不必然都是错误的。 我们试着简单的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情侣们恋爱失败后的往往会存在的基本归因偏差。 首先个体在归因时往往会有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我们称这为“基本归因错误”。在恋爱失败后,男方会做出“就是因为她每次都约会迟到,这令我非常生气”等情境归因,女方则会做出“他脾气太急躁,太大男子主义,太不疼爱我了,他真的令我讨厌”等这种涉及对方特质和人格的归因,很显然,双方都出现了基本归因错误。 其次是行动者-观察者的归因偏差,即人们会有将他人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将自己行为归因于外部原因的倾向。比如对恋爱关系失败,当事人往往会将原因归于某些外部情境,某次吵架、某次失约、发生了什么变故等。而其他人更倾向于从恋爱的本身出发,比方说恋爱者本身的性格、能力、处世态度问题,如性格倔强、大男子主义、容易发脾气、经常无理取闹等等自身的内部原因。形成这种偏差主要是感知显著性的原因。恋爱者和旁观者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是不同的,恋爱者的注意力不在自身身上,而是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如出现了第三者或者对方约会总爱迟到等。旁观者则注意力集中在恋爱者本身的身上,往往归因于恋爱本人的个人因素。 还有一种是自助归因偏差。在归因时,我们更可能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内部归因,而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外部归因。在恋爱中,分手后的情侣为了避免人们因为恋爱的失败而对自己产生偏见或者有损自己的名声,往往将错误归因于对方。总倾向于解释说之所以分手,是因为对方不理解我,不关心我,对方不尊重我,对方又怎么怎么样,反正就是问题都出在对方身上。其实产生这种归因偏差是情感上的需要,是一个人本能的保护和维持自尊的需要。因为成功和良好的行为总会与愉快、自豪的情绪相联系,而失败和不良行为总是与痛苦、悲哀相联系,而出在失恋低谷的情侣来讲,他们更需要的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帮助自己缓解痛苦,同时将成功归因于内,失败归因于外,必然就会增强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自尊水平,维护自己的好形象。 其实,不仅仅是恋爱中,生活中处处都可能出现不可避免的归因偏差,人们可以尽量去减少它的影响。如果恋爱失败了,要考虑特殊事件和一般情况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去咬定一个单一的因素,因为两个人的相处肯定有双方的原因,自己在归因时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归因偏差。因此,两个人相处中学会换位思考,合理归因是非常重要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