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子]《密阳》三段式拉片
RumiNeely
剧情简介:来自首尔的钢琴学教师李芯瑷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为了追思丈夫,她带着儿子来到丈夫生前的故乡——密阳。但让她意想不到是密阳的生活继续让她痛苦加倍,儿子在密阳死于绑架事件,为了抚平伤痛,她选择了信仰基督教,希望依靠信仰让自己振作起来,但不幸的是这一次信仰也“抛弃”了她…… 宗灿:密阳城外五公里,他与李芯瑷初次见面。他只是为她解决汽车故障的修理厂老板,然而这个陌生的女人就像自己的声音一样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始终追随着她的足迹,寸步不离。他在等待,等待她有一天可以看到他原来一直都守候在她的身边…… 开局 本片的开局是高速公路上的一场戏,这场戏共由22个镜头组成,以下是将这场戏分为四个段落,从人物出场、环境、人物关系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段落1:李芯瑷与儿子出场(镜头1——6) 儿子骏的出场——本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片耀眼的蓝天,它的视角是坐在车里的骏,这是一个染着一绺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儿,他被阳光刺得眯着眼睛,闷闷不乐的看着车窗外的天空。 虽然从儿子骏的出场还看不出他是个失去爸爸的孩子,但至少可以看出他是忧郁的,甚至有点孤僻。在片中这种人物基调始终贯穿在骏的戏里。 李芯瑷出场——一辆打着双闪的车停在高速公路边上,李芯瑷在车边大声打着电话,但她和电话里的人始终讲不清自己现在的位置,随后拦下了一辆货车。接过电话的货车司机告诉电话里的人这是离密阳5公里的高速公路,此时李芯瑷站在车外不好意思地看着货车司机。 我们可以看出李芯瑷是带着困难出场,这让她从一开始就带出了一丝阴霾,母子二人在去密阳的路上就开始遇到麻烦,那么他们未来在密阳的生活会怎样?这个出场为后面他们在密阳的一系列悲惨遭遇做了铺垫。而高速公路上汽车呼啸而过的刺耳的声音和周围是不见人烟的荒野,这一环境更加凸显人物的处境艰难。 另外本片开局就是耀眼的阳光,这与儿子闷闷不乐的情绪以及与李芯瑷焦急的打电话形成一种对比,更加反衬出人物的情绪和遭遇。 段落2:宗灿来之前(镜头7——15) 在等救援的人来之前,李芯瑷叫儿子不要老憋在车里,下来透透气,儿子反而将脸埋藏在膝盖里。李芯瑷把儿子抱出来,逗他开心。二人坐在高速公路下面的一片乱草堆中,儿子问妈妈这里有什么美的,李芯瑷说是阳光,并告诉他,密阳是爸爸的出生地,虽然爸爸不在了,但他们要去密阳生活。 从这段表现母子二人关系的戏中可以看出,李芯瑷和儿子对密阳的态度并不一致。为了追思死去的丈夫,李芯爱要带着儿子去丈夫的家乡密阳生活,并对这座城市怀有期待。但儿子骏儿对即将到达的叫“密阳”的城市并不感兴趣,他甚至用沉默与母亲对抗。他与母亲的这种差异会给观众留下一种悬念——密阳会给这对母子带来怎样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此段落的环境设置上也有其用心。在镜头14中,李芯爱和儿子坐在高速公路下面的一片乱草堆中,充沛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李芯瑷说:“多好啊!”儿子说:“有什么好的?”李芯爱说:“阳光”。从这个环境与李芯瑷心里的反差,可以看出她期待那个充满阳光的城市——密阳,能够给她带来生活的希望。 段落3:宗灿出场(镜头16——18) 宗灿的出场很有意思,他的第一个动作和第一句台词就交待了他的身份和他与李芯瑷母子的差距。 宗灿出场——宗灿边修车边问骏:“小伙子,你的头发怎么成那样子啊?嗯?几岁啊你?看来心情不好啊?”站在一旁的李芯瑷与儿子骏不以为然地看着他。知趣的宗灿马上转换话题,他边走进车里打火边问李芯瑷,是来旅游的吧,但李芯瑷回答:“是来生活。”宗灿又一次诧异了。 这段戏不但体现出来自密阳的宗灿与来自首尔的李芯瑷母子在观念上的差距,同样也体现出密阳和首尔这两座城市的差距,在密阳小孩染黄头发也许是很奇怪的,但在首尔也许就很平常了。再加上宗灿对母子二人来密阳生活的惊讶态度,可以说宗灿出场的戏又进一步为后面的戏设下悬念——密阳会给这对母子带来怎样的生活。 文/韩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录音艺术]录音十诫(二):录下来的声音要多于你需要的声音 (RumiNeely)
- 突围:冲出纪录片创作的误区 (尾味)
- 文字的力量 (尾味)
- 《蒂姆伯顿电影色彩的运用浅析》 (尾味)
- 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西斯 (尾味)